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调查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与人格状况,研究表明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他们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压力,心理适应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2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其人格及心理应激进行测量,采用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中、小强度的健美操、乒乓球和排球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应激的干预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人格在专科大一新生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运用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420名专科新生进行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检验程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活跃、高坚韧、低处世和高随和的人格特征降低了心理应激对专科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各自的中介效应分别为24.4%、19.6%、4.1%、19.1%。可以通过塑造个体的健全的人格,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从而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2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其人格及心理应激进行测量,采用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中、小强度的健美操、乒乓球和排球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应激的干预效益.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与体质概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与体质现状,并系统研究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与体质特点及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国际体力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2015级清华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显示:1)就整体而言,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有效,不同强度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男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仅受中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3)就不同生源地而言,省会城市、区(县)城市、乡镇(农村)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3个地域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区(县)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初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大学及以上、初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强度、低强度身体活动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动行为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处在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同时面临着毕业后进入社会等诸多挑战。若对自己的身体意象表示肯定、满意,即可增进个体的自信与人际关系的发展,继而达到生活适应良好的目标。本文考察性别、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差异、体力活动的量和强度及是否参加规律性的运动等方面来探讨体力活动对大学生身体意象的影响。期待研究结果可帮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体态,并能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追求自我满意的身体意象,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时相特征及其体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00名不同性别、年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分析,根据心理健康状况的时相特征,提出了多维的干预措施。并强调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困扰的个体进行心理支持,更应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认为体育干预有助于建立适应和对抗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并以充满活力的身体活动作为改善心境状态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健美操、羽毛球和篮球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效益.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319名大学新生人格及心理压力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人格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从项目来看,羽毛球和健美操对大学新生的人格积极影响优于篮球项目.从强度来看,中强度对人格影响优于小强度和对照组,小强度对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优于中强度和对照组.结论: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健美操、羽毛球和篮球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人格和心理压力的干预效益.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319名大学新生人格及心理压力进行测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12周对人格和心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优于6周.从项目来看,羽毛球和健美操对大学新生的人格积极影响优于篮球项目.从强度来看,中强度对人格影响优于小强度和对照组,小强度对心理压力的积极作用优于中强度和对照组.结论:不同持续时间、运动项目和强度的身体锻炼对人格和心理压力各维度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法,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个性和心理有着不同的特点,体育专业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很强,阐述了体育学习集体适应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具体连点。  相似文献   

12.
热应激与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通过运动与热环境的联合刺激,运动员可获得对运动热应激的有效适应.科学补液是缓解运动中热应激和热脱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策略在受伤运动员恢复的过程所起的作用.与运动损伤有关的心理因素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直接因素指运动员对压力的反应;间接因素包括: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应激源历史、应对资源和干预等.在受伤运动员康复的过程中,目标设置、社会支持、应激控制等心理策略,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就我国体育领域的ERP应用研究现状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分类讨论,归纳总结了我国体育领域ERP研究阶段成果并比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不同,得出了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启示。结论: ⑴P300等成分的变化趋势提示体育锻炼对改善锻炼者及特殊人群的认知加功能力有促进作用。⑵基于专家-新手范式,应用ERP有关成份实验研究结果提示高水平运动员具有更好的专项训练适应,专项认知能力更为优化。⑶不同项目运动员的ERP比较研究提示专项认知能力具有项目间差异。⑷不同研究范式及ERP成份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心理疲劳、负性情绪、应激、人格等因素对运动员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不同的影响。⑸国内外有关ERP研究在生态学效度、研究视角及自变量干预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所不同。⑹应用ERP的不同成分研究不同的运动认知能力在运动认知心理学领域具有较广阔的前景,未来应该重视提高研究的生态学效度及加强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学校体育改革起步较早,其演进体现出了注重社会需求和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等特征。研究认为,日本的学校体育改革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重视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突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健全人格;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学校体育改革起步较早,其演进体现出了注重社会需求和注重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等特征。研究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德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重视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突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健全人格;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人格美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在对体育运动人格美的认知上具有较高的近似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层次院校6个教学班级300名大学生,就体育美的基本要素中人格美的认知状况做调查分析,证实了大学生对人格美既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和理性认识,又存有待改善的认知误区。并从社会学及心理学角度揭示其原因,以促进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正念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新的构念,近年来,正念已成为众多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了正念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的价值和依据;构建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说明:特质正念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特质正念研究是锻炼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锻炼心理结构与正念心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质正念研究内容丰富,为解决锻炼心理学中多方面问题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因此,特质正念为锻炼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并就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体育锻炼对焦虑、抑郁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