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307名高一、高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2)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于男生;重点高中学生高于普通高中学生。城市普通高中学生和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仅在学习动机和在对环境的利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变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学生晚自习情况展开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晚自习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偏低、学习过程效果欠佳、持久性能力有限;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在晚自习时长、晚自习频率、晚自习认知、晚自习态度和晚自习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方面差异并不显著;任职情况和网络社交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年级差异;自我效能和职业规划制约着大学生晚自习现状的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对赣南师范学院45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在性别与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文理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不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晓 《中小学电教》2015,(Z1):30-33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对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调查了大学生利用网络条件进行自主学习的现实状况,并分析了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资源质量不高、网络平台的评价及反馈系统不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380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分量表和“外在目标、学习焦虑”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而在“学习管理”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大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高于大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专业差异;(5)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存在城乡差异,但在外在目标因子上,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本文对428名大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调查发现:新旧专业在自主学习大部分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在自主学习的内在目标、学习意义和学习焦虑因子上比男生得分更高,并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新办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大部分分量表得分随着年级的增加有所下降,新办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六所高校1034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总体水平中等偏下,大学生学习投入在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选择意愿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和专业选择意愿上,大学生学习的活力、奉献、专注和学习投入整体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大学生学习的活力、专注和学习投入整体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内的三所高校的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共25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重在探讨两者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并从中找出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课堂的监控与评估能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对教师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参与能力的维度上不存在差异.在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自我监控学习进度的能力以及评估与反思学习效果的能力维度上都存在差异,只在做具体的学习准备能力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芳 《海外英语》2024,(6):168-170
移动英语学习自我调控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息息相关,逐渐被教学者与研究者关注。通过对大学生不同性别、地域、专业三个维度的移动英语学习自我调控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目标规划、策略选择、自我动机、时间管理以及自我评估五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在策略选择及时间管理两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与理科被试学生的自我调控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获取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由于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时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以赤峰学院为例,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对策,希望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主动学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应当将各类动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此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3.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我国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为了研究中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分层抽取的440名教师和14 4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所欠缺;女生、低年级和城市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相对较好;教师获得的教学支持、教学自主权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能力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学生的母亲学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内在学习动机等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业压力越大越不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2005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对于研究性学习主阵地在“课堂”;“标准”下的“多元”;灵魂是“问题”等认识,本人原则上认同。但有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不敢苟同,如“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研究性学习范畴,它与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中学历史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我认为至少在认识上有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运用自编问卷对51名教师和10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师生均认为网络环境下师生的互动更灵活和广泛,但由于网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互动较表层,深度不够,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其中,学生的认同度更趋一致,教师除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外,在教龄、性别、学历、所教学科及职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年轻的、教龄不长的女性教师认为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对它们内涵的界定和彼此关系的看法上,却说法不一.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整理、分析清楚,以便人们更好地对它们进行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论学习自由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不仅在历史上对高等教育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高等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价值。鉴于学习自由的实践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自由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学习、有行动的团队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彼得·圣吉 (Peter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问世后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于终身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型组织在现实社会各个层面中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各类团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以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要求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开放、灵活、发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成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RBL的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RBL)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文中分析了目前RBL的学习设计模型、RBL资源的选择和资源的学习支持属性等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RBL学习设计中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RBL中的资源生命周期及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型,为深入开展RBL的学习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