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运动-雌激素-骨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缺乏是导致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适宜运动可以增加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但剧烈运动、大强度训练可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对骨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当雌激素缺乏时,运动员骨细胞对负荷的适应性可能导致骨的转运和吸收加速,反之,对骨代谢的成骨作用刺激减弱。运动-雌激素-骨代谢三者间的密切相关性,提示科学保护竞技运动员,尤其是女性专职运动员、教练员骨组织健康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骨胶原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胶原蛋白在骨中起到"骨架"作用,为钙、磷等矿物质的沉积提供载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力可以通过刺激骨组织来影响骨胶原蛋白代谢。然而,胶原蛋白量变化又将会直接影响到骨代谢,进而影响骨健康。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以及运动持续时间对于骨中胶原蛋白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尽管目前国内外运动领域内有关骨胶原蛋白的研究还很少,但这些研究成果为骨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本论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运动和骨胶原蛋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使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加快,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对于加快骨代谢又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雌激素-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就目前雌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运动负荷对骨量的影响、运动负荷影响下雌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综述讨论,并就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结果显示,运动负荷和雌激素水平对骨代谢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经位于成骨和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介导,通过基因效应和非基因效应2种途径实现,进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代谢平衡;合理适宜的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并可以预防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运动与骨组织TGF-β/Smads的关系进行探析。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细胞调节因子之一,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Smads是TGF-β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可介导TGF-β与靶基因间的信息传递过程。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刺激骨形成的作用。通过运动提高其含量,会影响骨代谢的进程,这将在防治骨质疏松及解决骨健康相关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建立一去卵巢大鼠模型,通过运动和体外补充雌激素,探讨运动和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脂肪代谢中GSK-3β、P-GSK-3β的影响。方法:以雌性去卵巢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5周的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安静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Sham+E)、去卵巢安静组(OVX)、去卵巢运动组(OVX+E)和去卵巢雌激素组(OVX+E2)。运动组大鼠18m/min,坡度5°,45min/d,每周运动5d;去卵巢激素组大鼠每周按体重25μg/kg注射E2,每周3次。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中雌激素E2水平,WesternBlot测定大鼠脂肪总蛋白含量和脂肪组织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1)经过15周实验后,去卵巢安静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假手术安静组(P<0.05),运动和补充雌激素之后体重明显下降(P<0.05);2)去卵巢安静组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最大,运动和雌激素补充干预后脂肪重量明显降低(P<0.05);3)大鼠去卵巢之后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运动和补充雌激素后又显著下降(P<0.05);4)运动训练后,假手术运动组大鼠和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脂肪组织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1)运动训练和体外补充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去卵巢大鼠腹腔内脂肪的积累;2)中等强度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3)运动能够上调脂肪组织中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体外补充雌激素对P-GSK-3β/GSK-3β蛋白的表达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OPG-RANKL-RANK系统是骨生物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发现。该系统作为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关键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适量运动中雌激素可通过OPG-RANKL-RANK系统,维持并调控着骨形成与骨吸收动态平衡过程。过量运动可能因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骨的微结构,导致骨量及骨强度的降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该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总结归纳,来讨论适量运动和过量运动中,雌激素经OPG-RANKL-RANK系统对骨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造模组,其中造模组又分为坐骨神经切除组(DN)、被动运动组(PM)、电刺激组(ES)、联合干预组(PM+ES).经30天实验后,PM组明显提高成骨活性,ES组有效地改善去神经支配大鼠骨代谢状况,但是PM+ES更加有效改善去神经大鼠骨代谢水平,联合作用保持骨胶原生成和骨组织的动态平衡,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比单纯一种方法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鼠生长期实施运动干预,结束后去卵巢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静养至晚年,研究生长期运动对去卵巢小鼠晚年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5周龄C57 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安静组,运动组,假手术组,安静+去卵巢组,运动+去卵巢组。运动组和运动+去卵巢组进行下坡跑训练,每次40min,每周训练5次,共训练8周。训练结束后进行第一次测试,取安静组和运动组两侧前肢检测骨密度;右侧胫骨和股骨提取mRNA,检测其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同时假手术组实行去卵巢假手术,安静+去卵巢组和运动+去卵巢组摘除卵巢。此三组小鼠静养6周后处死,测试指标与第一次相同。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与安静+去卵巢组相比,运动+去卵巢组小鼠骨密度、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生长期运动干预通过提高峰值骨量、促进小鼠骨组织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从而有效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生长期运动干预对去卵巢小鼠成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与骨组织TGF-β1、Smad3和OC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骨疏灵和运动抑制骨量丢失的作用并探讨机理,选择了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体重(245±20)g。驯化喂养15d后分别称体质量,随机设计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己烯雌酚阳性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高剂量中药组、中等强度运动加高剂量中药组,每组12只。手术切除各实验组大鼠双侧卵巢。术后1周,各组大鼠无异常,按不同要求进行实验,12周后测定骨钙磷含量,扫描电镜观察骨小梁微观结构的变化。纳入SD大鼠68只进行结果分析。发现:1)骨钙含量:中药和运动联合组骨钙含量高于Model组(P>0.05),低于雌激素对照组,但差别不具有显著性(P>0.05)。2)骨磷含量:中药和运动联合组骨磷含量高于Mode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差别具显著性(P>0.05)。3)中药和运动联合治疗组骨小梁拱桥结构趋于正常,小梁表面平整光滑,说明中药和运动疗法能有效阻止骨结构的破坏。结论:中药骨疏灵和运动联合应用不仅能有效防止骨量的丢失,而且能阻止骨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的绝经后妇女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比较,探讨太极柔力球对绝经后妇女骨形态和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运动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和骨状态.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幼儿运动心功能测定方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法和实验观察法,对运动方式、运动负荷(包括椅子高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恢复时间等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评价幼儿运动心功能的运动模型.同时根据与运动时心脏功能有关的因素制定了评价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年能力的指标,即运动心功能指数.采用统一测试仪器对浙江省15862例幼儿运动心功能的测定分析,认为本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幼儿完成亚极量定量负荷运动时心脏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血尿素血乳酸评价蹼泳持续训练运动量和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少年蹼泳运动进行12周持续训练期间,应用血尿素、血乳酸变化特点与规律,科学地评定少年蹼泳训练的运动量,强度和身体机能状况,及时反馈、调控训练计划。结果表明:通过应用血尿素、血乳酸指标来分析持续训练期间运动员机能状态,运动量大小及运动负荷适应性处切实可行的;持续训练法不但对女少年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有明显效果,而且对其速度力量素质也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人体骨密度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在骨质疏松的病因学中 ,运动是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的骨密度都有影响。通过对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以期对开展健骨运动处方的研究、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机理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运动疗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近十年来中外文献基础上,运用二次文献分析法,重点对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制、体育运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一般性机理、运动对骨的影响、骨质疏松运动疗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建立大鼠递增负荷的运动模型,探讨长期运动对机体血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次性运动后大鼠的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计数减少,随着负荷的逐渐增加,RBC显著下降,在第五周运动后降至最低;平均红细胞容积的变化则与红细胞总数变化相似,说明可综合RBC、MCV与血红蛋白来评定运动性贫血。一次性运动后即刻,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升高,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运动导致机体脱水,血浆减少,血液浓缩,但这只是一种相对升高。五周递增负荷运动后血红蛋白含量有逐渐降低,在第五周降至最低,且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长期坚持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如果恢复时间不多,则会出现明显的血红蛋白下降,导致运动性贫血,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运动负荷试验对测定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的差别,并获得老年人合理的运动负荷方式,对205名城市老年人(男60-70岁,女55-65岁)进行了功率车递增负荷试验和二次台阶试验,并对其中的13名老人进行了跑台递增负荷试验,旨在通过比较几种运动负荷试验,找到适用于老年人的简单易行、安全性和准确性较高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果发现,除了功率车和跑台递增负荷试验可以直接测出心脏功能能力外,功率车、跑台和台阶的二次试验都可以用于推测心脏功能能力,但其预测最大心率的方法又有特异性,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7.
尿儿茶酚胺监控田径运动员训练负荷适应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训期间,对上海田径队4名400米健将级运动员于每周一晨、大运动量训练后及第二天晨收集尿样,进行尿儿茶酚胺的检测。结论:(1)对于400米田径运动员,尿儿茶酚胺是一个较好的训练负荷适应性监控指标;(2)赛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基本恢复到赛前训练初的基础水平,而多巴胺含量应有所提高,这有助于比赛中竞技水平的发挥。(3)在用尿儿茶酚胺评价训练负荷适应性时,应注意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2015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10名女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三个指标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2015年夏训女子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良好,从个别运动员来看,对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结论:运动员训练后,其血红蛋白值下降或低于正常值下限及血尿素值和肌酸激酶均呈现升高趋势并超过正常值,这表示机能水平下降、机体存在疲劳积累现象、恢复能力减慢、运动员机体适应运动负荷情况较差。通过定期系统测试和反馈,能够使教练员了解和掌握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和恢复情况,为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退役老年运动员选择适宜运动项目及控制适宜运动量进行了实验 ,结论显示 :持续的散步、慢跑、太极拳和静气功锻炼可防止高血压、心脏病 ,尤其以静气功效果最为明显 ;健康退役老年运动员适宜运动量的最高心率年年龄的关系为R =1 85 -Y(次 /分 ) ,或R =( 1 85 -R0 )×定量常数 +R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