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以及两者相互关系,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突然下降至最低;对调查样本中具有不同体育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时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因此,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状况关乎我国体育现今及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及国民体质健康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可以说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是未来我国体育价值变化的先行指标。因此,探讨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极具社会意义。当前大学生体育人文意识不强,高校体育人文氛围不浓,这些均是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必须加强"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体育人文观在高校普及教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中,弘扬体育人文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倡导和谐社会下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明晰"以人为本"的体育人文意识,并在具体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对全国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揭示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大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未能完全具备良好的体育行为;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导向、驱动、支持的是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情感选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习惯是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最主要的因素。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习惯的培养:学校、社会为大学生创造优良的体育社会环境;改进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消费学、体育生活方式等理论的研究,明确了解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是体育生活方式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提出二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相互促进,紧密联系,共同实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法,对广州市10余所高校1200名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内容涉及当前大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态度、习惯及体育消费等方面。并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健康体育课程教学只有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生活的能力为目标,才能真正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学生个体切身利益的需要。因而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积极性,切实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据此大学生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用性强,集健、美、乐于一身的运动内容为主要内容。在教法上,通过预知,实践,总结三个层次了解和体会最基础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并从中学会举一反三的基础健身理论,从而实现大学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此提出:在大学生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让学生在健身计划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的教学法,以实现大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背景下国民如何形塑健康生活方式成为重要命题。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从社会实践视角切入,搭建“实践场域—实践资本—实践惯习”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及其形塑机制。发现,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实践归因联结了学校教育、家庭资本、社会关系与身体价值之四重维度,并且权衡实践中的参与便利性、相对自主性以及较强目的性而形塑个体的发展认知,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场域的体育实践形成身体惯习,奠定学校体育传统、家庭体育资源、社会体育活动、自我身体构建的实践基础,进而揭示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塑机制,即基于理性认知的体育实践,让运动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业情绪的关系,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业情绪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性别维度上,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存在差异,感知体育教师支持没有显著差异;在来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感知体育教师支持均存在差异;不同专业领域,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与体育教师支持存在相关性;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和体育教师支持的相关性与性别和运动项目有关;不同方式的体育教师支持对大学生体育学业情绪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回顾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概念形成历史的基础上,反思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观相背离的典型现状:1)过分注重技能学习和体能增长,忽视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2)脱离现实生活,缺乏对大学生可能生活的合理构建;3)远离大学生活,偏重学科世界;4)高校体育教学预留给大学生的精神空间狭小。揭示了高校体育教育生活化与终身体育的关联在于,首先,体育教育生活化实现了体育的最高目标一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其次,体育教育生活化是促进体育生活化的催化剂;再次,唯有根植于生活的,方有可能是终身的。在此基础上,从终身体育教育观的视角,进一步明晰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献资料综述法、调查法,对山西师大体育学院田径课程设置现状及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了理论性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逐渐受到冷落,参与田径运动的人数逐渐减少,选修田径专业的学生大幅度下降,田径业余训练工作基本停滞等等。由此,提出田径教学应当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构建竞技、健身、娱乐和知识等多元性于教学中,促进田径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对田径教学中学生普通存在的逆反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拒绝参与田径运动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与该项目本身的健身价值反差很大,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学习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实施选项课以来,田径教学出现开课难的困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希望能够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结果表明: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开课率普遍偏低;教学中重竞技轻健身的思想严重;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缺乏特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教学器材配备较好但场馆建设不足,利用率偏低。并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田径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和拓展田径类课程资源、注重田径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大田径教学的隐性课程建设、重视教育改革,加强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跨栏运动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42-243,250
多媒体CAI 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在体育学科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几乎空白.试图通过制作<跨栏运动多媒体CAI课件>,来探索田径技术课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规律和方法.并通过在教学中初步应用,探索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课件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以竞技体育观念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目前大、中、小学田径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田径竞技技术的革新步伐不断加快,现代田径训练运动负荷定性专项性更加明确。科学技术对田径运动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田径普修课进行了学导式与自练式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田径技能和理论的学习效果,且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心理参与性融为一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在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创新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着田径技术学习如何很好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认为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创新与开发的基本思路主要有:①立足于传承人类优秀的运动文明,传播体育文化;②田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生活;③注重田径类教学内容的健身性;④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田径项目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⑤田径课程教学必须结合地区、学校实际。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然而田径运动又曾经是最受争议的体育教学内容,因为它从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充斥着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子,田径成绩达标考试更成为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源。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宗旨定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田径教学似乎再一次受到来自顶端设计的冲击。然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矫枉过正,田径运动在美国各级学校都十分普及,田径教育被视为美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反观我们的学校田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革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性认识,改革田径课程形式、考核方式,把田径教育与健康教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田径运动作为中学体育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施行、体育选用教材比重的加大,田径教材的竞技性、单调性和枯燥性已日趋突出,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广东省中学田径教学训练现状的分析,为中学田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