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人物笺注商榷”、“作品编年辨误”、“地名误注订正”三个方面,对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具体考辨。  相似文献   

2.
韩信夏阳东渡的线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派韩信攻打降而又叛的魏王豹。韩信在秦地临晋设疑,从夏“罌缶”(木制桶)作为渡水工具偷渡黄河,在安邑虏豹。此事在《史记》的《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魏王彭越列传》以及《汉书》中均有记载。韩信是从夏阳偷渡黄河的。黄河西岸自古就有两个夏阳,一是今韩城市的古称夏阳府(在今韩城市南5里),最早见颜师古《汉书》注;一是今合阳县东王乡的夏阳川口,最早见裴(?)的《史记》注。裴注曰:“临晋同州东朝邑界,夏阳在同州北渭城界。”同州即今大荔,大荔之北自古无“渭城”地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多次出现以“夏阳”为名的地名,主要有“夏阳县”、“夏阳邑”、“夏阳城”、“夏阳瀵”、“夏阳渡”等。后人在遇到时多出现混淆,兹此理清,以免误用。“夏阳”地名最早可见于《史记》卷70《张仪列传》记载:“秦惠王十年,魏因入上郡、少梁,谢秦惠王。惠王乃以张仪为相,更  相似文献   

4.
东坡赤壁赋到底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最近,翻阅了几个注本,如,朱东润先生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流于消极”,后赤壁“思想内容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胡云翼先生说:“他的生活态度还是偏于消极自处”“充分显示了他的出世和入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中华合页文选·合订本(五)》;冯其斋先生虽然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自己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但“也表现了他在老庄佛思想影响下的超现实的人生态度.”(《历代文选·  相似文献   

5.
否定“大波”说,安徽地名说和“巴陵”说,证明《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句中之“陵阳”是今湖南省慈利县。  相似文献   

6.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历来《论语》的注家极多。由于注者的思想观点不同,加之《论语》言词过于简略,所以释词析理多所分歧,这里,仅就《论语》的第一篇第一章试作辨析。(一)词句内容辨一、辨“习”一般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学而时习之”的“习”解释为“复习”、“温习”、“诵习”等,译为“学了又经常复习它”。这是不完全符合原意的。“习”在《论语》全书中共用三次:  相似文献   

8.
“两马”辨释《孟子·尽心下》第二十三章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本章中“两马”一词,汉赵岐注“‘国马足以行关,公马足以称赋’,是两马也。”现存《孟子》的各种旧注大都沿袭赵说。新近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有“两马”条,引《孟子·尽心下》为书证...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 2《分论·三礼》中言 :“‘三礼’的名称 ,比较地发生得很迟 ,从前并没有。东汉末 ,郑玄注《周礼》、《仪礼》、《礼记》 ,才合称‘三礼’。”我们以为梁启超这一看法有误 ,主要依据有 :第一 ,《后汉书·马融传》曰 :“融才高博洽 ,为世通儒” ,“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 ,可见马融就曾注“三礼”。第二 ,郑玄本为经学大师 ,但其学授自诸人 ,他曾为马融弟子 ,并从马融学习《周官经》。据《后汉书·马融传》曰 :“北海郑玄…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资治通鉴》卷225《唐纪四十一·代宗大历十三年(七七八)》记载说:“已亥,吐蕃遣其将马重英帅众四万寇灵州,夺填汉、御史、尚书三渠水口以弊屯田。”元胡三省注引史■曰:“三渠,谓填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也。”案:历史上并没有“填汉梁”之名,而只有“汉渠”之名。《新唐书》卷216下《吐蕃下》载:“(大历)十三年,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唐会要》卷97《吐蕃》亦载:“(大历)十三年正月,遣将马重英率众四万侵灵州,夺我水口,填汉渠、御史渠,…  相似文献   

11.
明人马中锡《中山狼传》一文,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近年来因听了某些专家的意见而撤掉了。但这篇名文仍被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选本收入而广为流传,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即收有此篇。朱先生的选本绝大部分注释准确而精当,这是有口皆碑的,但有些地方却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今试举几例如下。 (一)关于中山国的位置 多数选本均注为“中山,古国名(或古地名),今河北省定县一带”。 查《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地图学社出版)第一集第37—38图,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曾  相似文献   

12.
现存的王肃《论语》注与郑玄《论语》注,其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两个学术层面上:第一,知识层面上,因为经文文本文义的模糊不清或经文的断句分歧、字词训解不同,从而造成了郑玄和王肃对同一经文理解的不同,不是王肃故意与郑玄注对立,属于正常的学术争鸣。第二,学理层面上:“王学”反对“郑学”注经时掺杂谶纬,王肃《论语》注既较郑注更为简约、理性,少有谶纬说经,而其少部分又注重义理发挥。郑玄《论语》注和王肃《论语》注的上述差异,远不能反映郑(玄)学、王(肃)学之争,尤其是两者在今古文经学的纷争。仅就此而言,当前学术界似有夸大郑王之争之嫌!  相似文献   

13.
杜甫在其不朽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句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这里的“恶卧”之“恶”应读何音?“恶卧”一词又出自何处?作何解释?无论是杜诗专集,还是唐诗选本,或是大中专、高中语文课本,都不甚统一.有注为“è”,即“恶习“恶”的,有注为“Wù”,即“憎恶”之“恶”的.有释“恶卧”一词的“睡相不好”(林家英、陈志明《中国古典诗歌选注》).有释为“秋季之夜,被子很冷,小孩儿不高兴睡在里面”(傅庚生《杜诗析疑》).其实,“恶卧”之“恶”的正确读音应为“è”,即“恶习”之“恶”.“恶卧”一词作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对《现代汉语词典》第1版到第5版五个版本收录的地名进行了分类和梳理,通过互相衔接的两个版本之间的比较,统计各版本中地名词条数量的保留、增加、减少以及对地名义项的修订数据,揭示三十余年《现代汉语词典》地名收录变化的原因。同时,针对《现代汉语词典》在体例不一致、实用性有待加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代汉语词典》之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依《十三经注疏》,《周礼》、《仪礼》、《祀记》中共用胥字达一百五十个左右,郑玄注释一脉相承,其义接近.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胥有十二人,徒有百二十人.”郑注:“胥读如諝.谓其有才智为什长.”  相似文献   

16.
“專字”《说文》以为“从寸声。”之形义为何?历来解说分歧很大。汉许慎云:“,小谨也。”[注一],唐李阳冰却云象墨斗之形。[注二],近世以来,释费者蜂起,新说林立。或解为“”,所谓“大盾为卤,中盾为。”[注三],或释为“篿”,即“圆竹器也。”[注四],或据甲金文辞,多用为语助,拟与“惟”字同意。[注五],或说象植物花蕾形。[注六],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7.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见《论语·公冶长》)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的杨伯峻编著的《论语译注》把“敏而好学”译为“聪敏灵活,爱好学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给“敏而好学”作注:“敏捷而又努力学习”.以上两种理解均不妥.关键在于“敏”字在句中应如何解释.新版《辞源》1346页“敏”字的第三个义项是“勤勉”,举的第二个例子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辞源》认为“敏”在句中应解释为“勤勉”.我认  相似文献   

18.
《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语中的“鄢”属于何地?依杜预《注》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依应劭之说即西汉时期的县,在今河南柘城县北;依赵匡之说在今河南偃师县南。通过对鄢、周围地理环境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以上三说的辨析,可以证明应、赵两家之说均不可信,只有杜预《注》才是接近事实的。  相似文献   

19.
“长勺”和“长勺氏”先后出现于《春秋左传》。前者是鲁国的地名。鲁庄公十年曾败齐师于此,后者是复姓,是鲁定公四年传文所载周初分给鲁国的殷民六族中的一族。一些词书虽把它们列在同一词条之下,但分别作了不同的注释,没有勉强地把它们联系起来。《新词源》继承了这一优点,是可信的。但《古今地名大词典》根据《春秋汇纂》,说长勺是殷民长勺氏的住地,以后采用这一说的颇不乏人。尽管《春秋汇纂》引《路史》为据,但《路史》也没有提供什么材料,只是想当然而已。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古代有因居地而得姓氏的,《通志》所载东门、南宫,都是因居地得出的姓氏,但长勺氏是一群酒器工,以操作的手工业为姓氏,不因“长勺”得名;自然,长勺不是长勺氏的居  相似文献   

20.
再谈李白在鲁诗作中“沙丘”地名及寄家地郑修平相力收稿日期:1996—10—25本文作者:济宁市李白纪念馆副馆长272100一关于李白在诗中的“沙丘”、“沙丘城”这一地名的确切位置,多有异议。已故耿元瑞先生曾认定是鲁国的故都———曲阜的曾用名。他在《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