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如今的广告用语,借用和改用名词、成语成为时尚。其间有妙语出众的,亦有弄巧成拙的。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树生前特别推崇这样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这是一副绝好的对联!首先,内容好:劝人勤学苦练,教人学无止境;其次,形式好:对仗工整,炼字警切。“书”对“学(学问)”、“山”对“海”、“路”对“涯”、“径”对“舟”,都是名词对名词;“有”对“无”、“为”对“作”,都是动词对动词;“勤”对“苦”,形容词对形容词,所对词性都相同。“书山”对“学海”,“有路”对“无涯”、“勤为径”对“苦作舟”,句法结构也都相同。从词义上看,所对都是同类的词,而且“书山”和“学海”都用了比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躺平”作为2021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新浪微博中有关“躺平”和“内卷”的内容为研究数据,基于词频统计和LDA主题模型提取主题,从文本特征透视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躺平”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的“躺平原因”“内心情感”“寻求寄托”“享受生活”四个主题;而“内卷”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人视角下“内卷严重”“生活压力”“反抗内卷”“教育内卷”四个主题。“躺平”和“内卷”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现状和内心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探析了“躺平”和“内卷”流行的成因以及青年亚文化表征,并对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三十而立”中的“而立”和“立”进行辨析,探索它们的可能演化过程,指明“立”和“而立”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3):234
问如何判别“作贡献”与“做贡献”哪个对?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些情况。“作”和“做”都是动词,读音也相同,可是用起来却十分棘手。用它们来组词还比较好办,比如“作法”与“做法”,“作人”与“做人”,“作主”与“做主”,“作为”与“做为”,等等,对不对,哪个对?拿不准时翻翻字典,一般就能够解决;但“作贡献”与“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迟 《大观周刊》2011,(22):213-214
本文先以先秦儒家和遭家对“害”“意”关系的解释为背景,引出东汉王弼在玄学思想的启发下提出“言意之辩”的观点。再通过对王弼的“言”“象”“意”三者关系的详细解读,来理解“言意之辩”对后世文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合西方文艺理论和吉姆森的框架理论,探讨媒介报道“制造母题”和“建构框架”的能力.大众媒介关于“宝马撞人案”的报道中,特定的“主题思想”、“意象”、“情节行动”反复出现,构成母题(motif).同时,媒介报道通过不同类型的象征元素,建构报道框架,形成对“宝马撞人案”的“诠释包裹”(interpretive package),塑造公众对“宝马撞人案”及社会贫富差距的“集体理解”(collective sensemaking).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行为谈了看法,认为:“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3.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将陷入尴尬境地。并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二是“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三“是销毁档案”中“的档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样本的随机抽样调查,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对传播素质概念的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得到一个对数据拟合较好的模型:传播素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和媒介传播能力两个维度.人际沟通能力维度包括“尊重”、“双向沟通”、“言语表达”、“同理心”、“沟通风格”、“非言语表达”和“亲和力”七个因子。媒介传播能力维度包括“媒介接近”和“媒介内容制作”两个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中国档案发展史的"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中涉及“档案”一词的演变、发展 ,对“档案”和“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对档案人员的描写 ,以及“科技档案”与“科技档案管理”等 ,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编辑的“放”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担负着宏观策划、微观指导,对新闻信息进行“再认识”、“再创作”的任务。本文试就新闻编辑的“放”与“收”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世界已经进入“风险社会,”风险并非自然的风险,乃是“人造风险”。风险具有全球性、知识依赖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对危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传媒具有风险认知和沟通功能,预测、凸现隐形的风险并对现实危机进行“定义”、“冠名,”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危机的“在场感”以及经验、认知的相互交流。大众传媒要尽量减少传播的悖论和破除话语中心论,同时,对危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应该从研究“误传”、“误读”转向研究如何协调合作与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文件”一词进行概念梳理,提出在尊重行业惯例的前提下,全面看待“文件”与“Record”的关系问题.此外,按照“概念集合”的思路,对“文档”、“文件”和“档案”兰者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文件”在上述概念体系中的定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文件概念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应该区别对待,在理论层面上,文件与档案之间是集合归属...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一一“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制度”研究存在着理论意义上的“解释”和实践意义上的“改变”这两个研究视角.理论上的“解释”是一种包括对“图书馆制度”及其相关问题的看法、观点、主张、理念等的阐释;实践上的“改变”是图书馆“制度安排”的力量向实践的倾斜和落实.对“图书馆制度”的相关研究应重理论上的“解释”,贵实践中的“改变”,将图书馆人的观念和具体的实践落实到位,以实现图书馆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媒介对“张钰”、“杨丽娟”、“华南虎”事件报道为例,用“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传媒假事件”中媒介和受众的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罗旻 《今传媒》2016,(7):99-101
肥皂剧的创作,既遵循文类戏剧中的“类型逼真”,又遵循“文化逼真”.当“类型逼真”和“文化逼真”随意糅杂不遵循既有象征编码的规则时,肥皂剧构建的媒介真实就呈现出一种“悖论”状态,从而扰乱受众认知基模的运作,使得受众对“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的认知出现混乱.肥皂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再现“真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真实悖论”和对受众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图书馆学而言,“主义研究”非常重要,缺乏“主义”,图书馆学的思考则丧失一种彻底精神和整体思考。图书馆学“主义研究”的实质是“学科研究”,除了受“定量研究”者批评外,还要受到同属于“定性研究”的“领域研究”者的批评。这是一种正常的学术现象,但如果对“主义”批判过度,则会出现学理研究的“浮躁”。所以,对“主义”的批判要适度,简单地否定“主义”,其结论必将失之偏颇,存在“主义”批评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陈德勇 《大观周刊》2012,(52):29-3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他的“民权与共和、革命的关系”、“五权宪法”、“四种民权”、“权能分治”和“革命程序论”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