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超越与生存:"非图书馆学"现象透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图书馆学界内外出现了一种否定既有的图书馆学研究成就的倾向,对图书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对象、学科名称、学科发展阶段等的传统结论提出质疑。作者认为这种倾向可称为“非图书馆学”现象,并对其作了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学元理论的泛化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图书馆学界针对图书馆学元理论的泛化问题,主要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种认为应该构建“大图书馆学”,另一种思想则认为应该用其他学科来取代图书馆学。通过对这两种思路的批判,作者提出构建知识管理学学科平台,解决图书馆学元理论泛化问题,推进图书馆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肖希明 《图书馆》2005,(1):39-42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的体系本位意识太强而问题薄弱的倾向,制约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作者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必须关注现实问题,这既是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当今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实现“问题”与“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5.
<正> 如果要用降龙十八掌的招式给图书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技法起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只能对应“亢龙有悔”。 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第一个诀窍是“亢”,也就是搞研究时应该处于一种兴奋、激昂或愤怒的状态。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是研究理论观念与思潮的学问,各种观念的碰撞、新旧思潮的交接,都是令人亢奋的现象。如果研究者自己无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图书馆学话语的批判与解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永福 《图书馆》2006,(4):37-40,80
文章对当前的三种图书馆学话语特征进行了批判。这三种话语特征分别是:自由理念缺失、制度研究落后、”抽象图书馆学”受到非理性指责。  相似文献   

7.
陈纪建 《图书馆》2006,(2):100-104
本文针对“制度图书馆学”理论,从哲学的方法论角度,提出了理论研究与建构的方法问题,对制度图书馆学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刊》1990年第6期发表了朱铮同志《理论、实际逆向运动析——对图书馆学理论视点的思考》一文。文中说:“宏观全景式的图书馆理论,其结构与功能是超前的,微观图书馆工作是以合乎时宜为前提的,弄得不好,全过程不是顺向发展而是逆向顶撞,使理论与实际相悖,拉大距离,图书馆学将失去应负之使命。所以,如何使这一‘过程’缩短,则是目前图书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要求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者停止“全景式的、不接触事物本质的‘宏观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批判式研究阻碍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批判"和"批判式研究"给予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文章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史和"批判式研究"的功能、作用等方面对"阻碍论"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10.
在"本质"的纷争中认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纷争,表现最突出、最有影响的是持论者强调图书馆的某一本质为研究对象,文章认为,研究对象之一即是图书馆的本质,但是具体的本质又不属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
高利华  张秀成 《图书与情报》2011,(5):124-127,144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讨论图书馆学学术论文的写作问题,文章则从客观存在的图书馆学学术论文的现实状态入手,总结出图书馆学学术论文写作现象的几个特点,然后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更为深层的问题。文章认为,目前国内图书馆学学术论文写作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论文数量较多,质量高的较少;2、大多数人研究范围较宽泛,形成稳定研究方向的少;3、重视论文学术性、严谨性、创新性,轻视论文生动性,较少使用修辞用句;4、发表个人观点占绝大多数,进行商榷、争鸣或学术批评的较少;5、有一些图书情报期刊编辑撰文探讨如何写作专业论文,图书馆学家讲述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太少。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和图书馆人的学历、专业结构有关。作为研究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作为图书馆界,则应进一步加强对人员培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瑜 《图书与情报》2012,(2):120-123
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热衷于演绎,放弃了固有的学术阵地,缺失学术批判精神,蔑视实践。这些学风问题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从图书馆学被引入我国之始就一直存在。虽然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本土化的过程依然非常艰难。主要原因包括: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误解,国外图书馆学对我国的挤压,本土学者缺乏反省与批判能力,问题意识淡薄,学术环境的干扰。必须树立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意识,自觉地在图书馆学学术活动和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中坚持本土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科研究立场与领域研究立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分注重修辞而不注重学理,尤其是对学科立场的非理性批判,没有对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皆不利于图书馆学的发展。学科研究立场主要从学科合法性、主体性、本土性、实践性等角度审视图书馆学及其相关理论。领域研究者强调"去学科性"。没有学科研究的领域研究容易产生肤浅的交叉科学,有悖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近年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哲学”和“图书馆学发展”等三个热点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两个突出特点是多元化与分散化。文章认为,弱化“研究分散化”特征,预防“研究多元化”光环下过泛过滥的所谓争鸣,使学术研究有效聚焦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图书馆学》是一篇在历史转折期有引路作用的经典文献,它的发表 曾引起一场大讨论,后又遭到批判和误读。重温刘国钧先生的旧作,我们感到作为我国 学术大家和图书馆学一代宗师,他的许多思想和观点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加强学术史 研究对图书馆学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百余年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拿来主义”,导致学术原创性的缺失,并使得当今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完全处于低势住的“入超”状态,没有资格对其他国家输出研究成果。事实上,西方科学和人文这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都有不足,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适可以弥补其缺撼。中国学者只有有了输出意识才能真正走向原创性的学术诉求之路,只有坚守自己的身份立场才能建构“中国制造”的图书馆学原创理论。  相似文献   

18.
刘兹恒先生自从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这一课题以来,主要在"图书馆学本土化"概念的界定、目的与特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以及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三种知识体系:"经验知识体系"、"理论知识体系"、"学科价值体系"。"经验知识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图书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经验知识传统,强调学科知识的经验性质和应用性质,研究范式带有鲜明的实用主义方法论特征;"理论知识体系"以"如吾所识"的思维方式,对图书馆学科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图书馆与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在研究范式上表现出开放性、成长性特征;"学科价值体系"以"如其所能"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对图书馆、图书馆学科的价值、核心价值和终极价值的探索,其中,强调"转知成慧"的终极价值命题,对于构建学科"核心论域"、引领学科研究范式的二次转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的层次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图书馆学及其对象研究,应在图书馆学对象、图书馆学研究者、图书馆学的关系基础之上寻求研究者的视域融合。按照图书馆学研究者的认识层次的划分,图书馆学对象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次,相应图书馆学学科也呈现现象学、元学、方法学层次或形态。从根本上讲,图书馆学对象是所谓"图书馆性",图书馆学呈现现象学形态,是对图书馆现象的本质、内在联系、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方面认识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是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发生发展现象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