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课堂观察模式,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四要素构成。该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强调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来解释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NCTM课堂交流规范是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于2000年发布的“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中的具体规定,在此规范下展示了一项课堂观察的案例研究。该研究将课堂交流过程分为6个成分(组织、陈述、互动、提问、反馈、评析),观察了4位教师内容相同的4节数学课,并依据NCTM课堂交流规范对4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了评析。最后,从课堂交流的学习共同体角度从实验中剖析了3点启示:一是“好”的课堂交流的特征;二是促进课堂交流的教学策略;三是优化课堂交流下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听评课“无合作、无证据、无研究”的“去专业化”现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察模式。该模式假设,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教师教学(I)、课程性质(C)与课堂文化(C)组成,故简称LICC模式。该模式由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步持续的专业活动组成,它强调专业的听评课必须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听课即收集证据,评课即基于证据。本文最后以一个旨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观察实例,来阐明该模式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依据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从“2022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中选取3个高中信息技术优质教学视频课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课堂互动行为特征发现:课堂整体互动情况良好,课堂提问创新性与开放性不足,技术利用程度较高。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课堂视频观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三条改进策略,以期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助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董海燕 《考试周刊》2010,(37):116-117
课堂观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中备课组、教研组层面乃至学校层面的听课、评课活动的改进。本研究旨在通过设计《课堂观察表》,开展有计划的课堂观察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找到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偏差,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提出“多元融合,技术赋能,人人发展”的教学改革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研究与实践,成功构建了“三段两场景”智慧生态课堂,即课前体验感知—课中探究深化—课后应用拓展三段有效衔接,虚拟场景(线上导学资源创设)—真实场景(智慧生态课堂等新技术应用)两场景互融共生,有效实现教学互动、实时反馈、资源共享、精准分析,体现“三全育人”理念,创新聋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徐杰 《考试周刊》2009,(7):207-208
师生互动(又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一节高中化学课课堂进行观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通过在课堂中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观察,总结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目前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往往很难全面.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运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借助观察点、观察量表定量反馈等具体措施,改进教学设计,提出走向专业研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好课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方案,但好课不需要将课堂封闭在某个流程的固定式教案中.因为好课更重视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蕴含在教学互动中的课堂生成.下面结合一节教学实践课一第15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课),浅谈我们关于“好课无定案、大课求无痕”的部分感想.  相似文献   

10.
唐林伟 《职教通讯》2017,(25):79-80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最早发端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课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 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和教师实时讲解音频,再把这种带有实时讲解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供缺课学生学习,这一实践开启了“课前传授知识,课上内化知识”的反“传统”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  相似文献   

11.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要求后,各高校纷纷对课堂教学作出一系列改革与探索,高校思政课是改革课程之一。高校思政课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授课方式单一、理论灌输为主,教师唱主角、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等不足。由此,在高校思政课中采用对分课堂模式,能够做到教师讲解与学生学习相结合,改变授课方式单一状况;师生互动频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得益彰。在高校思政课中,可以从教师讲解、学生自学、师生交流3个方面去构建对分课堂的教学流程。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最终取得学生的“三率”改善、师生的获得感显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课堂观察主要基于"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六个环节,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中观察阶段、课后分析阶段.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发挥集体优势,为教师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萍  武阳  曾洁  晏彪  焦铭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297-298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混合式教学是教育创新改革的迫切需要。“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新型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通过课前资料推送、课中实时互动、课后测试反馈、学习过程全程评价等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通常情况下,课堂观察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基本的环节,仅仅围绕这三个观察的环节,观察者或教师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工作与研究。笔者以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实验课程为例,分析课堂观察法的有效应用。1.课堂观察在初中生物实验课课堂中的应用以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实验"植物  相似文献   

15.
罗秀圆 《广西教育》2012,(14):15+17-15,17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包括执教者本人)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以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正确地理解课堂观察,应对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进行必要的分析。我们认为,课堂观察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细节和反思。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越来越强调由理念到实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我校政史地组先行一步,开展“课堂教学观察”活动。实施步骤按照《课堂观察手册》的三步骤: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会议。  相似文献   

17.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为研究主题,以"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金属性递变规律"课例为载体,从师生互动类型及时间分布、引发互动的问题目标指向和互动的参与度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观察和研讨,探索了研究师生互动的课堂观察方法,促进了教师对师生互动内涵的理解,凸现了课例研究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提炼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场域,课堂互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0年WOS数据库中以课堂活动为主题的906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国际课堂互动研究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增长、稳步上升三个阶段;美国和芬兰的高校成为课堂互动研究的重要机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课堂互动质量的评估、课堂互动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研究前沿涉及学龄前、课堂评价、课堂观察等。未来的研究可创新研究方法、拓展课堂互动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自编《大学本科课堂教与学状况观察表》,对某“211”高校58节本科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发现:(1)课堂教学以“全讲授”和“讲授+一般性提问”为主,课堂启发性提问极少。不少公共课教学或“照本宣科”或“30%以上的时间闲聊”。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状况无显著差异。(2)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性低,且讨论氛围活跃的少;不到25%的课堂学生学习“很投入”;理科专业课课堂总体氛围大多“沉静”。(3)课堂上各类非学习性行为都有发生,主要有“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书”、“讲小话”、“没带课本”、“睡觉”、“缺课”。不同专业不同课型之间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非学习行为无显著差异。最后简要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课堂互动”是课堂研究回避不了的论题[1]。师生语言互动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因素。为了有效地观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语言互动行为,美国学者弗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简称FIAS )[2~3]。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的作用在于运用一套代码系统(Coding System )记录教室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学行为,帮助教师了解并改进其教学行为[4~6]。本文详细介绍了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及其改进形式,研究了改进的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在数学课堂观察中的应用,并且深入探讨了该研究方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