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发展历程。党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党在践行这些执政理念的过程中分别回答了:创建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怎样建设国家政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这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指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遵循政党执政规律,领导、管理国家事务的本领和水平。要突出提高“五种能力”,要划清党的领导与执政的界限,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以民为本,亲民、爱民、为民”的群众观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之一。政党、组织和领导人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我们落实群众路线的实践经验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深刻汲取日本自民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地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在我党即将执政之时对全党干部作的要求。今天,在我党执政五十多年后,仍需要坚持“两个务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需要,是执政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受考验的需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只有坚持“两个务必”,才能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才能使我们党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复兴,祖国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6.
对地、县、乡三级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地、县、乡三级政权直接面对人民群众 ,是“三个代表”的直观体现者 ,应打破目前层层对口的做法 ,按照工作重点 ,组合成高效率的班子 ,设置精干的机构、建立良好的制度。对各级一把手应赋予更大的权力和相应的责任 ,强调责、权、利一体的原则 ,改变现在“集体负责”而谁也没有责任的做法 ,使各级领导把向党和人民负责物化于便于操作的程序之中 ,在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取信于人民群众的同时 ,还有利于培养、造就千百万优秀的政治家和管理者  相似文献   

7.
执政资源是能够满足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需要的,可以被执政党开发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长期执政下去,整合和拓展执政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发展观是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为理论主线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党的执政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时期,其内容丰富、臻于完善。为人民谋利益,不断改善民生,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脚踏实地为民做事,做勤政、务实、清廉的实干家。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今天党的执政与党的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先秦及秦财政监督的演进 两汉的财政监督是在先秦和秦的财政监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解两汉的财政监督,有必要先就先秦及秦的财政监督作一概述。 财政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捐税是国家财政的最初形式,在我国表现为“贡”、“助”、“彻”。“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党的建党主针,“以德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二者是统一的,建党为了治国,治国必先治党。实践“三个代表”就是执政、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党执政、治国的主要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党执政、治国的目的。实践“三个代表”,执政、治国必须以“德”作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职大学报》2006,(1):114-116
本文通过探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对社会文化主义心理学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