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晓梅 《职大学报》2013,(1):102-104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悠久美丽、博大精深,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服代表着华夏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是华夏传统文化鲜明的旗帜。民族服饰承载着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确立汉服为华夏民族礼服,有利于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的起源可以溯源到五帝虞舜时期。五帝时代,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宗教、军事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为高等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5月11日,由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的甘肃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高层论坛在我校召开。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天水师范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4.
位于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市,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遗址为实物代表.大地湾遗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为古代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中国之瑰宝、甘肃之明珠,天水之骄傲.大地湾文化与天水境内的伏羲文化、秦文化、陇山文化、三国军事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流关系,己为世人所瞩目.然而,憾遗的是,如此重要的文化资源至今未能开发利用,尤其是在文化旅游方面最为突出.就此,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大地湾文化与天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上游彩陶纹饰的产生和发展和原始时期的构形意识密切相连,因而具有特别的构形特征。水族纹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彩陶上主体性纹饰,它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氏族文化的代表。动态感、抽象化、整合性是它的构形特征。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史前时期宝鸡渭水流域的姜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创立的姜炎文化,开华夏文明之先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总量靠前。经过多年发展,甘肃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建设与经济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的距离。文化资源分散、设施分布不均、利用率低、部门各自为政,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质量的需求。探索在向西开放战略机遇下加快建设甘肃公共文化共享服务,拓展文化建设途径、丰富文化服务形态,集成各方力量,使其成为"新丝路行"向西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甘肃公共文化的传播力,以文化建设提升经济效益,再造丝绸之路的文化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始祖文化的核心,是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所在.其遗存分布广泛,但核心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国家所强调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也在这一区域.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中国人心理情绪最为可靠的归宿,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类型之图式的意义;中国绘画的审美类型属于优美,绘画所显示的是一种心理图形;山水画与中国人以虚对虚,以寻求感性活动的无限与自由的特点相对应而成为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蹴鞠、龙舟、捶丸和导引等古代体育运动为华夏文明构建了堪与古希腊相媲美的体育文化,通过对这些运动形态的载体——体育文物背后的历史进行研究,可以将中国古代灿烂的体育文化展示给世界,从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宋元两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最重要时期,特别是元代山水画之变不仅是绘画史上的艺术变革,也是我国美学史上的一次思想深化;这次变革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在画坛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界首彩陶的造型装饰艺术,如果脱离了民俗文化的土壤,就失去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探索的意义。界首彩陶的装饰艺术被誉为“东方之秀”,它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针对目前很多陶瓷产品缺乏内在支撑力的问题,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入陶瓷装饰艺术之中,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为陶瓷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14.
派生于拉丁语的“文化”一词,其原来的意思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和改良,后来才发生转义。而生活在以太湖流域吴地为中心的勤劳而智慧的百越族人民创造的举世闻名的吴文化,不仅对中国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特别是对日本史前的稻作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也对日本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思想对院校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为学校是传播文化和发展文化最直接的、最重要的阵地.要用先进的观念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建设先进的院校文化.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陶器的起源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粘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第19页,人民出版社).后来,学者们大都授引恩格斯这一说法,把陶器的起源(发明)跟在容器上涂粘土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在不同的地区、民族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习俗)不同,启发发明创造的触发因素不同,发明(起源)的创造形式也就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关于这点,恩格斯在论述陶器的起源时亦指出:这种形式“也许是在一切地方”(同上引),也许就不等于完全肯定了.因此,就不能排除其它形式的陶器起源了,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陶器的起源的其它形式作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是构成人类文明大厦的“三维”之纲,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诗歌艺术和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历法则是构建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我国先民在天文历法、文字发明、诗歌创作和建设农业文明、创立“天人合一”为代表的东方哲学等等方面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简明、扼要的论述。从而指出我国是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文明古国,盛开在世界文明史上的最早奇葩。  相似文献   

18.
昆仑丘是以河湟、河西为中心的远古西王母部族活动的地区,华夏文明的创立者轩辕氏,其先祖也曾生活在昆仑丘所属的洮河、黄河、大夏河、湟水一带河谷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他们从那里东迁后,又经常怀念并神化了昆仑丘,使昆仑丘在自然地貌的本色上平添了一层神秘的人文景观的外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就是由西王母国及轩辕氏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它奠定了华夏文明许多传统的基础.研究甘肃的始祖文化,应重视对昆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直是史学界和考古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从考古学上衡量文明有三条标准:一是要有城市;二是要有文字;三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殷墟考古表明,中国在3600年前的商代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但这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二里头考古表明,中国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但这也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国内最新考古成果,特别是大地湾遗址考古成果表明, "中华民族有8000年的文明史已毫无疑问".大地湾史前遗址的考古成果科学而又翔实地证明,早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大地湾文化时期,中华文明就已经从这里发源.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及其残片上,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文字;大地湾遗址出土了复杂的礼仪中心:大地湾仰韶晚期聚落已出现了"城镇化的开端".可以认为,大地湾是中华文明孕育的一方温床,大地湾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原始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形成了薪火相传、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20.
出土考古资料的刻划符号应分象形类和抽象类两种,从文字的性质看,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类的刻划符号和图案,而非抽象类的刻划符号。中国文字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功能来看,中国早期文字经历了从文字性符号、文字画到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的正式文字产生过程。从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和图案特别是出土的器物与殷墟甲骨文形体比较情况来看,中国早期文字性符号的起源是距今8 000—7 000年的裴李岗、大溪文化时期,距今5 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是文字性符号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字体系的正式产生是距今4 500—4 000年之间的龙山文化时期,也就是传说时代的尧舜至夏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