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先分析供应链中的知识,进而研究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动因,通过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有着独特性,并且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手段达到知识共享,接着在资源配置的视角下对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机理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研究发现通过资源配置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长利  周剑  兰鹰 《情报杂志》2012,(3):138-144
为了研究供应链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在分析成员企业不同选择策略收益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变途径进行了探讨。根据成员企业收益的不同,博弈共有四种情形,而最终的知识共享稳定策略只有两种。研究发现:降低共享成本与风险、提升知识吸收能力与合作效应、加大知识投入量以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供应链成员企业知识共享,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知识共享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往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往往是从知识共享的障碍、知识转移机制等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分析,本文则将企业知识共享问题看成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分析其复杂性。文章通过将CAS理论要点与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相对应,详细分析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的复杂性,并且由此类推到整个供应链,提出了一个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的企业知识共享四层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横纵向公平关切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探讨各类因素影响下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决策及其行动演化路径,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首先,分析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纵向和横向公平关切下的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其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基于MATLAB数值仿真分析各因素影响下企业共享策略的演化路径。结果发现:适当水平的知识共享量、恰当的收益分配对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有促进作用;在纵向公平关切下,企业更关心协同收益的分配比例,收入差距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横向公平关切从短期看可能促进企业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知识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共享和传播是供应链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模式,在分析影响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因素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集群供应链是产业集群背景下新兴的供应链模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影响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对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论建立了集群供应链中横向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路径和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企业特质。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供应链知识共享行为主要受共享成本、共享风险、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共享量,激励系数和惩罚系数7个企业特质的影响;降低共享成本和风险,提高边际效益、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共享量,引进激励和惩罚机制能够提升集群供应链中企业选择进行知识共享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当前经济环境中,供应链企业间进行协同创新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供应链企业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是其进行有效的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对供应链企业间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共享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及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供应链企业间基于知识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当知识共享风险过大时,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行为难以发生;当知识共享风险较小时,企业才酌情考虑协同创新相关事宜。最后,本文主要就如何规避知识共享中的风险进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共享是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的途径之一。信任作为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供应链的关键组织原则之一,对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信任及信任发展理论,分析了在信任发展的不同阶段基于不同基础的信任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维持知识共享中信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Web Service的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系统框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求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充分共享信息,充分利用供应链中的知识,使整个供应链足够的敏捷化.为了使供应链成员企业更好地利用供应链中的知识,提出了为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敏捷供应链知识服务系统的概念,设计了系统的具体功能和理论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影响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引力模型探究每个影响因素的吸引力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知识共享结果的变化,发现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结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边际成本分析确定核心企业知识共享达到最佳效果的最低成本因素,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谢荷锋  刘超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49-1556
 企业各类正式的奖励制度能否有效地促进知识分享活动,目前存在较多的理论与实证方面的争议。文章从内、外激励机制相互“拥挤”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分享情景下,理解企业正式奖励制度激励效应的理论框架,并提供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内部激励是知识分享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基于企业奖励制度的外部激励的总体效应,取决于其正向的主效应和对内部激励负向的拥挤效应。相关结论对于理解相关理论争议,和指导企业内部知识分享激励制度的建设,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士红 《科研管理》2012,33(1):56-63
知识共享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文献研究在理性行动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基础上,探讨员工组织动机感知、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以及面子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80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正相关,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负相关;面子负向调节损失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面子正向调节组织动机感知与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研究结论对于企业促进员工知识共享意愿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工程咨询企业为例来说明知识型服务企业知识存量增长的机理。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和共生理论的研究框架,研究发现共生是工程咨询企业知识存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共生关系中,核心范畴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三大主范畴及一个判别准则信息丰度。共生单元包括质参量(硬实力、软实力)、象参量(资历、合作意愿)和物理参数(共生密度、共生维度)三个影响因子;共生界面包括有形界面和无形界面两个影响因子;共生环境包括内部环境(组织激励、企业氛围、自我满足、组织内部支持)和外部环境(组织外部支持)两个影响因子。在一定共生关系中,上述因素交互作用,最终导致共生的行为过程(即知识共享)和共生的行为结果 (即知识存量)。  相似文献   

14.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从知识共享补偿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共享的可能性,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隐性知识越发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选取我国环渤海经济区213个高科技企业研发部门员工为调查对象,使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探讨了人际信任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意愿的关系,以及知识分享动机如何对其产生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7.
屠兴勇  张琪  王泽英  赵紫薇  何欣 《科研管理》2017,38(10):111-118
本文围绕“寻求推动知识型员工提升创造力的有效路径”这一基本研究问题,以41家银行的197名员工为调查对象,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一个包括中介环节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对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在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调节了知识共享意愿对知识工作者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的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丰富了内生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知识型员工内生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知识共享意愿对员工创造力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斌  鞠晓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9):1365-136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完全信息特征,构建了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多阶段激励机制模型。通过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求解员工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时的最优激励机制,并分析最优激励机制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中,当员工为风险中性时,企业无需对员工进行激励,员工会承担全部风险实际充当委托人角色;当员工为风险规避时,企业应采用固定报酬加利润分成方式设计激励合同,使得员工承担一定风险,此时帕累托最优合同无法实现。最后,以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例,应用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创新企业知识共享穿透切入,基于社会网络理论(SNA)分析视角,重点剖析社会网络"结构洞"对创意知识共享的"倒U型"影响。通过构建数量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旨在建立黏度适宜的"社会网络桥",撬动"结构洞"与创新能力的倒U型曲线,强化创新企业社会网络内各个行为利基体间的沟通与信任,增强彼此间的联系强度与网络中心强度,提高创意企业的创新知识共享水平,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构建知识密集型企业下代际员工差异性对知识转移影响的概念模型,采用网络链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化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度和忠诚对企业代际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背景和知识转移动机对企业代际知识转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员工之间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受员工的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为提高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传承的效率和能力、进一步促进员工代际之间的知识共享意愿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