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诗歌翻译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诗歌意象,源于各种语言,其文化不一,导致诗歌翻译中意象翻译备受关注。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英译《枫桥夜泊》为例,首先分析其译文在意象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文化意象空缺问题。然后基于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三化"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纲 《职大学报》2010,(3):104-106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三之"论,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诗歌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正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影集表演、视觉和听觉于一体,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电影在国内市场的推广主要依托于汉译的过程.纵观目前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可发现,虽然已经有学者根据不同的翻译原则提供了英语电影片名的各种翻译方法,但稍显单薄.本文从许渊冲的“三美”原则展开,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影响,旨在说明译者应在掌握不同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出适当的策略加以运用,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汉语优势的原则,使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许渊冲汉诗英译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分析,展示了文化翻译策略与译本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翻译家的生命价值和许渊冲译作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英语格律诗汉译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方法也从单一发展到多元,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理论,给诗歌翻译提出了一个评判标准,以及努力方向。本文拟从"三美"再现的角度,对英语格律诗翻译成汉语所使用的方法,结合实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每种方法都有可行之处,但翻译成现代的汉语格律诗最为可行。  相似文献   

6.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渊冲教授是汉语古体诗(即格律诗)英译的大家,他提出了诗体译诗的"三美"论标准,主张译诗在意、音、形三个层面上尽量转递和保存原诗的神韵。古诗英译"三美"论标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新诗革命"三美"论主张之间有承递的关系,"三美"论标准在许渊冲翻译实践中也有得失。  相似文献   

7.
唐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为读者提供幽深绵渺的审美空间的同时,又能诱发特定的审美心理。在唐诗的英译方面,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曾提出"三美"理论——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力求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美的再现。本文主要对英译《春江花月夜》进行"三美"赏析,进而更好地将"三美"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8.
在某些程度上,针对不同唐诗具体的文本功能,采用符合原诗语言功能要求的翻译策略,不失为许渊冲唐诗英译的妙处之一。许渊冲唐诗英译的美学策略体现了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为唐诗英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使唐诗英译过程中的语言表达问题得到相对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对比分析了余光中著名诗歌《乡愁》的两个英译版本,指出了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0.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美"的具体表现,为翻译实践和诗歌欣赏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外宣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各种公共场所,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名片"。生态翻译学理论为外宣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阈,译者应该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进行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望月怀远》是中国唐代至今广为传颂的月夜怀远诗,不少中国翻译家通过翻译让各国人民了解了这篇佳作.翻译层次论是许钧先生研习中外翻译学者的著作后提炼出的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均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对颇具影响力的翻译家胡品清和许渊冲《望月怀远》一诗的译作,以许钧的翻译层次论为理论支撑,进行对比和评析,以期能为翻译层次论在诗歌翻译评析中的运用提供示范,同时为《望月怀远》法译本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渊冲先生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创新与发展,提出了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优化论”,并用“美化之艺术,创新似竞赛”加以概括。他通过学习与实践,让我们的翻译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引用了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三美"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了如何达到音美,意美,形美的翻译效果,并且介绍了一些诗歌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化极具意义的一部分,对国内外译者而言,古诗翻译一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提高诗歌的翻译质量,使更多外国读者领略中文诗歌的魅力,该论文依据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韵律和格调。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翻译其实是译者进行选择与适应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守"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译文语言要简洁达意,能够体现译者进行三维选择与转换的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美论"出发,综述了该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许渊冲先生的主要观点利进行了列举和概括,并简述了对卡明斯(e.e.cumings)的经典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的研究现状。从音美、意美、形美等角度对这首诗及其译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赏析,并对"三美论"在这首诗中的体现进行了总结概括。有利于读者理解"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及赏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更深层次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研究典籍英译至今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以《关雎》为例,选取的是理雅各、庞德和许渊冲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这三个译本各具特色,由于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三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和所选择的翻译策略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结合模因论,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对文化模因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词,因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现象,给翻译者带来了挑战,其翻译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译本质量和本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在《牡丹亭》这部经典文学著作中存在大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在关联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对许渊冲译本的深入学习并针对不同类别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详细分析,最终探究出一套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