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MOOC环境下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群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85-89
[目的/意义] 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希望改变目前高校信息素养课程课时不足、师资缺乏、师生课下交流不充分的现状,提高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过程] 在混合式教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括出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4个维度进行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该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结论] 在分析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传统课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构建MOOC信息素养课程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从实证的角度对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调研和统计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适合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
分析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及其在信息检索教学活动中的积极辅助作用,介绍将课题研究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阐明基于信息素养互动学习平台的信息检索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现有文献检索课的拓展实验,重点讨论了“问题解决式教学”、“课题论文式教学”、“信息素养整体教育”三种模式的问题和局限。参照自身教学实践,在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上主张定位于通识课程或单立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则应定位于认知学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根据信息素养内涵的基本内容,借助Big6教学模式,将信息素养在线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主体类Big6教学过程和若干个分支Big6教学过程,并采用基于Petri网的建模方法对系统进行建模,实现基于Big6和Petri网的信息素养在线课程。并通过基于实际教学的实验对比,评价该系统在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MOOC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的形态和方式。有必要对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变革,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梳理已有的SPOC混合式教学及模式之后,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提出的信息素养内涵出发,基于五星教学原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备、课前、课中、课后”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并集合多个教学实例,应用到实践中。[结果/结论]实施该模式后发现,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促进,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信息素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能力构成,探讨了信息素养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关系。指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作为信息素养的理论基础,或是信息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最后,指出信息素养教育对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03-110
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对美国图书馆界及教育界的元素养教育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元素养徽章系统、元素养慕课(MOOC)、数字故事讲述、嵌入课程、新生馆员等教学方式进行介绍。美国的元素养教育虽然教育主体相对单一、受众面也还有限,但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升级为元素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我国在引入元素养理念的同时,也应通过坚持图书馆主导,与相关机构广泛合作;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基于信息素养教育成果,融入元素养核心理念等方式,推动元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思考力、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突破既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重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方法/过程] 在梳理与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相关的文献并分析"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劣之后,吸取其中的精髓,构建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结果/结论] 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明显,能为新时代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创客理念重构信息素养教育、探索创客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创客式教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设计创客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创客式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与一种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数学学科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学术信息资源、检索技巧以及信息评估方法作了介绍和讲解。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信息素质教学发展及环境变化状况,基于知识管理理念设计出分层多阶信息素质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对象、目标和实施方法的分层,采用循序渐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应用型的教学评估和师资队伍,多功能的教材、网站等措施,实现信息素质教学对学生知识生长全过程的引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并借鉴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学的成功经验,以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信息素养课程(TILT)为实例,对其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总结TILT可资借鉴的长处:全面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重视文献源知识,以通论方式组织本课程教学,将文献利用的内涵定位在文献的合理合法使用上。提出了改进信息素养课教学内容组织方法的具体建议:采用TILT的“通论”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把国内惯用的“各论”方式限于实习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19年6月19-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承办的"2019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信息素质培训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如何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如何建设信息素质"金课"、改进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信息素质教学能力展开讨论。此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各高校图书馆间的了解与合作,同时也必将对全国图书馆行业信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展了二十几年,但主要是以文献检索课方式进行,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构建良好的信息素养一体化教育体系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该文探讨如何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和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以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张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94-100
[目的/意义] 在深入解读《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核心理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元素养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期为研究和构建元素养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东北财经大学信息素养教学改革为案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元素养教育模式。[结果/结论] 从元素养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环节入手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等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侧重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但翻转课堂仅是一种教学组织方式,需配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才能让翻转课堂“活”起来。WebQuest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以任务驱动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并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与思考。将WebQuest与翻转课堂联合应用于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7.
信息素养教育在Web2.0环境下的长尾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独立课程教育、嵌入式课程教育、非课程教育三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课程教育内容的嵌入、手段的增加、非正式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方面探讨了Web2.0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方式,并运用长尾理论分析了基于Web2.0的信息素养非正式教育效果,即只要学习者利用Web2.0学习的时间足够长,学习资源、学习者和学习方式不断增多,学习效果和规模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port on how Web 2.0 tools in an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course aligned with ACRL'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an online graduate course related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course activities, assignments, emails, online discussions, and surveys. The educational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its adherence to reflection, active learning, and social interaction was used to find patterns in the data. Activity theory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related to the patterns of activities that took place while students used each Web 2.0 tool. Web 2.0 was found to enhance all five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These standards related to collaboration,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creativity, discussion,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9.
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养是一个面向Web 2.0环境的综合素养框架。在剖析元素养的内容、模型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析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面对的新学术形势,以及元素养在概念整合、社交媒体、信息协同生产、元认知和素养教育等领域所进行的改进,为中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