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国外媒体新闻报道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奥运会国外媒体新闻报道文本为案例,分析其报道特点。认为:北京奥运会国外媒体新闻报道表现出新闻实务的专业性、报道文本的生动性和报道理念的人文性等特点。针对国外媒体的人文报道理念,提出:体育记者应充分认识赛事的趣味性,以受众为本;把握受众心理特征,帮助受众"拆墙";彰显人的自身价值,升华受众情感。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提供的崭新的传播渠道为体育赛事讯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生机。手机报作为手机媒体的重要代表,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对体育赛事讯息的需求。以体育手机报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手机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进行界定,探讨制约体育手机报发展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奥运报道受众需求调查及对我国媒体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6座城市的2400名受众的奥运报道收视(收听、阅读)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国内受众对奥运报道的需求特点。针对调查分析的结论,通过专家访谈和查阅文献,结合各类媒体的优劣势分析,文章提出了我国媒体如何根据受众需求特点做好2008年奥运报道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时代的电视传媒版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因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满足了受众的需求而异军突起,但这只是新经济社会时代媒体"喉舌"功能表现的一种新的形态和方式,这决不意味着电视媒体"喉舌"功能的丧失或过时.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弱化或丧失其原本的"喉舌"功能,切实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内容研究,分析媒体对大型媒体事件报道方式的改变及新的报道特点.通过构建<人民日报(海外版)>相关报道的国家形象图谱和分析国内媒体如何提高中国的国家认同的研究表明:我国媒体在奥运报道中改变了过分强调金牌的报道模式和"宣传式"的报道方式,更加注重对奥运精神、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的报道方式.从而塑造中国积极进步、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加深受众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影视艺术在当今新时期下有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新的创作手法不断涌现。根据受众对象的知识背景、年龄层次、媒体介质等因素,相互混合,互相借鉴,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展示出了生机勃勃的一面。其中近年来诞生的一部网络电影《老男孩》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代表作品。在本文中将以该电影为例,探讨新的表现技巧,为相关专业创作人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提供海量资讯和传统媒体日益求新的形势下,网络新闻需要在创造性整合中打造自己的新闻传播个性,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二次新闻”是网络新闻编辑创造性整合的重要形式。网络新闻创造性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新闻资源的整合;建立超级链接,整合多种资源;设立个性化版面和受众进行互动。网络新闻编辑人员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辨证地理解新闻资源的整合和新闻原创之间的关系,要注意紧随时代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搭建新闻传播立体互文性的多重平台,要注意创造性地整合民众、媒体和政府的三方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8.
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影响着传播效果。目前,电视受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都呈现出新特点,其接受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还远不能满足受众的这些心理和需求,亟需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媒体与体育公众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公共关系中,媒体与受众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媒体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借助当代体育日益强大的影响力,以争取更多的受众;受众也需要通过媒体来更好地欣赏体育比赛、参与体育活动。研究媒体与体育公众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对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图书馆已从收藏单一印刷型文献,转向收藏多种媒体文献;从占有、拥有信息资源,转向重视存取质量,形成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建设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电视节目信息接受者的受众,其需求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社会互动需求、自我共鸣需求、娱乐缓释需求三个方面。而受众的知觉与知觉偏见、逆反心理、受众的兴趣、从众和时尚心理、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又与受众需求密不可分。分析受众需求和受众心理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加深编辑人员对受众需求的认识,从而使电视节目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视觉化传播不仅是媒体自身的发展之路,也是广大受众强烈的需求。当前媒体在新闻写作视觉化传播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写作格式呆板,细节描述同质、视觉化语言应用不灵活。如何使新闻写作产生视觉化效果,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变表述为表现、化静为动、运用细节、以事写人等新闻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以数码娱乐、卡通动漫、网络游戏、影视媒体和主题乐园等为表现形式的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公众新的精神生活和快乐源泉,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它是一种典型的凭借现代高科技手段和优势智力资源巧妙创新创造而形成的知识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新闻学、传播学为理论支撑,分析地方体育电视生存状况,对电视栏目活动化进行了解释,从培养受众、广告经营两个角度分析电视栏目活动化的优越性,认为栏目活动化过程中应遵循结合自身定位,整合资源优势,立体化传播的原则,最终得出体育电视栏目能以资源内容为核心,以活动为手段,才能拥有忠实的观众群体,获得较大受众群体量从而收获开拓体育电视市场,获得生存资本。  相似文献   

15.
摘要: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方式被大众媒介传播,成为现代人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法探究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对中国文化认同的影响程度。基于4个城市的经验研究(N=4 914)发现: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在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4个层次上正向影响其中国文化认同。受众接触电视和书报类媒介体育类型中的中国文化内容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与接触程度成正比;受众接触中国体育明星和民族传统体育类媒介体育形式中的中国文化内容也能够预测其中国文化认同,亦与接触程度成正比。我国受众接触媒介体育中的外国文化内容对其中国文化认同并没有产生负向影响,相反却呈现出正向关系。受众接触不同类型媒介体育中的有关外国文化内容较好的预测了其中国文化认同,但媒介形式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弱。文章从受众的角度为该类议题提供了经验层面的结论,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出当下社会、民族文化意识中,男性中心集体无意识的根深蒂固。并指出,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的角色意义,力求做到商业利益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受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获得透视生活本质和生命真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融媒体平台开始走入社区居民生活。依托移动终端设备建设与完善的微信公众号,也因此成为社区教育系统开展信息宣传及课程推介、成果展示的主要平台。文章以“学润西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为例,从普通社区居民、专兼职信息员两个方面分析并总结了融媒体背景下社区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受众的需求特点,从而为进一步扩大西城区社区教育层面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专业化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析大众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对于把握大众新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新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陕西省咸阳市媒体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观赏"里约奥运会赛事的视角,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输不起"到"输得起"、从"金牌至上"到"金牌若何"、从"看赛场内"到"看赛场外"、从"看结果"到"看过程"的转变.大众视域中的体育具有社会化、人文化、娱乐化、生活化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国自信、凸显了金牌本色、还原了体育本真、让体育融入了生活,又体现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闻媒体相互间的不良竞争和对受众需求的误导、误解导致新闻媚俗化日益泛滥.媚俗新闻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度、毁坏了媒体声誉,阻碍了我国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要从根本上抵制这种媚俗化倾向,需要通过政府、新闻法规、媒体自身、社会公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这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元话语是广告语篇中的一种重要的语用资源,可以帮助构建对话双方的和谐关系,实现劝服的交际目的。在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框架下,以主流中文媒体网站中选取的汉语商业广告语篇为语料,重点分析语料中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广告商如何通过不同的元话语资源的选择,实现说服受众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