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前期八个皇帝尊孔崇儒、大力提倡理学,可谓一以贯之,因而确立了理学的独尊地位。尽管某些理学家参与戏曲创作,剧中歌功颂德,宣扬封建伦理,但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开始重视经世致用,对戏曲中歌颂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不无促进作用。明代前期理学家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些许否定与其时戏曲中所流露的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也有一致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不以炎凉待人与明前期戏曲对世态炎凉的揭露不无相合。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影响亦非仅只负面或仅只正面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的普遍性与对万物的生成性;都强调通过"静坐"、直觉、反观内省等方法去认识"道"。  相似文献   

3.
"李何之争"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论争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李、何是否遵循"法式;"其遵循"法式"所用的方法以及最终所达到的文学目的;二者对自己以及对方文学风格的看法。"李何之争"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当然也不免会暴露出自己的矛盾和缺陷。  相似文献   

4.
人们经常游园林、赏美景、陶情操,而书画墨迹作为古典园林必具有的造园要素,游园时更得用心品味。匾额楹联的题写,从设计、筑山、叠石、理水时都作为园林的"精髓"、"点睛"之笔营造。根据楹联匾额书写的内容分:有的"书景"、有的"书情"、有的"书趣"、有的"书志"、有的"书境"、有的"书德"等。  相似文献   

5.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6.
龚信与龚廷贤为明代父子御医。龚信对比了"明医"和"庸医"的不同,评述了医生在道德、学识和技术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应具备的条件,批评了庸医的行为,表明了对"明医"的爱和对"庸医"的憎,体现了其高尚的医学伦理观。龚廷贤在医学及伦理道德思想上深受其父龚信的影响,并全面发展了龚信的医学伦理观。相较于龚信,龚廷贤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和道德规范更加具体化、条理化、规范化,且明确认识到医学行为是医患双方的事,通过对正常与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病家的合理要求,体现了一位医者的职业良心。龚廷贤的医学伦理思想有许多是以前所没有的,如医患平等的观念、医生的名利问题,表现出功利主义色彩的一面。这实际是明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折射,体现出明代医学伦理道德的新特点。《古今医鉴》的《明医箴》、《庸医箴》与《万病回春》的《医家十要》、《病家十要》是明代重要的医德文献。  相似文献   

7.
路善全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1):96-99,106
在明代,娱乐传播成为建阳书坊本戏曲与小说承载的主要功能,也是建阳书坊刻书的一种目标指向。建本小说为人们构建了娱乐化的历史英雄的"神奇"世界、神魔公案的"神异"世界和图说故事的"图话"世界。而基本功能为娱乐的众多的戏曲包括名目与名坊,推动了明代娱乐市场的形成。"建本"戏曲与小说的娱乐传播对当下文化产业建设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检测运用和完善以及正确引领市场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折子戏是中国古典戏曲中可以与杂剧、传奇并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传奇向一种新的戏曲样式的发展。折子戏的产生,约在明代中后期。折子戏的形成与发展,与传奇自身的发展要求、人们的审美需要、戏曲的基本精神以及它作为表演艺术的特点密切关联。折子戏最初脱胎于全本戏,在长期的创作、表演和接受过程中被加工、完善、淘沥、选择,最终成为戏曲经典,堪称戏曲的经典化形式。折子戏,依其题材内容和情感倾向,大体可分为悲剧、喜剧和闹剧三种类型;根据唱、念、做、打的表演方法,呈现出四种主要的形态。折子戏在艺术形式、表演技巧、审美效果以及推动戏曲的全面进步等许多方面显示出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莱布尼茨的"单子"、朱熹的"理"分别是各自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莱布尼茨以自成体系的单子论阐述朱熹理学,妄图要论证理学与其单子论是一致的,开启了西方以理性精神研究儒家之先河.但"单子"与"理"还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两宋理学的集大成,朱子哲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致广大,尽精微”。自其形成以来,历代的批评不绝如缕、代有其人,从陆象山的“见道不明”到王阳明“伯者的学问”再到牟宗三的“别子为宗”、“只存有不活动”等等,清晰地表现了一条从批评、纠偏到抗衡的轨迹。正是这些批评,昭示了理学的另一进路。朱子由于始终坚持以普遍诠释超越、落实超越的进路,因而不仅将道德理性存在化,而且也将人性“生理”化了,这既决定了他对佛禅的忌讳,对理学“向上一路”的回避,同时也制约着他的宇宙论体系及其走向。所以,以普遍意识置换超越精神,既是朱子哲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以后屡屡遭到批评与纠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体认道德伦理的文化教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将以传统道家哲学思想为源起的太极拳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撷取了太极拳拳理中"尚中求和"、"以柔克刚"、"以静修身"、"虚实有度"、"无为而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来解读与之相互映射的传统道德伦理的内涵,以求推敲出其内在的相关性,凸显出太极拳的道德伦理教化功能,试图向世人阐述"体认太极拳理,体认伦理道德"的太极思想要义。  相似文献   

12.
唐宋派作为明代众多学术流派之一,在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运动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观。他们提出"唐宋并举"、"文章千古一脉"的进步主张,不以时代先后论文,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致用。在具体的创作中,遵循"法",但不斤斤于字句,主张神明变化以为"法"。面对当时文坛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的文风,他们以"直抒胸臆"的本色论为创作原则,给明代的文学批评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他们的文论观也存在着局限,未从根本上解决明代文学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传播学的视角下,对《周易》两个最有代表性的理雅各与卫礼贤两个翻译版本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卫本在传播效果上优于理本,但都未能传达神秘深邃的深层含义,因此丧失了诸多学科的研究价值。故翻译《易经》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应由文、理学者合作,综合运用阐译、注释及其他多种译法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张载独创理学思潮中的气学流派,以此深刻影响了明代气学.罗钦顺、王廷相、吴廷翰等著名气学家在继承和汲取张载气学的基础上,又对张载思想加以发挥,对宋明理学加以修正和革新,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明理学在明代的发展趋向.张载创立关学,促进了理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程朱的思想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思辨性哲理为理学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方面体现了张载在宋明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代南杂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有如下特点:内容上注重对生活脉搏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意识的把握,及对题材领域的创新以表现作家真实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追求自由开放而简便利落的特殊效果,及富有性格的漫画化喜剧语言和诗化的抒情语言。这些决定了明代南杂剧反抗传统束缚、追求创新的基本特征。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影响和笼罩了整整一代清杂剧,甚至还延伸到清中叶后兴起的地方戏曲及至近现代的短剧和小戏创作。  相似文献   

16.
邵庸青少年时代在苏门山勤学苦读,受名师指教,学有所成。后定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等学者名流探讨学问、酬唱问答,讲学著书,开创"百源学派",成为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治学方法、宇宙观及阴阳、理、气、性命等一系列范畴的使用,对宋代理学尤其陆王心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学的基本范畴,它构成了理学范畴体系的基本框架,贯穿整个理学范畴体系的始终。二程在前人的成就上,提出“理”一元论的天理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宋代邵雍既是象数学体系的开创者,也是理学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创作对整个理学诗派的形成与壮大影响十分深远,所谓"邵康节体"甚至被作为理学诗派的代称。其诗歌总集《伊川击壤集》中有着鲜明理学特色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位、人文关怀以及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三个方面,这些内容体现了诗人强烈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19.
宋代邵雍既是象数学体系的开创者,也是理学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创作对整个理学诗派的形成与壮大影响十分深远,所谓“邵康节体”甚至被作为理学诗派的代称。其诗歌总集《伊川击壤集》中有着鲜明理学特色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位、人文关怀以及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这三个方面,这些内容体现了诗人强烈的道德追求。  相似文献   

20.
明代湘西苗族理学大师吴鹤,他的学术和教育思想,在苗族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