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式的国际技巧锦标赛和技巧世界杯赛,是从1973年国际技巧联合会成立之后才正式开始的,举共先后行了五届锦标赛和三届世界杯赛。在这几届的比赛中,都有单人项目,虽然比赛的时间不长,次数不多,但水平很高,发展很快,争夺愈来愈激烈。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技巧的艺术性及其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叙述了现代技巧运动成套艺术性的内涵,以及国际技巧规则的变化,浅析成套艺术性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国内技巧艺术性与国际上的差距所在,并就如何缩短与彻底改变这种差距提出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发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及分析综合等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技巧运动重大国际比赛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指出了当前世界技巧运动发展的趋势:即以国际技巧规则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注重艺术性和成功率。旨在为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线思路。  相似文献   

4.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单人项目是我国呼声较高的技巧项目之一。近几年来,经过多次国际技巧比赛,仍未夺得金牌,这说明该项目与世界强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除完成动作质量,运动训  相似文献   

5.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出色完成除了以运动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技能基础,更要求有相当的肌肉重量和力量作为生理基础,而运动员的体成分是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参加过冬奥会或世界杯等重大国际比赛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成分指标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求高竞技水平空中技巧运动员的体成分特点并给出改进训练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七运会技巧单跳比赛的调查和现场的统计,试图从动作难度和完成情况等方面来探讨我国技巧单跳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本届冠军赛首次将蹦床和技巧两个项目合并在一起比赛, 并增设了技巧集体项目, 特设了技巧比赛中的服装加分和最佳参与奖的评定。其改革措施之多, 力度之大, 堪称先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93年江苏省少年儿童技巧比赛现场观察,各队上面人比赛技术水平和成绩的分析研究,明确指出现行评分标准,侧重于运动员形态要求的弊端。必须坚持形态和技术质量综合评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选好优秀苗子,促进技巧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技巧比赛的现场观察,并走访了部分裁判员和省队教练员,就本次比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研究,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倒立功差、翻腾能力不强、艺术性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排球强攻扣球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访问和统计分析,阐述了男子排球训练和比赛中强攻扣球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男子排球在强攻扣球技术上的差距和问题,并对提高我国男子排球的强攻技巧和技术训练提出了若干建议性意见,为新组建的国家男排训练的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进步改善了社会活动的环境,中国体育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的成绩和地位;;国际社会的一些新变化为世界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世界体育的发展使得自身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日益改善,中国体育国际地位的上升,为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加强奥林匹克研究与宣传教育、适时申办并主办奥运会、争取早日为奥运会贡献传统的武术项目、拓展群众体育并协调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尽快实现奥运成绩的突破并进入第一集团成为当代中国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焦点。新焦点的内容不是单方面为奥林匹克运动做贡献。而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体育的互相促进与共同进步。新焦点的发展不是单方面为体育进步,而且为整个国家进步做贡献;;新焦点的实现不是仅为实力增强本身做贡献,而是寻求一种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新焦点的实现需要中国做出巨大努力,尤其需要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13年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变化,以伦敦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素材,对当今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成套编排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强调竞赛安全性、延续成套编排多样性、厘清利用场地要求等是新规则自由体操项目变化的主要特点;新规则限制"空翻1周半"数量与连接方式对当今优秀运动员成套编排造成较大影响;基于自由体操单个动作和技巧串连接动作是成套价值的主体构成内容,可采取追求"均衡增值"、储备"向前类"难度动作、突破连接技术瓶颈来实现"技巧串增值";随着新规则淡出"空翻1周半"类动作,"非技巧类"和"向前类"单个动作难度的拓展空间有限,在"单个动作增量"方面,应重点储备"向后类"高难度动作、发展"向侧类"难新动作来提高成套编排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事物由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淀。新世纪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经历了量变的积累过程,建立健全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确立了运动训练原则,并在组织建设、争创比赛佳绩、理论成果研讨等方面奠定了运动训练理论的质变基础。面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新一轮发展,需要提升运动训练理念,改进研究方法,发展特色优势的运动训练理论,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国际体育交流在开拓新中国外交局面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增进新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对外关系政策,配合外交斗争需要,打破外交僵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还根据国际形势、中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举办奥运会和大型国际体育活动等,对我国的国际体育外交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被誉为国际间交往的“第一媒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了以体育、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国际化社会交往平台,对北京打造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塑造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中外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要模式包括:政治模式、体育人才交流模式、体育赛事推广模式、体育文化创意经济模式等,其发挥着促进中外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与接纳,展示现代中国人文风貌和国家形象,促进国际体育文化创意的相互影响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艺术史学、体育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原理,结合献资料,对中国杂技艺术中的体育化进行分析解读。结果显示:东西方两个明中心几乎同时开始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尽管各种身体活动的体育实践各不相同,但对于人体的速度、力量、健美、灵巧等基本身体素质的追求和赞美的理念,各民族几乎是共同的。古人在翻腾跳跃,窜蹦跌打的生存劳动技能中产生了“小武术”、“大武术”、“对手顶”,“走钢丝”、斗虎、耍狮子等活动形式,它们既是杂技也是体育项目。从古至今,中国杂技艺术与体育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世纪初叶到70年代的近代国际体育赛事进行梳理,发现这一阶段是国际各类体育赛事形成与发展的高峰时期,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多体育赛事中得以生存并获得发展的毕竟是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有来自于工业革命、宗教改革、两次世界大战、文化差异等方面。解决诸多困扰国际体育赛事发展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顺应时代潮流、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运动训练学著作进行考察,力图从知识谱系的视角对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起源问题做出新的探研。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田径、拳击和皮划艇是当时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项目;2)在19世纪中后期,运动训练理论学者普遍具有医学知识背景,由此确立了运动训练学与医学密切的先天联系;3)研究者在19世纪中后期普遍将饮食、沐浴、睡眠、空气和着装视为运动训练的重要构成要素;4)英国在19世纪后半段始终占据着世界运动训练研究水平的制高点,至20世纪初逐渐被美国所赶超;5)20世纪头20年是运动训练理论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时的运动训练学知识体系已具雏形,研究者以具有丰富训练和参赛经验的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为主;6)运动训练学在20世纪中叶已初步构成了一套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延续至今。从知识体系演进的角度看,将哈雷的《训练学》视为运动训练学的形成标志是一种恰当的选择。有益于明确运动训练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依据:不同国际体育大赛的基本特征;我国选择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目的、任务与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国际体育大赛在我国推广所处的具体阶段差异与我国体育市场发育水平.认为可将国际体育大赛划分为科技主导型、经济主导型、文化主导型和政府介入型体育赛事,进而探讨了不同主导性质国际体育大赛对促进举办城市发展的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竞技健美操直角支撑转体720°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以三维高速摄像以及肌电测试为手段,通过三维运动学解析及肌电图分析,获得我国优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直角支撑转体720度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明确该难度动作的技术结构、特征,发现运动员完成动作过程中不合理的动作技术,进而为运动员的训练提出改进的参考性意见,争取使我国健美操选手在国际比赛中高质量完成这个难度动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