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舒亚 《编辑学报》2012,24(3):225-227
反映高等学校最新科技学术成果、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是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使命。这一使命源于"学报隶属学校"的特殊属性。高校学报目前所面临的困惑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而究其根本则在于对高校学报本身使命的背离。  相似文献   

2.
学报改革不能脱离社会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学报改革已成为学报界的热门话题,许多论者提出了不少新颖的见解.笔者在此想谈一管之见. 1改革不能否定学报的存在 学报改革不能脱离学报的性质和任务.教育部1978年颁发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就提出:"高校学报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学报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校报和学报,是高校的"旗帜"和"窗口".虽然其性质、功能略有不同,但它们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是一致的,有许多共同点.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学报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伟 《现代出版》2000,(4):52-53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园地,作为衡量高校这个科研团体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直接反映着所在高校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对高校这个科研团体所属的科研人员来说,又是一种奖励系统,表达了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承认和肯定。因此,学报编辑作为学报这个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意识对学报所反映的学术水平,进而对所在高等学校的科研方向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报编辑的评价意识指的是学报编辑代表学报对高校研究团体所属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进行取舍的价值取向。这种评价意识不仅受到…  相似文献   

5.
期刊数字化成为期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学报也存在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压力。高校学报如何有效地适应期刊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值得深思。笔者结合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发展趋势,以推动学报数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用稿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晁晓筠 《编辑学报》2002,14(4):283-284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学术水平的窗口,稿源的内向性是其鲜明的特征.采用外稿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学报解决优质稿件不足的途径.正确处理内外稿关系,可以促进学术质量的提高,同时体现高校学报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与高校学术出版之间存在天然的纽带关系,两者互融共生、协同并进.高校学报作为我国出版业的生力军和高校学术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母体学校建设、出版业和社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双一流"语境为研究背景,结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具体实践,对高校学报的办刊定位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转型路径,以期为高校建设与学术出版协同式、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环境的改善,高校学报成为高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平台。目前,全国的高校学报有三四千种,学报成为反映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成立的,其主要内容是学术性的文章,不具有盈利性和娱乐性,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高校学报雷同性严重,  相似文献   

9.
从引文指标看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CJCR提供的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指标,对我国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进行了探讨,特别是通过高校学报与我国其他科技期刊的对比,分析了高校学报在我国科技期刊中所处的学术地位和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学报综合性办刊模式,自学报产生之日起就已出现,而且作为传统一直保持至今。教育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指出,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  相似文献   

11.
应审时度势做好高校学报定位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儒祥 《编辑学报》2009,21(6):539-541
高校学报的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高校学报客观存在的发行量小、影响力低等缺陷;因此,高校学报前景不容乐观,其职能受到否定."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是不负责的言论,无科学依据.高校学报整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对高校学报发展的不自信,应归咎于没有做好学报客观定位.高校学报要想科学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学报的差异性,从而进行自身定位,只有这样才能量体裁衣,调动团队主观能动性向切实可行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学报主编的学术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与一般期刊相比 ,除了具有政治性、科学性、信息性之外 ,还突出地表现出学术性、理论创新性和教育性。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 ,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这是对高校学报性质及其特点的科学规定。学报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 ,首先应当姓“学” ,学术性是学报的安身立命之本 ,离开了学术性 ,学报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可见 ,学术性是学报的本质属性之一。这就相应地要求学报主编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修养 ,在策划、拟题、组稿、编辑等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具有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的功能;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学术队伍是学报发展、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学科建设-学术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具有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学术人才的功能;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学术队伍是学报发展、学科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家最新的关于出版体制改革,尤其是高校编辑部的改革文件,各个不同层次的高校编辑部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学报改革方面文章的梳理,从我国高校学报的功能出发,指出学报应发挥其高校学术科研成果载体的功能,继续发挥其公益属性,为科研人员和教师学生服务。并针对专家提出的学报四种走势的发展状况,指出一般高校的学报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困难,进而提出高校学报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主要群体,但其学术出版市场是弱势的.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学术市场和学术出版市场的特点进行了理性分析,基于期刊分层的现实分析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是缝隙市场,需要用心找寻和经营由核心期刊之外的市场.最后,从在缝隙市场中"探矿"、确定"矿藏"的开发潜力、以"多角化"解压风险、量身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出版市场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办刊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程英  孙广增 《编辑学报》1996,8(2):110-111
目前,高等院校学报界对于办刊模式的改革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笔者也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1 现行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 一个最常用的词“窗口”,经常被用来说明高校学报的作用;另一个词“学术讲坛”也常用来说明办刊的宗旨。全仁和指出,高等学校编辑出版学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反映高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将研究出来的成果推向社会广为运用,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更好地为国家的四化建设服务。笔者认为,这基本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学报的办刊宗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是反映教学理论成果的学术刊物,它的性质决定了学报与教学科研密不可分.可以说,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学报是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窗口和纽带作用.它不仅具有组织、引导学校教学科研作用,还具有促进科研发展的功能,同时,科研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及水平的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紧密联系,高校学报与教学科研的有效互动,更有利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学术出版的困境看高校学报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丽 《编辑学报》2005,17(5):352-353
国际学术出版面临着财务的困难、垄断的威胁和订户的流失.在国际学术出版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高校学报将以其特有的优势,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高校学报不仅拥有学术成果基础,而且得到学校在资金和管理方面的支持,在研究生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的宣传窗口.只要以优势学科为龙头,高校学报就可以办成特色精品,吸引潜在的订户群,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