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度节奏是影响体能竞速项目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以短距离速滑世锦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性别、运动水平和道次三个角度探讨了500m速度滑冰速度节奏的问题。结果表明:1)道次相同时,性别对速度节奏有一定影响,女子运动员的加速节奏快于男子运动员;2)对男子运动员而言,运动水平对速度节奏无显著影响;对于女子运动员而言,外道时,运动水平对速度节奏无显著影响,但内道时,高水平运动员比低水平运动员的加速节奏快;3)道次对速度节奏存在较大影响,内外道的差别主要在前后两个弯道,而性别对道次间的速度节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使我国女子400m 栏项目早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探索科学训练的规律,对400m 栏运动员陈冬梅的四年训练规划的组织实施与有效的训练控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迅速提高400m 成绩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栏间跑节奏模式,是提高400m 栏成绩的重要内容;400m 成绩主要取决于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而增强力量,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掌握和提高放崧快跑的能力与节奏,是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把握关键环节节奏特征,为运动实践提供全程速度节奏诊断优化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速度滑冰女子500m重点环节节奏特征及全程速度节奏的理论设计进行研究。结果:1)优秀运动员具有突出的前100m能力,前100m滑进10.4秒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100m百分成绩与总成绩呈高度负相关,应合理控制该分段的百分成绩在27.8%左右;2)进一弯内道和二弯内道速度超过最大速度的91%和97%时将被迫降速;3)出二弯外道即刻加速将导致大幅降速,优秀运动员在出二弯内道时的总体规律是先利用惯性加速然后再缓冲;3)全程速度节奏理论模型能够实现对运动员的诊断与优化。结论:1)突出的前100米能力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但运动员应合理控制该分段的加速节奏;2)高度重视进内弯道时的个体最大可控速度,避免出现被逼降速及摔到失误;3)出二弯外道时应即刻缓冲,而出二弯内道时应充分利用惯性加速再缓冲;  相似文献   

4.
我国女子400m栏优秀运动员黄潇潇跨栏跑技战术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黄潇潇与世界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结果显示:1.在栏间跑的过程中,黄潇潇保持最大速度跑的能力较弱,速度下降幅度明显快于世界优秀选手,且有突然减速和加速的现象,速度分配不均匀,相比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在速度储备和耐力储备能力方面差距很大。2.黄潇潇起跑加速阶段步频过快,5-7栏间变换腿过栏技术弱,没能调节好速度、步长和步频,控制栏间跑动节奏的能力弱,从而影响了运动成绩。建议:1.在今后的训练中,黄潇潇应采用增加专项距离和超专项距离的训练来提高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能力,以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2.在保持冲刺能力的情况下,黄潇潇应通过加强跨越栏架后和栏间跑完善结合的训练,提高栏间节奏和速度节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200m和400m个人混合泳比赛中不同的节奏策略规律,本研究选取近4届奥运会(2004,2008,2012,2016)和6届世界锦标赛(2005,2007,2009,2011,2013,2015)个人混合泳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320项成绩为研究对象,运用Bonferroni事后检测法、皮尔逊相关性、双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性别的对比中,200m和400m男运动员与女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运动员在自由泳和蛙泳(p<0.001)更明显.2)在等级对比中,200m与400m奖牌获得者与未获奖牌者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子200m奖牌获得者在蝶泳、仰泳和自由泳(p<0.001),400m在蝶泳(p<0.001)更明显.3)除200m个人混合泳中的仰泳(p=0.003)以外,性别与等级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男子奖牌获得者而言(200m和400m),仰泳与最终的时间相关性最强;女子奖牌获得者,则是仰泳(200m)和自由泳(400m).对于男子未获奖牌者(200m和400m)在蛙泳,女子(200m)在蛙泳和(400m)在自由泳上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2)男运动员在200m和400m个人混合泳的比赛中采用的是积极加速节奏策略,女子运动员采用的是消极节奏策略.3)在个人混合泳训练中教练可以专注于采用积极加速节奏策略进行训练,尤其是在200m上,而在400m要考虑第一圈蝶泳尽可能"有氧"运动.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自制的可调式负重训练服对来自河北省各地区800 m跑成绩无显著差异的27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正交设计实验,选取3个因素,各分3种水平:A负重量(0、3%、5%)、B速度训练(100 m×8、150 m×6、200 m×5)、C耐力训练(1 500 m、2 000 m、3 000 m),进行8周实验研究,每周一测定800 m成绩并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800 m成绩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负重量、耐力训练、速度训练;最佳方案A2B2C3;穿着可调式负重训练服进行训练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5 000m决赛跑前8名运动员)和国外(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5 000m跑前8名运动员)2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5 000m跑比赛进行分析,以400m为分段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为了便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规律以及研究对象的5 000m跑400m分段成绩曲线图的总体特征,将5 000m跑全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起始段为从起跑后800m;途中跑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3~11分段(800~4 400m);冲刺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12~13分段(最后600m)。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发展耐力水平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项目的特点,重视对速度能力的提高,培养运动员在较高跑速下维持相对稳定速度的能力。同时为今后我国的女子中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110m栏专项运动技能的本质特征出发,设计"节奏策略"教学法,并以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统计为参照,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技评和达标成绩均优于对照班,分段时间累积和速度节奏曲线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相似,优于对照班。其优势在于,以主导110m栏专项竞技能力形成的节奏规律为核心,以培养速度节奏能力为主线,综合运用大脑和肌肉运动系统,将肢体运动节奏与心理调控节奏融合统一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控制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过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R型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1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指标,建立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专项特点,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100m成绩的主要身体训练指标因素为:速度力量因子、指数因子、绝对速度因子和速度、速度耐力因子。其中,速度力量因子对100m成绩的贡献率最大。(2)分析得出评定我国女子优秀100m运动员的五项检查性指标——行进间30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孙杨1 500 m自由游中阶段泳速及相关参数波动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探讨函数型主成分方法在速度节奏诊断中的应用功效,以及优秀1 500 m自由泳运动员阶段泳速、划频与划距主要波动形式与合理分配模式。方法:通过影像拍摄与解析获得孙杨8次比赛中分段速度、划距及划频,采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其主要波动形式,采用皮尔逊相关法量化分析它们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结果:孙杨1 500 m自由泳阶段泳速、划频与划距各具有3种主要波动形式,其中只有第3种波动形式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68、-0.78、0.82。结论:1)函数型主成分方法是1种能应用于速度节奏诊断、优化、监控的好方法;2)1 500 m自由游优秀运动员阶段速度、划频以及划距曲线"途中前段-结束"阶段间非线性互补波动形式与运动成绩间关系密切,运动成绩较好时这些参数特征被认为是良好竞赛策略、体能分配模式、预期反馈调节能力等表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运动员的战术节奏分析,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采用观看录像、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的个人最好成绩在1∶20∶00之内,或本次比赛前8名的共计17名运动员的战术节奏系统分析发现:17名运动员表现出的战术节奏与专项需要的匀速节奏不完全一致;前8名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都以变换节奏为主,但他们途中变换节奏的距离、方式和速度存在差异性,运动员最后速度大幅度下滑的距离也不同;17名运动员的位置节奏表现为交替型.所以说变换节奏对竞走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中国竞走队更依赖于团队协作.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7-2018年短道速滑世界杯、世锦赛及平昌冬奥会中韩男子1500 m比赛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男子运动员的战术定位特征与滑行节奏差异。结果表明:(1)两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的成绩存在一定差距,韩国男队更佳;(2)比赛开始阶段的各圈滑行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关系不大,随着比赛圈次增加,两者间相关性增强;(3)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0圈的位置排名并不靠前,但最后4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4)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平均单圈用时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后4圈且韩国男子运动员用时更短;(5)韩国男子运动员在决赛与非决赛阶段比赛总用时均比中国男子运动员短。结论:韩国男队在1500 m项目上更具优势,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圈对领滑位置的占领率较低且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研究男子1 500m比赛的速度和节奏特征。研究认为,男子1 500m在速度和节奏上表现为快速起跑、过程中先低速再加速、结束前速度维持三个特点,运动员可根据不同的比赛目的采取不同的速度节奏模式。国内外选手的生理特征和代谢能力存在着明显不同,是造成我国男子1 500m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据建模、最优组合预测、灰色预测等方法,探讨我国女子100m栏的竞技状态及成绩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我国2010年亚运会女子100 m栏项目上的主要对手的竞争实力,及预测我国头号种子选手孙雅薇在2010年亚运会女子100m栏上的夺冠实力.由此得结论:1)经过整合优化分析,孙雅薇2010年亚运会100m栏成绩时间将低于13.12 s,孙雅薇很可能夺得2010年亚运会100m栏项目的冠军.2)依据预测与分析,在备战中应实时了解对手动态,认清差距,训练时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和提高竞技状态,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成绩的稳定性.3)要充分、合理的利用东道主优势,这对我国选手孙雅薇等在2010年亚运会的高水平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数据建模、最优组合预测、灰色预测等方法,探讨我国女子100 m栏的竞技状态及成绩动态变化趋势,并分析我国2010年亚运会女子100 m栏项目上的主要对手的竞争实力,及预测我国头号种子选手孙雅薇在2010年亚运会女子100 m栏上的夺冠实力.由此得结论:1)经过整合优化分析,孙雅薇2010年亚运会100 m栏成绩时间将低于13.12 s,孙雅薇很可能夺得2010年亚运会100 m栏项目的冠军.2)依据预测与分析,在备战中应实时了解对手动态,认清差距,训练时应进一步挖掘潜力和提高竞技状态,积累比赛经验,提高成绩的稳定性.3)要充分、合理的利用东道主优势,这对我国选手孙雅薇等在2010年亚运会的高水平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多学科和综合性理论知识,对我国田径女子铅球项目备战世界大赛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建立适合我国女子铅球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测试法、仪器研制法、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1)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综合监测和研究系统的建立,帮助了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提高了竞技能力,并为该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保障。2)铅球项目出手速度与成绩之间相关系数为r=0.94(p<0.01),与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为中度相关(p<0.05);世界级优秀女子运动员的出手速度达到13.80m/s以上,最佳出手角度为38°。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出手速度相对较低,除巩立姣外外普遍小于13.50m/s。3)高水平女子铅球运动员训练负荷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奥运会备战周期中专项技术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所占比重较大。4)上肢专项力量能力与铅球运动员的成绩高度相关(r=0.80),下肢蹬伸专项力量与铅球成绩中度相关(r=0.40)。原地投平均下肢最大合力值ΣF相当于体重的1.45倍,垂直方向上的Fz相当于运动员体重的1.40倍;优秀铅球运动员有着强大的投掷臂肘关节力量素质(p<0.05)。5)专项信息反馈、最佳竞技心理素质和视频图像快速反馈能很好地帮助提高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6)田径专项视频技术分析软件和铅球专项力量训练仪器研制,对女子铅球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二十届冬奥会中韩女子短道速滑1 000 m决赛中的速度、位置、超越战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采用尾随滑的战术指导思想;2)中国女运动员的后程加速和冲刺能力与韩国女运动员存在差距;3)韩国女运动员的团队配合战术和超越战术运用优于中国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类分析、方差检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学处理方法得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总体水平与世界的差距还比较大;其中在铅球、标枪两个投掷类项目以及800m这一速度耐力性项目上成绩差异显著。并根据相关信息建立了回归预测模型,旨在为制订七项全能项目的训练计划和进行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2002年全国皮划艇锦标赛1000m单人艇(WK1、MK1、MC1)比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现场测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1000 m皮划艇单人艇比赛的竞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运动员在1 000 m比赛中的分段速度结构特征是起航阶段(0~250 m)主要通过较高的桨频占据有利地位,途中划(250~750 m)主要通过降低桨频、提高划距、保持节奏进一步通过船艇速度,冲刺阶段(750~1 000 m)则力图通过桨频与划距的合理组合来取得优异成绩;2)不同比赛距离比赛中各分段时间、桨频和划距在专项成绩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在1 000 m比赛中第1、4段是非常关键的,这2个段落运动员的表现常常决定着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期望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特点的总结和训练规律的研究,为我国女子马拉松这个潜优势项目在一些重大比赛的备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提供思路和参考,最终使得该项目能够发展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选手重要赛事的训练和比赛资料的分析、总结,亲历训练、比赛现场和走访专家,获得了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以此为基础对女子马拉松项目特点进行了归纳,并对项目的训练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认为,女子马拉松作为耐力性项目,速度耐力对优秀选手水平提升起关键作用。训练中需要把握对运动员核心能力要素的发展,重视阶段训练负荷的节奏掌控,训练方法手段要组合搭配,在训练恢复中要重视科学的、个性化的恢复手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