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2.
结构助词“的”在词与词的组合中,在造句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这种特定的位置可以表明,是什么词语之间,或者是什么句子成分之间发生修饰限制关系。位置不同,修饰限制关系就会具体体现在不同的词语之间,所表达的语法关系也会不相同。如果放错了位置,就会错变修饰限制对象,句意了就发生错误。这就是助词“的”错置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4.
(一)为了把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认为,我们必须在新闻从业人员中大力提倡两点论,努力克服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片面性的东西是很多的例如,宣传国有企业改革要“抓大放小”,往往只讲某地卖掉了多少个小企业,根本不问卖价是否合理等等;直传说整农村产业结构,往往只讲某地有多少人外出经商、打工和从事工副业生产,或者只讲将多少商稻田改种了经济作物。根本不问当地粮食生产情况和稻田改种经济作物后的实际效益如何支持某种观念时,就把这种观念说成“一朵花”;反对某种观念时,就把这种观念说成“…  相似文献   

5.
“的”的多用和漏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李兴昌“的”这个结构助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主要用来表示所属关系和修饰关系,同时还有别的用途。该用“的”而未用,词语间的语法关系就不清楚,影响阅读;“的”用得太多,使人厌恶,也影响阅读。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6.
一、善用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实词。在语言中,它最富生命力,最活跃。选好用准动词入题,往往令标题“动”起来,“活”起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触其物。例如:26.94米:六十年前三镇尽成泽国,看今日——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1991.7.13《湖北日报》)长江洪水,滚滚而来,武汉三镇又将面临“泽国”危险。不料,洪水却被今日百里长堤巍然“锁”住。一个“锁”字,生生活化了百里长堤在抗洪抢险中的磅礴气势。词切意并有力。荣城渔民跨国赶集  相似文献   

7.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加以”“进行”之类动词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以”是从文言的“加”字发展出来的。“加”字单用,在现代文章里也可以遇到。例如: (1)国民党反动政府军政人员,凡不持枪抵抗、不阴谋破坏者,人民政府一律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不加俘虏,不加逮捕,不加侮辱”就是“不俘虏,不逮捕,不侮辱”,“加”字的意思相当“虚”,去掉之后,原句的意义不变。“加以”的情形也一样,“这种情况必须加以改变”,去掉“加以”,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意思也一样。跟“加以”用法类似的动词很多,常见的有“作、进行、给以、予以”等等。例如: (2) 跟敌人作斗争。 (3) 到现场去进行调查。 (4) 对于一切反动的作品必须给以严格的批判和  相似文献   

10.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除“的”外,还有两个,即“地”和“得”。习惯上,这三者是有一定分工和使用范围的。“的”在词的组合或在句子结构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如:“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他”、“工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作为表示计量单位的量词与数词组合后,在使用中只有与被修饰对象是否搭配得当的问题。而量词本身并不具有褒贬色彩,只要我们按照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将“一把尺子”说成“一间尺子”,“一间房子”说成“一斤房子”就行了。房子论“间”,尺子论“把”、水果论“斤”、机枪论“挺”,任何时  相似文献   

12.
汉语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有严格的规律。就双音词的构造来说,每个词的音节排列都有固定的顺序,不能颠倒。例如,“汉语”“言行”“思想”“美妙”,都不能说成“语汉”“行言”想思”“妙美”。至于“相互”“直爽”“替代”“展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助词“的、地、得”常见的使用错误,介绍“的、地、得”的使用规范,提出应从具体语境出发,选用恰当的助词。  相似文献   

14.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一份首都大报,其中有一则文化新闻写道:“创作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的吴天明……”这使我顿生疑窦:吴天明是著名导演,不是小说家,报纸怎么可以信口开河、张冠李戴呢?我认真核实了一下,上面所说的几部小说的作者是陆天明。将陆天明说成吴天明,不但误导了读者,而且还会给当事人造成很不愉快的尴尬,弄不好甚至会引来官司。这种报道失实更会给媒体自身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这种错误,我分析可能是记者和编辑相关知识缺乏或者工作粗心、马虎造成的。其实,在采访和撰稿之前,及时查阅和掌握相关资料,把新闻人物的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在国内电视界出现了“说新闻”这个新名词。实践证明 ,“说新闻”这种新的新闻播报方式亲和力强 ,很受观众欢迎。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新闻节目 ,都在采用“说新闻”的方式 ,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一时间 ,“说新闻”成了许多电视台改革新闻节目的目标。但不少“说新闻”的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的不同之处仅仅是解说词的口语化。例如 ,把“据悉”等书面化的语言改成“据了解”等大众化的语言。笔者认为这种改变没有真正理解“说新闻”的内涵。“说”与“播”虽然只…  相似文献   

17.
近来重读《新闻三昧》2000年第10期,看过《每遇“九”、“十”连用时》一文后,不禁思索,日常用语及书面语中“九”“十”连用过吗?通常,遇到不确定的词时,我们一般说“一二个”“四五双”、“八九只”、“十一二天”、“十八九岁”、“二十一二吨”等等,可从来没听过“十”与“九”或“十”“一”连用的。这可能是说起来易引起误解或者是不顺口的缘故吧?每当一个数在“九”与“十”之间,或“十”与“十一”之间,或者是不能确定到底是“九”还是“十”、是“十”还是“十一”的时  相似文献   

18.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语间的短暂的停顿,如“气温、湿度”,“机关、工厂、学校”,“生产、使用”,“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认真调查、正确处理”。并列性词语之间,有时是多层的关系。怎样使用标点来表现这种关系,是否还需要用上连词,值得留意。如果使用不当,就可能使语义不清。例如: “我们要报道那些在革新、挖潜,在提高产品质量、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助词“的”在语言中有两个作用:一是附着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它后边的词的定语,如“我的书”,“参加会议的同志”;二是附着在词或词组后边,合起来成为具有名词功能的  相似文献   

20.
本题上文说过:插入语“特别是”所联系的各项,一般都属于相同的范畴,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它除表示强调、突出等语义外,还可以表示某种进层关系。违背这一特点和规律所造成的错误,除上文所谈的之外,这里再续谈几种。 第一、将不相干的对象用“特别是”连接构成进层关系,不当。 所谓不相干的对象,指的是不属相同范畴,无内在逻辑联系或联系甚远的对象;将这样的对象用“特别是”连接起来,硬性构成强调、进层关系,往往难免造成进层不当的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