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引析国内外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动态的文献资料。1.2专家访问法对部分田径专家对少年儿童的早期专项化训练进行走访。2讨论与分析2.1早期专项化是系统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过程是个漫长的体育实践过程,也是一位运动员成材的必然途径,早期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2.
试论现代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与少儿运动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现代运动训练专项化发展趋向、技能的迁移规律,以及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等因素的探讨。分析了一般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界定与认识问题,论述并提出了少年儿童能够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的本源、整体概念,一元训练理论论据,身体素质否定论以及早期专项化训练等问题进行了辨析。认为,无论从哲学层面还是竞技能力结构构成层面来看,都不存在一元或二元之分;一元训练理论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否定身体素质是错误的,身体素质是客观存在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是符合现代竞技运动训练规律的,但应准确地理解并适当地操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早期专项化训练理论纳入乒乓球专项训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早期专项化训练是可行的,符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规律和要求,为乒乓球后备人才的科学化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乏方法学指导及多学科交叉互补,力量训练往往处于主观、随意性强,训练效益不高的水平。试图以方法论、系统观、协同学、专项化视角,从宏观、微观层面对力量训练过程控制进行多纬阐释。目的在于促进力量训练转化率,为力量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力量训练的“瓶颈”、“专项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操早期化训练问题已经历多次讨论,许多问题已有相当程度的进展,本在对其再思考的过程中,就“早期化训练中产生弊病的根源”、“早期化训练的核心问题”以及“早期化训练的始训年龄”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量的本质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秩序)关联标准的规定性、量的能量耗散维度与时间维度、“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序-专项能力)形成的关系、“序”形成的生物机制、竞技训练“运动量”的内生逻辑标准与有效“量”运动科学化控制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并着重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和专项力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练习原则和方法。指出: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专项力量特征表现在起跳的结构特征、肌肉工作特征和技术特征;起跳专项力量训练过程是将起跳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相似文献   

10.
对“专项”涵义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对“专项”这一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专项”是“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相称的比赛本身”这一全新的概念。本文还对运动训练学和相关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或模糊认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方法对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和专项力量训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跳类项群起跳的技术结构特征、肌肉工作特征和起跳技术特征。提出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具有“双动力”起跳特点,提出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练习原则和方法。专项力量训练的过程是将完整起跳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操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15、16岁的运动员一般能掌握“旋”空翻,单杠飞行等高难动作,这些动作对于70年代高级运动员来讲,也是望尘莫及的。这是早期专项化、大运动量、大强度系统训练的结果。但应看到,体操专业训练中,慢性、急性伤病及运动员厌倦心理有上升趋势,影响队员下一阶段的系统训练和成长。我们对此作了有关的调查,以摸索其规律及原因,供专业队员系统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负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校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控制为研究内容。针对有效负荷控制原理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散打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的模式;运用生理生化的指标进行监控。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提高,专项训练负荷区间强度范围逐渐缩小;认为散打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85%~95%)强度控制模式体系,采用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指标监控训练的强度和调整训练负荷,在采用间歇训练时练习的百分负荷强度应控制在85%~95%,个体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75~190次/min。能有效地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成绩,为散打专项技术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早期选材的方式使运动训练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快地培养出符合专项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寻求最佳选材途径和方法,此研究以专项运动员应具备特定气质为研究视角,以传统医易科学体质学说为依据,结合当今其它气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员气质类型认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射击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部分运动员进行了气质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医易科学体质分类方法在运动员早期选材上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能科学地解释不同气质个体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心理特征、运动能力等方面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使早期选拔具有专项潜能的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成为可能。其中,研究中首次提出的“黄氏五分六项气质认定法”,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早期选材气质综合性认定的方法,此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运动类型和专项技能潜力及心理表现特点的认定上,对不同气质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原则上也可以通过医易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别调整,说明医易科学体质学说在运动员早期选材和系统训练上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大强度游泳训练对儿少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研究长时间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儿少免疫机能的影响 ,选取业余体校 8~ 16岁儿少游泳运动员 2 0名 (全部为男性 ) ,训练年限分别为 3~ 9年 ,测试其在大强度训练期间 :1)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 + 、CD4 + 、CD8+ 以及CD4/CD8;2 )外周血NK细胞毒活性 ;3)外周血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 - 1和白细胞介素- 6。结果显示 :大强度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对儿少的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从社会对蹦床运动的认识、场馆建设、专项教练员专业继续教育、选材与早期化训练问题等入手,对湖南省蹦床运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促进蹦床运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随队调研法、因子分析法等,分析部分省市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停滞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训练手段相对落后是影响我国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在专项训练提高阶段,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比例失衡,专项化比例过小,运动员总体参加比赛次数较少,在青少年阶段对运动员成绩过度开发,“早期成人化”现象,严重阻碍投掷类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导致成绩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过度训练和伤病因素影响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造成我国部分省市投掷运动员成材率较低,运动成绩长期停滞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系统训练指标的综合分析,针对如何预防与克服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问题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防与克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训练原则符合经济、实效的训练原则,教练员较容易控制训练过程,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性明确,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和谐发展,进而增强他们专项成绩持续提高的潜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薄弱、生理因素、掌握铅球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训练手段单调等是造成“障碍”的重要原因。因而在训练中,采取合理的训练手段,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预防和克服青少年铅球运动员速度训练“障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