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重点在于选择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体魄与锻炼习惯,使其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全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部分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抓好体育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成立防近视控肥胖体育健康中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促使这些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学校与家长联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引导孩子达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学校体育工作,但长期以来相关人员思想麻痹、组织管理松散,体育锻炼达不到应有的实际效果。本人通过总结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示范性院校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经过近几年建设,按照国家职业需求,服务地方建设为导向,遵循学生所学专业,全面培养地方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体育课程设置上立足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和就业为指导,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锻炼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体育教学内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我国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育投入理论研究为理论支撑,对21世纪我国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在直接体育行为方面态度积极、参与程度较高、动机明确;在间接体育行为方面,学生为了体育锻炼饮食消费明显增加、饮食习惯明显改变、家长支付学费有明显增长,体育消费在不断提高;在智力体育行为方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态度是鲜明的,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支持是明确的,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全面深化高职高专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投入理论体系提供科学数据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目标比较片面,都是以追求休闲娱乐活动为目标,反而忽略了学生在道德品质以及体育精神方面的培育与提高,严重制约了学生在思想道德精神方面的发展。德育教育能促进高校体育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成为具有21世纪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体育教育目标,少年强则国家强,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但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学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心理发展特征及体育需求,实行指定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并举、"指导式"和"自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身体、个性心理、技能、能力等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年来开设"体育选项教学课"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有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为从事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体育教师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等益处.对为什么要开设"体育选项教学课"、怎样开设"体育选项教学课"以及开设"体育选项教学课"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天津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天津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天津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和系统建模法,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系:一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微观培养,包括3个层面和7个子因素,从某一纬度多个辐射点出发,进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局部培养;二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宏观培养,以5个行为改变阶段为基点,3个层面为框架和11个因素为载体,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三位一体的系统模式,并从多层面、多维度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整体培养。  相似文献   

12.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12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制订该学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在该学段开展体育锻炼达标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科学地选择了一套有利于促进小学低准,并通过调查与实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全面发展的测验项目,制定了适合于该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标验,证明了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锻炼达标,不仅对学校体育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4.
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方法 ,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 ,要根据高校女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 ,以培养她们对体育的认识为出发点 ,激发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会体育锻炼方法。2 通过体育课教学了解女生的具体特点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在…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为学分制下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大学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市、区教育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1、中小学校要把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做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措施来抓,要按规定处理各学科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在时间上的矛盾,以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2、根据  相似文献   

17.
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理论,将班级、代表队、体协等作为学习型组织进行整体设计;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由体育必修课、体育选修课、课外体育锻炼、竞技体育训练课组成"学习平台";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建立学习型体育教学的导向机制;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突破口,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运行机制;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大环境,建立实践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体育现状与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体育现状和对体育的需求,提出要将现行的“体质教育观”转变为当代的“全面教育观”,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完善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重视,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精神和要求,加强了学生们的体育锻炼行为。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我国中考加试体育工作存在的利弊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我们积极开展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