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辽宁省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芳 《体育科技》2004,25(3):57-59
通过对辽宁省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调查分析 ,以构建高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市10所普通高校有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方面与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条件客观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揭示重庆市高校落实课外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对体育锻炼态度总体积极;体育锻炼目的明确,但锻炼时间不足,频度不稳定,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锻炼内容简单,参与锻炼的时段相对固定,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开展情况较差;教学科研工作忙、家务重是影响高级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高校课外活动推行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落实健康第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落实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大学对运动处方不了解,有92%大学生表示对运动处方指导锻炼非常感兴趣。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指导健身的前景是极为广阔。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普通高等院校群体工作建设与体育社团开展现状,本文收集92所陕西省高校的体育工作数据,调查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对群体工作中的课外部分规划较好;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开展的课外体育锻炼较多为5-10项;较多学校组织学生每天锻炼1h的比例较低;篮球项目最受学生欢迎等情况。本文跟据结果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建立合理的体育工作规划、课外锻炼奖惩机制等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6个高校的1440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效果存在或高或低的不满意。课余时间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天气不适宜锻炼、对体育活动没兴趣、没有人陪伴、其他活动花费时间太多等因素都对上海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造成了影响。目前上海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场地面积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度。而课外体育锻炼专业知识的不足也从一定程度制约了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高校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动机明确;研究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锻炼时间的选择较集中,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小球类为主。场地器材不足,个人惰性强是影响研究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玩网格游戏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游戏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为我校今后进行学生管理及发展学生体育的决策提供参考。调查表明: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比率高,玩的时间比较长,而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比率小,锻炼项目集中,锻炼次数少。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和时间都低于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1420名城市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普及率较高;但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了解不多;独立锻炼能力偏差;课外体育锻炼的盲目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玉谦  马麟 《体育科技》2007,28(4):82-84
通过对河北省大学体协所属的27所高职院校的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女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兴趣,健身娱乐、缓解紧张与疲劳是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70%左右的女生能够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锻炼,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次数和时间明显不足,场地器材短缺、锻炼氛围不佳等外在因素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何种模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问卷调查对来自3所高校的136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课外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提高的影响因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但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集体锻炼项目优于个人锻炼项目,差异非常显著(P〈0.01);课外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及经历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均有影响,差异非常显著(P〈0.01)。为提高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以集体锻炼的体育项目为主、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并且使大学生持之以恒、养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体育人口概念的界定为依据,参照其它院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情况,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探索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成因。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度低,参与课外锻炼的人口少,活动中受伤的比例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场地设施、锻炼习惯、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及锻炼氛围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体育场馆要尽量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安全防范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公安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类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专业培养要求。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学体育课程不能够覆盖在校全过程,因此课外体育锻炼就成为提升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警察学院公安专业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大学生在参加课外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及浙江林学院五所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兴趣与动机的调查。揭示开展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只有充分兼顾学生的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与安排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与动机,逐步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使学校课外体育锻炼经常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影响积极参与的因素及喜爱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形式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强化体育意识、加强指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7,(12):1117-1121
目的研究淮南市第二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分析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运动负荷、主要场所、形式、项目以及影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和结论淮南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为乐观,但组织形式还存在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业紧张,学习压力大,而缺乏锻炼的方法、缺乏兴趣爱好、缺少伙伴也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校体育俱部管理的新举措—锻炼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学军  刘望 《体育学刊》2000,(6):110-111
通过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试行“锻炼卡”制的操作办法,理论依据、实践效果的研究,探讨大力开发大学生外体育锻炼,深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锻炼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目前高校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对14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除主观原因外,还存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注意“竞技运动教材化”的问题;应在高年级开设体育理论选修课;并将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纳入课程表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主要城区具有代表性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现出以中考加分为主的短视现象。虽然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占的比例最高,但多是以满足个人短期的提高体育成绩需要为主;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健身跑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以学校操场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社区和家里的空地及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锻炼形式主要以结伴锻炼和集体组织形式,以个人行为锻炼的人极少;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频率较低、锻炼持续的时间和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没有规律性。影响大连市14-17岁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对锻炼内容不感兴趣、受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以及个人运动技能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有学习压力大,时间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统计法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锻炼时间、影响因素等现状,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