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属药稻复合体Oryza officinalis complex中有5个二倍体物种,涉及B、C和E3个染色体组,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其中,O.australiensis是稻属中惟一含E染色体组的物种;O.punctata则是惟一含B染色体组的物种。虽然O.officinalis、O.rhizomatis和O.eichingeri都含C染色体组,但由于它们间断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可能在稻属异源多倍体成种中发挥了不同作用。染色体组B、C和E之间,以及上述二倍体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在稻属多倍体物种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山羊草属Aegilops 3个组中异源多倍体物种的核rDNA ITS区序列,并用邻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倍体物种的ITS区序列长度为559∽606bp,其中ITS1、ITS2分别有变异位点51、42个,且存在多态位点。多倍体种均与各自的某一祖先种构成稳定分支,说明在杂交-多倍化后,这些多倍体的ITS区在同步进化的作用下已向着其某一祖先种的ITS区进化。对于sect.Vertebrata的异源多倍体物种来说,其ITS区主要向其祖先种Ae.umbellulata(UU)的ITS区进化,这与山羊草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sect.Cylindropyrum和sect.Polyeides中,Ae.cylindrica(CCDD)朝着Ae.caudata (CC)进化;Ae.ventricosa(DDMvMv)朝着Ae.comosa(MM)进化;Ae.vavilovii(DDMMSS)朝着Ae.crassa (DDMM)进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40年代末,研究的重心首先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实践,以后又拓展到全球的发展问题,产生了诸如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和发展哲学等诸多学科。时至今日,没有什么问题像发展问题那样不仅能够凝聚社会科学家们的学术热情,而且能够广泛地引起各国政府乃至民众的关注。今年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更使发展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热点。然而,发展问题所具有的这种魅力,与其说是“发展”一词本身所带有的浪漫主义或乐观主义的色彩,不如说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种种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4.
多倍化是促进高等植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力量。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多倍体在形成之后其基因组是如何进化的,利用38个随机引物对芸薹属Brassica L.禹氏三角(U’Triangle)中的多倍体物种及其祖先二倍体物种进行了研究。根据扩增出的273条带计算了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二倍体物种B.campestris(AA)与B.oleracea(CC)的亲缘关系比与B.nigra(BB)的要近;异源多倍体B.napus(AACC)比起其二倍体祖先之一B.campestris(AA)与另一个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星球,陆地、海洋和天空中充满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从古至今,物种起源的问题就困扰着人们,其中也包括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他把物种起源问题称为“谜团中的谜团”,通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通过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简称《物种起源》)一书,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6.
人工能制造出新物种?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事实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物种起源》提出的最著名的思想莫过于“适者生存”了。达尔文认为,“生物物种并非永久不变”,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从极少数、甚至可能只有一种微生物逐渐进化出今天丰富多彩的物种,“适者生存”正是这一过程最有效的推动力。我们一般都把“适者生存”理解为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为“自然选择”。其实,在人类出现之后,“人工选择”对生物的进化过程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通过“人工选择”还诞生了一些新物种。平家蟹传奇日本有一种小型海蟹,有着非…  相似文献   

7.
陈昆玉  王跃堂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228-230,206
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管理研究过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问题产生”、“提出目标/目的”、“诊断问题和预期答案”、“计划和设计研究”、“产生研究结果”以及“阐明结果并引出结论”六个环节;论述管理研究的科学途径,依次是“识别问题”、“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研究程序”、“获得信息并评价信息”,以及“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六个阶段;进一步指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各有所为,规范的管理研究在于以“方法论”作指导,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8.
马晓岗 《青海科技》2009,16(6):38-40
本文对目前我省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二五”我省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雪莉 《科教文汇》2014,(19):120-121
由于基础原因,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难免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对英语的畏惧感并热爱英语学习是新时期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疯狂英语”理念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此理念和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则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疯狂英语”理念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欧洲的欧盟消费者团体、农产业者及各国政府对于开放境内基因改造作物(GMO:Genet,:[callyModi—fledOrganism)种植的议题争论不断,他们的理由除了相关管理法令仍规范不足;质疑对公共卫生、环保的威胁,并隐藏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副作用等因素(如过敏、致癌的问题)外,最主要的纷争是作物栽种后的后遗症,视基因改造作物种植是“传统农作的终结者”,认为一旦开放种植,必然发生田间破坏问题,在传统农作物区及天然作物(有机作物)区间的作物必定发生杂交、花粉传播、种子混入等情形,未来传统的农业将销声匿迹被基因改造作物所取代。基因改造作物种还是不种?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倍体基因组的形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被子植物中,约 70%的种类在进化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的过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绝大多数多倍体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并且很多多倍体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由多倍化所导致的重复基因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即:保持原有的功能、基因沉默或分化并执行新的功能。多倍化以后,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动态则主要表现在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二倍化”、不同基因组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核-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披碱草属与大麦属系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中,披碱草属Elymus L.为多倍体属,约含150余种;大麦属Hordeum L.具二倍体和多倍体,约有40余种,该两属均广泛地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该两属,尤其是披碱草属的系统分类较为困难。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认为这两个属的系统关系较远,而细胞学研究的资料却表明,披碱草属的H染色体组起源于大麦属。笔者对来源不同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物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并对其属间杂种F1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若以披碱草属作母本,该两属有相对较高的杂交亲合力,通过对杂种幼胚进行分割和离体培养,也能获得杂种F1植株。属间杂种植株的形态介于双亲之间,但更接近于披碱草属,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健全,而且所有的杂种F1均完全不育。细胞学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属间的杂种F1通常具有较低的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数,但有较大的变异。通过笔者的工作及掌握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资料分析认为: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的亲缘关系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和大麦属物种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这两个属中所含的H染色体组已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分化;不含H染色体组的披碱草属及大麦属的物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好奇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倾注全部热情,有时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讲,一种生物可以有多种性别。事实上,有种黏液霉菌就有13种“性别”。但这些多性别的物种很稀有,大多数物种都只有雌性和雄性两种性别。生物为什么大多只有两种性别呢?近年有人提出了一种合理解释,认为这是基因组“争斗”的进化妥协结果。在有性生殖中,基因都是通过不同性别的生殖细胞融合,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来源于不同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更多地复制,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可以“消灭”来自另一个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的变异。这种细胞器官的“互相残杀”将会导致整个细胞的灾难。生物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6个种系的植物过去被认为是在欧洲人于500年前到来之后才被引进到该地区的物种,但其实它们在过去数千年以来就一直是这些岛屿上的本土物种。Jacqueline van Leeuwen及其同事对保留在沉积物中的花粉化石及植物残体进行了研究,并披露了这些物种在数千年中的分布情况。他们发现,有6种特别的物种(它们从前都被至少一个加拉帕戈斯群岛植物学当局当做是”非本土”的物种)其实于人类在该岛屿群上居住之前的数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于该地区了。将这些物种从非本土物种名单上撤除已经成为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进行保护一恢复的一个关键性的优先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成立三十多年来,国际科学交流活动走过了很曲折的道路.十年浩劫期间,中国的科技事业受到极大的摧残,科学院的国际科学交流活动也几乎停顿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政策,中国科学院的国际科学交流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摘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性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中水居首位。如果土壤的水分适量,四性处于协调的生态环境中,作物才能正常生长、成熟。反之水分超量或不足,则四性失调。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热,水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涝渍灾害就是由于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8.
当下,通过直观感受,一部分人逐渐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但这远远不够:环境污染、海洋酸化、物种灭绝等其他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发出了“照这样下去地球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还有多大回旋余地?”这样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林荣振 《科教文汇》2014,(15):170-171
“问题是科学的心脏”,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问题出发,通过结合生活场景、课堂表演、学生实验、新旧知识联系及实物或媒体的手段,巧妙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管理研究过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问题产生“、“提出目标/目的“、“诊断问题和预期答案“、“计划和设计研究“、“产生研究结果“以及“阐明结果并引出结论“六个环节;论述管理研究的科学途径,依次是“识别问题“、“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研究程序“、“获得信息并评价信息“,以及“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六个阶段;进一步指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各有所为,规范的管理研究在于以“方法论“作指导,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