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体系。依据少数民族地方实际需求和民族文化特征,构建在满足国家统一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是现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开发和建设内蒙古地方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突出地方性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对继承和发扬其传统民族文化意义非凡。内蒙古农牧区课程资源在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有:加强内蒙古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增强课程的民族性;课程生活与民族生活相融,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改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质量提升;逐步建立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内蒙古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迥异的风俗习惯,以内蒙古地区包头市蒙古族学校为个案,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模式和经验,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理念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实现三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科综合化决定了中学课改的趋势必然是学科课程综合化。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学课改综合化的要求。从2002年起,我院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综合文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渗透,强化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作为四川广元地区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虽匮于硬件缺乏师资薄弱,但却拥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参与新课改实践强大的后盾和重要的突破口。如何挖掘这些资源的育人功能并结合新课改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教学开展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功能,研究其资源开发、内容选择、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世界古代史题材在中学历史课程中应当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改前世界古代史题材长期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形成世界整体的意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符合全球化的要求,也与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浪潮相背离.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世界古代史题材的回归,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整合能力是现代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对历史学科而言,课程整合能力对教师尤为重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构的设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除了要具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外,还应该具备教学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的整合.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使得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整合教学已成为必要和可能.历史课程的整合教学不仅符合时代的要求,而且也将为传统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最终使我们的历史教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历史教育的共同价值取向,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把培育学生的国际意识摆到重要位置.本文基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视野,对国际意识的内涵、国际意识教育的基本认识、国际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索,以期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其关注世界、了解社会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幼儿园和地方得到了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形势的发展为幼儿园课程开发提供了契机。在回顾我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园本课程价值取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当地草原退化的鲜活事实,对内蒙古牧区蒙古族高中生进行环境教育,实现环境教育的本地化、实际化,培养蒙古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并通过他们影响、促进本民族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本地区环境变化的具体情况,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组织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等,是对内蒙古牧蒙古族高中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历史课堂,突出地方特色,是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亳州地区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历史名人,境内存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将这些资源合理引入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优化历史教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培养民族自信力是实现国家、民族复兴繁荣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中学生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永恒的目标.然而受历史、家庭、社会及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应试教育的冲击以及教育方法不恰当,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力的教育多流于形式,中学生民族自信力缺失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加强中学生民族自信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要想通过纸笔测试对学生学业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科教学及其评价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前鞍行.就必须要把握住关键,严格遵守一定的原则.新理念下中学历史学科纸笔测试命题的核心与根本是:遵循<历史课程标准>中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严格、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新理念下中学历史学科纸笔测试的所有命题原则必须遵循<历史课程标准>这一总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客观地描述我国中学地理课程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年的演变,试图从地理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流派等多个角度对三十年来的中学地理课程思想进行解读,挖掘其对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其随之而来的课程内容的变化和要求,必然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教学"、自主学习和现代化技术的运用等.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要求教师在管理、组织和指导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在提及“魏孝文帝改革”时,曾指出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日常教学中,时有学生提出“改革怎样促进了融合”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单从历史学的观点和理论去解释,是很难详尽其因的,但若以民族学的理论去解释,则通俗易懂。斯大林曾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建立在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中,“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四个特征,任何一个独立完整的民族,必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中学开展定向运动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体育课程的设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地区中学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及授课方式已趋于多样化,但也存在课程内容相对集中、授课方式单一等诸多不足.因此,必须切实提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开发能力,促使开发者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有利资源,全面提高科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学校初中汉语教材的改革和重构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蒙古族学校初中汉语教材也应有一个全新的构架,使其在民族教材中具有竞争力和示范性,并以此来促进汉语教材的全面革新和汉语教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