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钱静 《阅读》2023,(71):12-15
儿童习作应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且教师指导应伴随习作全过程。为了精准指导学生习作,提升习作能力,需要教师在学生习作过程中适时创设情境,搭建习作支架,为学生言语表达提供关键支持。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儿童表达需求;搭建交往情境,寻找儿童倾诉对象;紧扣习作要素,突破儿童语用瓶颈;借助评价情境,提升儿童习作素养。让学生的习作素养在习作情境下,有效汲取,扎实实践,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赵龙 《阅读》2023,(39):16-18
当前的习作教学存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生成以及实践参与的情况。借助项目学习助力学生的习作表达,以项目任务为指引,通过意义驱动,进一步丰厚学生的经历,让学生的习作表达融通他们的生活,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杰 《阅读》2024,(7):20-22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本文重点探讨习作教学中依托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明确习作内容,厘清“写什么”;优化知识结构,明晰“怎么写”;开展互动评价,探讨“写得怎么样”,让习作既有意义也有意思,为教师提升习作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倪潜梅 《阅读》2013,(12):14-16
作文之难,首先难在孩子们不知道该写什么。其实,生活是那样的丰富,生活中并不缺少写作的素材,缺少的只是孩子们发现生活的心灵。我想:就如灿烂的阳光需要多棱镜的帮助才能折射出美丽的"七色光"一样,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多棱镜意识",让孩子发现更多的习作素材,从而在习作中感受生活、放飞心情、实现梦想。下面,我以《一起来过"昆虫节"》系列式作文教学为例,来谈谈生活中的素材,体验一下"生活处处有作文"。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阅读》2013,(12):11-13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要求对于初次接触作文、写作能力有限、素材积累欠缺的孩子们来说,确实"难于上青天"。该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们在作文学习之路上快乐起航呢?我不禁想起  相似文献   

6.
张文娟 《阅读》2023,(95):18-19
教师在习作评价中开展对话教学,让学生通过与自身、同伴和家长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在真实的交往中提升语文素养。对话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7.
彭燕沙  纪波 《阅读》2024,(31):34-36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中,习作单元体现着“读写结合”的特征。语文教师应优化习作单元教学,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多重解读,精准定位目标;要聚焦文本,揣摩表达方法;还要搭建学习支架,精巧设计,助力表达。  相似文献   

8.
王凤花 《阅读》2014,(48):15-16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大难点,怕写、难写,造成了学生心理的恐惧或厌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一、引导观察,激发创作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情感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活动、劳动、旅游等,有了生活的经验,作文才能有话说。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触动、点拨,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活动情  相似文献   

9.
王俊 《阅读》2015,(8):11-15
一、调查的目的通过听课、研讨和跟踪分析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等方式,发现目前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提供研究的方向。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员分两个层面展开调查,其一:采用有目的的"随堂听课"方式(即连续听一位语文教师的阅读精讲课和本单元的习作指导课各一节,共听课24节),全面了解高年段教师的阅读及习作课堂教学现状;其二:通过跟踪分析五、六年级学生在期末统一命题测试中习作的评定等级,准确定位学生的表达层次,反观现行的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个性化阅读,引导归纳积累和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还可在想象习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看图习作、续写故事和假设法构思习作中,鼓励学生奇思异想,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说到作文,很多学生感到头痛,家长感到难以辅导,也是一直困扰教师们的一个难题。只要说到作文,孩子们就怕,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谈,习作成为“无米之炊”;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写出来的东西也是苍白无味的蜡团,如何消除孩子们的消极心理,从而激发学生们习作的欲望,掌握学习的技巧,让学生能开阔思路,快乐自主的描绘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呢?在习作的指导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习作习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因素,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涵养和培育.立足于儿童观与素养观,从积累、观察、表达、书写、修改、交流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留心观察"、"坚持练笔"、"自主修改"和"勤于积累"等良好习作习惯,探索小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实践,形成一些具体的理性的有效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伟 《阅读》2014,(44):14-16
<正>文心,为文之用心。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如是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纵观当下的习作教学,更多的将目光关注于谋篇、修辞、结构等程式化的内容,而对于习作者——儿童自身缺乏足够的体认,其饱满、轻盈的"文心"也就被忽略,从而游离于习作教学研究的边缘。殊不知,儿童的写作应当是以"文心"为本源,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他自己的延展形式,"文心"是儿童写作催生的  相似文献   

14.
王蕾 《阅读》2014,(8):14-17
<正>综观现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最为头疼的还是作文。笔者近期对本校的五、六年级共14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对习作没有帮助,而且在课堂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读写脱节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省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中年段是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增强学生习作自信心、激发其习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在中年段习作教学中应巧妙运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更准确、具体、生动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项重要环节。习作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手段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众多语文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搞好习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吴燕 《阅读》2014,(36):7-9
<正>语文课应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管怎么教都离不开生活,离开生活的语文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具备生活情境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一、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点滴一次习作课上,我让学生说说这个季节(秋季)有哪些庄稼,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谁知,不少学生无法回答。现在的孩  相似文献   

18.
踏入21世纪,中国语文课改在教材、教法等方面已有良好的发展,但在这个发展的势头下,"习作"应该与整个教学活动结合,习作的设计理念与数量等方面应与语文的学与教、习作的作用、师生对习作的应用度等方面相适应,使"习作"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思维的过程是具有隐秘性的,学生思考的过程未必都会呈现或者被他人发现,如何实现思维透明化呢?习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笔者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实现思维透明化.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作文教学应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学会赏识、评价语言,在同步发展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写作能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欣赏、评价、修改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采用互评互改、上好作文指导课、教会写作方法发展成让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等策略,引导学生在评、改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