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意义] 为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揭示过程,将隐含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结构具象化,形成较为严谨的方法规范和理论范式。[方法/过程] 对揭示学科知识结构所调用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进行系统分析,将"三计学"理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学科知识结构理论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整合。[结果/结论] 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模型,即以"三计学"模块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模块为支撑、学科知识结构模块为牵引、知识图谱模块为输出、四大模块交叉融合的"233-1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明杰  周亚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0):122-126
从知识组织的视角,对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进行考察。将之比照于基于"编述"和"抄纂"的古代文献组织结构,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对应性。把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划分为基于自然及社会名物、基于文献单元、基于知识单元三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知识组织成果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对于揭示古代图书馆学与现代图书馆学的因承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古代中国是一个图书馆实践与理论早熟的国度。古代中国人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实践方法和理论认识,就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本文正是为了归纳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而作。[研究设计/方法]古代中国人完全自主地提出诸多图书馆学思想范畴,本文选取其中的五个范畴加以阐释,分别是:"书即道,道即书";"藏秘书,处贤才";"部次流别,申明大道";"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爱书须传布"。[结论/发现]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极富专业性和哲理性,丝毫不逊色于西方图书馆学理论。[创新/价值]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对现代图书馆学理论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MOOC的知识转化功能存在不足,完善高校MOOC平台的知识转化功能,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方法/过程]采用理论移植、模型设计、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法,通过引入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分析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的过程、要求及现状。[结果/结论]高校MOOC平台在知识转化中学习"聚落"的深度交流不足、记录学习路径的功能缺乏立体设计,据此提出游戏理念、尊重需求、人性化设计、获取分享方案、快速查询定位、立体化笔记等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规范学科知识结构揭示的流程,为知识结构的实证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尝试促进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范式的理论体系的完善。[方法/过程] 在理论模型指导下,交叉融合四大模块: "三计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基础模块、社会网络分析支撑模块、知识结构牵引模块、知识图谱输出模块,根据知识结构的高、中、低三个不同层级,针对性地探讨揭示不同层级知识结构的方法流程。[结果/结论] 最终提出学科领域数据准备、知识结构凝练、知识结构解读为基础步骤的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流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学界更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对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的认识现状,重点分析图书馆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反向能动作用。[方法/过程] 指出图书馆的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过程看似客观,实无不涉及对文献背后所记录的知识性质的裁定,且主动地彰显着关于知识是什么的本体论、关于知识如何存在的存在论、关于知识如何被认识的认识论、关于知识为什么的目的论,从而也改变着文献背后的知识面貌,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在从作者到读者的文献知识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并不中立的中介性机构--图书馆,它始终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建构着社会文化。[结果/结论] 追问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构功能,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定位图书馆,并为图书馆学研究重新界定范围和层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知识图谱通过对期刊论文、专利报告等抽象信息的可视化分析来揭示学科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结构关系,自2005年至今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方兴未艾。但目前相关研究中还存在着概念不清、学科定位模糊的问题,急需梳理和澄清。[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概念比对的方法,界定知识图谱的概念范畴,澄清它与知识地图之间的关系,并明确知识图谱的学科定位。[结果/结论]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之间存在着交叉,但并不完全等同,它是一种信息可视化方法,主要用于科学计量学中对科学知识结构特征的揭示,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图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Nanopublication的知识服务架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131-138
[目的/意义]针对科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信息过载的问题,提出基于Nanopublication的知识服务架构,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查找和理解科学文献中的知识,使得知识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可靠地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发现服务。[方法/过程]引入语义出版的新模式Nanopublication,揭示科学文献中的科学结论,基于Nanopublication知识元进行知识服务语义建模,设计分布式Nanopublication知识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方案能够扩展现有的语义知识服务和发现框架,借助Nanopublication技术进一步增强知识服务的精准性和可信赖性,满足不同用户的知识服务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信息资源时代下,数据类型多元化特征显著,透析数据结构化过程中蕴含的目录学思想,有助于解决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利用的难题。[研究设计/方法]首先辨析数据结构化的本质过程,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目录学机理和标引分类思想,说明用目录学思想指导数据结构化过程的可行性,并借由目录工作运用的文献揭示、书目索引编纂、文献标引分类、文献组织等传统方法,解析不同类型非结构化数据的特点,指导其关联整合、索引指示、标引分类、组织重构等主要结构化过程,最终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结论/发现]数据结构化基本承袭了以分类标引等为核心的书目思想,在本质上是作为致用之学的目录学在当下环境的延续和发扬。[创新/价值]有助于制定数据结构化过程的范式流程,增强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解析过程的复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基于AToT模型的多维动态演化分析,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技术主题的动态变化,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技术布局变化,还可以掌握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发展状态,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方法/过程] 首先提取专利文献摘要中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然后利用AToT模型揭示专利文献中隐含的主题演化及专利权人的技术关注点,最后结合产业链信息把握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分析专利的内容,揭示企业技术主题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从时空转向的角度,揭示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境遇,并为分析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提供基于书目的解释与说明。[方法/过程] 以图书、学术和目录的相互建构为视角,在中西目录学此消彼长的语境中系统梳理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化历程。[结果/结论] 时间上“范围古今”与空间上“兼及天下”的古典目录学,最终仅著录“中国”“古代”的典籍;而西方目录学则成长为独步中西、超越时空的普世性体系,从而也为区域性和时间化的西方文明异化为世界性的普遍真理提供了书目体制上的学理铺垫。相应地,颠覆以西方为中心的目录学一元论话语,也是世界文明走向中西互补之健康生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极其灿烂的文明。我国古代文献收藏活动的发展体现了文化价值观的发展。研究古代藏书活动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打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密钥,并且有助于当代文明的完善与发展。通过对中国古代藏书活动的阐述,分析了文献收藏活动与文化价值观的关系,以期对现代的文献收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经过几百年数代人的收集,目前它所收藏的东方文献在欧洲各国首屈一指,特别值得了解的是,内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及近、现代文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传统的关键词自动抽取将摘要看成一个整体,常以候选词的出现频次等非语义信息构建特征,并未考虑学术文献摘要中目的、方法、结论等各个结构功能语义蕴含的差异性。本文以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探讨候选词所在的结构功能域对关键词抽取的影响和作用。[方法/过程]本文将文献标题和摘要文本共分为4个结构功能域,在传统的词频、词长、词跨度等基准特征上,融合了基于BERT的语义特征和结构功能特征,并以不同的特征组合方式,使用图书情报领域的中文学术文献,基于分类模型进行关键词自动抽取实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结构功能特征后,关键词抽取效果整体提升了6.82%,证明了学术文献摘要结构功能的识别形成的结构功能特征对关键词抽取效果的提升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文献在历史分期上十分清晰,但其归类分歧很大。从逻辑上看,古籍文献与现代文献的区别主要在于内容用文言抑或白话;装帧方式为传统模式抑或现代样式。通过对晚清至1949年平装本、线装本、稿本、抄本、平装本装帧样式的外文、域外民国汉籍的5个方面的比较,说明其不同属性,认为民国文献的主要界定依据是:①时间为民国元年至民国38年(1912年-1949年);②印刷方式为雕版或活版印刷,表达方式(即语言)是文言或白话,装帧方式系传统线装或“西装”、“洋装”等平装本样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提出利用数字技术来追溯现代精神文明的古典参照,试图探寻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历史依据,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方法/过程] 以稷下学派为例,收集现代期刊论文和古代史书典籍,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古今思想文化的对比映射框架。分别通过古今文本的特征表示、主题聚类和思想聚合,实现现代文明对于古典思想的参照,并从治国理政、经济建设、法治思想、教育思想、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分析表明,现代精神文明与古典文化意识既相通又存在差异。现代的孝道、德治思想在稷下思想中都有所体现。现代教育体系中的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能够追溯到古典精神中品德教化踪迹。古今的法制建设在观念上趋同,但在形式上存在差异。经济建设体系的不同也影响了生态建设观念的差异。本研究的设计与实现初步展示现代数字技术对于映射古今思想对照的可行性,为数字人文中的精神思想挖掘提供新思路,尤其对于追寻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先秦典籍在古代典籍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本文提出对先秦典籍进行词性自动标注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加准确地挖掘先秦典籍中的潜在知识。[方法/过程] 通过条件随机场模型,结合统计方法确定组合特征模板,并最终得到针对先秦典籍的词性自动标注算法模型。[结果/结论] 在先秦典籍自动分词的整个流程基础上,得到简单特征模板、组合特征模板下的词性自动标注模型,基于组合特征模板的词性标注模型调和平均值F达到94.79%,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在构建词性自动标注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字词结构、词语拼音和字词长度的特征知识,使得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