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实施群体教育和共同教育的组织.和企业组织一样,学校组织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学校组织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成长阶段、再生和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且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复杂性科学为研究、思考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动态原理和反馈原理,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研究在借鉴并改造系统论、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理论的思想框架基础上,将实证化方式和人文化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整体思维、综合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和变动思维等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前期研究的三个解释模型为基础,综合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提出解释学校发展的协同演进视角:学校是多维结构、多元主体独立运行且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各子系统通过秩序协同、关系协同、结构协同产生复合协同效应,经历成长强化、成熟稳定、高原整合、再生重构等阶段,扰动参量使学校处于不断打破平衡、建立平衡的动态过程,协同演进轨迹总体按照渐进式、跳跃式、波动式、恒稳式等方式运行.据此分析框架,从空间和时间二维角度建立学校协同演进综合评价解释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处于主导地位的协同要素,判断协同效应水平,研究涨落因素,探寻平衡临界点,确定动态平衡属性,推演学校协同演进轨迹及类型,提出模型的解释原则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要求结果解释研究必须有充分的理论基础作为研究支撑。教育学理论是衡量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效果的基本理论依据;管理学理论是分析学校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基本理论依据;教育评价学是判定结果解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的基本理论依据;学校发展理论是评定解释结论是否符合学校一般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在解析理论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研究体系,从发展历程、结构关系、综合系统的角度解释评价结果,并提出根据需求进行解释、针对问题对照解释、多方主体参与解释、评估效度验证解释的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生命周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和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使命,要求不断加强大学创新学术团队建设。本文借鉴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和团队发展理论,建立了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的生命周期模型,并对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每一个阶段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10,(3):I0002-I0002
广州市南武中学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集体优势,积极探讨校本培训工作模式。该校根据教师现状和学校发展需要,开展了“拓潜教育下教学模式”、“团队心理辅导理论和实践”、“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工作电子档案评价法”培训、“高中新课程学分制管理”、“解读新课程纲要”和“南武中学教师阶段发展”等培训  相似文献   

7.
学校评价是评估活动结果的体现,而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是学校评价流程中的重要组成,对评估结论的落实起到决定性作用,应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加以研究和重视。在实践中,学校评价由于实际效用不高而影响了校长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学校评价的结果解释环节,应从学校发展的不同维度确定解释视角,借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建立解释框架,为学校提供可操作的行动路径和规范技术。研究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环节,有助于获得对改进学校实践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提高学校 评价研究的效度。  相似文献   

8.
校长需要完善在教育领导中的实践理论,以搭起理论与实践对话的平台。从问题意识出发,可以解读校长实践理论的内涵、知识基础和形成阶段,从洞悉和满足教师的需要动机、营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气候、发挥在学校中的关键角色、力争成为学习型校长等方面可以深化校长实践理论的内容,可以为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水平提供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职业能力测评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工具。过去,中国开展的职业能力测评主要是学校内部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活动,采用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强的学校或区域性特征,无法藉此进行专业间、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由于相关理论研究不足,能力模型和测评方法无法反映职业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没有建立起对测评结果与能力发展阶段对应关系的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项目特征的分析,将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生命周期模型;通过对学位论文各工作阶段的任务分析,明确了各阶段的关键工作,提出了各阶段质量控制和保障的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理论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工具,从本科生学业生涯的外部环境、发展脉络和内部发展动力等角度分析,生命周期理论适用于学业生涯问题的研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本科生学业生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格雷纳组织成长与发展五阶段模型,可以构建本科生学业生涯成长与发展四阶段模型,不同的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命周期理论是非常实用的理论工具,从本科生学业生涯的外部环境、发展脉络和内部发展动力等角度分析,生命周期理论适用于学业生涯问题的研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本科生学业生涯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格雷纳组织成长与发展五阶段模型,可以构建本科生学业生涯成长与发展四阶段模型,不同的学业生涯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可分为生成、生长、成熟、蜕变四个阶段,成熟期是学科组织成长生命周期当中的最高阶段。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学科组织成熟期的阶段特征,总结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个共性,并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学科组织成熟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在中小学中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教师的绩效评价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学校开始尝试使用“360度反馈评价”。360度反馈是一种从多个角度获取组织成员行为观察资料的方法,包括上级、下级、专家、自己和同事等,有时甚至包括顾客(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它具有信息来源广泛、基于胜任特征、评价结果的误差较小和评价结果的可接受性强等特点,其理论基础是心理测量学的真分数理论(True Score Theory)。将360度反馈评价应用于教师绩效评价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结果反馈阶段以及效果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学校,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联系。解释促使组织之间建立关系的六种理论有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战略选择方面的动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解释、组织学习理论的解释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解释。由于每种理论解释均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学校组织间关系的特点,可以用整合解释框架来大体体现学校参与组织间关系的原因和动机,指出参与组织间关系所能给学校带来的潜在优势和学校可能面临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6.
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的确存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大体有四个或五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兴起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响应,从模仿创新到主动创新;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创新能力减弱,甚至消逝。这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既可以解释中国为何从强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衰落再到强大。作者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能否持续创新、不断创新和鼓励创新是国家崛起的背后动因。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演变既有其内在规律又受学校组织理论的影响.学校组织理论沿着以一般组织理论为起点的移植演绎之路,走过了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一行为科学、现代组织理论和组织理论新进展四个阶段.而在学校组织理论关照下的学校管理流变则表现出了质疑、反思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是学校评价完整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用来帮助学校管理者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实践性理解。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出发点,在哲学解释学的理论指导下,对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对其价值观念和方式方法做出引领,提出一种弱功利的教育评价哲学——为了学生发展的学校评价。将评价结果解释定位于基于应用、针对应用、为了应用的评价分析,为学校评价结果解释原则和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学校评价是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本文依据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学学校评价中的多元主体参与、多元标准兼容、反馈机制、事实支撑、学校评价与学校发展规划共同体创建等五项实施策略,明确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采集分析、结果解释和结果应用三个基本阶段,并通过中小学开展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评价结果在学校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团体辅导是学校社会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团体辅导根据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长期团体辅导和短期团体辅导。长期团体辅导与短期团体辅导既有诸多差异,又可相互补充。利用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对二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对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