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脚竞速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参加全国第七届民运会和湖南省第五届民运会高脚竞速比赛的64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测验与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探讨了高脚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应赛程的徒手奔跑速度、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及反映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和后抛铅球等身体素质指标与专项成绩相关.  相似文献   

2.
跳远运动是由助跑开始转入抛物运动的。跳远成绩的好坏,初速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跳远运动员都努力提高快速助跑的能力,为提高跳远成绩提供条件。从世界跳远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自60年代以来,当时的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他们都具备了相当高的短跑水平,百米成绩都达到]0’把左右。特别是刘易斯.在百米和跳远比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199年在第三届世界m径锦标赛卜以9吧6政白米纪录,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L获跳远冠军。我们近几年对学生课余跳远训练,也主要抓速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每年都得到一定的提…  相似文献   

3.
摆臂加重训练法的实际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追踪测试的方法考察了负重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适量的负重对于运动员来说对其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影响非常大。受试者负重训练后立定跳远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受试者在最佳负重范围内负重成绩提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有记载的第一个男子跳远世界纪录,是英国选手麦切尔于1864年创造的,成绩是5.48米.1874年,爱尔兰选手兰恩跳到了7.05米,成为世界田坛上第一个跳过7米"大关"的人.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正式设立了跳远项目,美国选手克拉克以6.35米获得了冠军.国际业余田联公布的第一个跳远世界纪录,是爱尔兰选手奥康纳在1901年5月创造的7.61米.在这以前,采用的都是蹲踞式.日本名手南部忠平,在1931年创造了7.98米的世界纪录,他首创了挺身式.  相似文献   

5.
李忠于1979年10月入我院运动系,他曾在第四届全运会少年组比赛中以7.05米的成绩获跳远第一名(百米成绩11″2).1983年,他跳远为7.86米,百公尺是10″6.李忠在大学四年的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门课程外,比较系统地进行了专项训练.一、入学前的训练情况及其本身的条件李忠1962年生,1976年接触训练,1978年开始系统地训练.在这期间,李忠  相似文献   

6.
在第四届全运会上,邹振先分别以16米62和7米75夺得三级跳远和跳远两项冠军,可是都没能打破全国纪录.赛后议论纷纷,众说不一.我认为,邹振先在这次比赛中基本上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因为他除了1979年5月在亚洲选拔赛上跳17米02,1978年在中日田径对抗赛上跳16米90外,其它比赛的成绩都在16米60到16米70之间,所以他的巩固水平是16米70.邹振先所以能跳出17米02的优异成绩,创造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比赛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揭示:男子跳远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第四、六跳是创造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跳次,前三跳的成功率普遍高于后三跳,但后三跳具有"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高水平助跑速度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跳远是一项古老的田径项目,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跳远比赛.跳远技术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可将其分为助跑、起跳和腾空落地三个主要部分.助跑是跳远的重要一环.例如,1935年,美国运动员欧文斯用蹲踞式跳出了8.13m的好成绩.而他在最后几步的助跑和起跳时,好象是直接跑过起跳板,而没有为加大腾空高度而作专门的准备,但是他所取得的跳远成绩说明,快速助跑起跳非常重要.助跑也是跳远成绩好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全国第一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男女前8名跳远运动员最后9米助跑速度与成绩,同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王清、唐礼所建立的“中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进行对照比较,从中发现我国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在单跑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助跑节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献资料、比较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外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了助跑准确性盖是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难以取得理想成绩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训练提出了一点建议,仅供跳远教练员、运动员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投掷运动员瓦拉那乌斯卡斯的名字为运动爱好者所熟知,还不过是近二、三年的事情.这个二十五岁,身体条件非常良好的运动员,在1958年才第一次将铅球推到17米以上.在1958-1959年度中他参加了很多次比赛,成绩也都不错.尤其今年九月在莫斯科参加苏联的传统对抗赛中,以17.99米的成绩创造了全苏新纪录而获得第一名.他究竟是怎样达到这个接近国际水平(18米)  相似文献   

12.
对20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体重/身高指数、最好比赛成绩年龄、竞技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中国跳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明近几年影响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步的原因,为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收集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许滨的各项训练和比赛技术参数,从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及绝对速度、助跑最后10m和助跑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许滨的专项成绩.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把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如鲍威尔、比蒙、黄庚等参数与许滨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许滨在内的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后10 m速度的平均值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结论: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偏高,绝对速度太小而导致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跳远专项成绩无法更进一步得到提高,由此告诫我国的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着重加强哪些训练等注意点.  相似文献   

14.
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国外7名优秀女子优秀百米运动员比赛中加速跑的距离、个人最大速度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国内外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比赛中加速跑距离的大小、个人最大速度都呈高度负相关,加速跑距离长,最大速度快,运动成绩优秀.2)国内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平均成绩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以较高的步频过早地达到了个人最大速度,使加速跑距离过短,影响了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陈银河同学入校一年来,跳高成绩由2.01米提高到2.14米,打破了我院纪录和全国少年纪录,并超过了运动健将标准。陈银河1963年生,身高1.76米,体重65公斤。1978年,获全国少年比赛第四名,成绩是1.85米。1979年,获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少年组第二名,成绩2米。一、情况分析当前,较好的跳高运动员的身高大都在1.90米以上,象陈银河这样的身材能否再提高成绩,还有没有发展前途?面对这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髋、膝关节的等速肌力测量结果及其与百米跑和立定跳远等反映下肢力量的运动项目的关系,应用等速测力系统对36例健康受试者左侧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肌群在不同角速度下收缩的峰力矩、到达峰力矩的关节角度、到达峰力矩的时间等指标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以上指标与百米跑和立定跳远成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髋、膝关节屈伸肌群收缩的峰力矩随设定角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峰力矩与关节角度、时间等因素存在相关;而与百米跑和立定跳远成绩并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认为:肌力等速向心收缩测试时关节运动开始点的选取可能对峰力矩的大小产生一定影响;等速肌力测试结果与运动成绩相关不密切,似不适宜用于评价某些项目的实际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跳远运动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就被列为比赛项目了。其方法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历史是较长的。但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是英国运动员麦切尔于1864年创造的5.48米,到美国运动员比蒙于1968年创造的8.90米世界纪录为止,整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成绩提高了3.42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速度、距离、角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动作运动学特点,为跳远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德国SIMI—Mo-tion9.01三维录像系统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录像,比较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将国内(n=7)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助跑阶段:国内组倒6米平均速度、倒2步速度、倒1步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倒3步步长、倒2步步长均值非常显著小于国外组(P<0.01).倒11米-倒6米的平均速度、倒6米内平均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倒1步速度、倒2步速度与成绩呈高度显著正相关;(2)起跳阶段:国内组着板角、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而水平速度损失率显著大于国外组(P<0.05).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腾起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起跳时间与成绩呈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起跳前步长、步速、着板角,提高起跳过程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腾起垂直速度,降低水平速度损失率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运动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跳远、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对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跳跃远度项目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下降,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三级跳远的成功率普遍高于跳远的成功率;男子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较多的是在后3轮创造的,女子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大多在前3轮创造的,且统计检验的结果非常显著,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最优成绩多在前3轮创造;跳远运动员前8名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不大,三级跳远前8名有效成绩的平均变异系数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该类项目总体稳定性较好,跳远比三级跳远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