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文明进程中,人类广泛运用善良修正暴力。在善良意志发挥出巨大作用的今天,人类充分认识到善良是人类文明之本。对武术的善良向度进行研究发现,习武人主动进行从善的身体化,将身体武器转化为身体力量,以套路化进行着武术文化的再生产,生成了善良向度的武术,演化为迥异于军事和异域武技的形态。武术在善良向度作用下,自律地通过技术演绎、虚拟对抗、说招拆招、拍打功夫、套路表演等蕴含责任与自利的身体控制、移情进行良民形塑,实施道德共振,以身体建设实现健康身体资本与社会、文化、经济资本相榫卯,使武术渐成 “以搏塑人”的善良存在。流传至今的拳种套路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太极拳等现象,印证着善良武术服务于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武术自然美的内涵及其本质进行研究,武术的自然美,就是武术运动最初经过模仿自然、取象造化、结合人类生活实践中的防身自卫和攻防技击经验积累而成的自然本色美。武术运动的自然美主要是通过运动员的形体美、武术动作的象形美、节奏美和意境美来表现。人类在自然这一对象化的感性形象中观照到自身,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便是武术自然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武术的生存问题始终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根据哲学层面决定论的观点,作为私斗或军事战争的自然之果,武术似乎面临着难以人为左右的生存问题。面对生存危机,由于存在人的自由意志,武术始终沿着从随意的肢体活动向有意识的身体行为方向转化,结出了人化的武术生存智慧之果。在长期与各方危机抗衡的历程中,武术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生存智慧:繁杂、高深的技术体系;习武意识的升华;天人合一主导;技术动作的转化;血缘式传承的融合;武术目的的转化。这种以易变为主体的生存智慧,在面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汹涌的新生事物冲击,必然能够通过深厚的积淀、不断地易变等人的自由意志努力,有意识地实现文化适应,最终完成武术从生命冲动到生命塑造的文化延伸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技击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而成的体育运动项目,技击性是它技术上最主要的特点,反映了武术本质属性。然而当今武术的技击价值日益减少,技击的作用也发生了改变。学校是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专门机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如何使武术枝击性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渗透,使武术在不丢失原有的本质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由于思维定势,往往使人们对社会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通过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对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文化形态进行剖析,提醒大家在武术走向世界时应摆正思路,为进一步弘扬祖国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学习兴趣,将音乐元素合理地融人到武术课堂,随机抽取福州大学4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教学实验.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心理的相关调查及武术课成绩考核发现:音乐环境下的武术课的确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并积极地投人到武术学习之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对攻击性、良性竞争,以及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中的作用与产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内隐社会认知角度而言,人的攻击性与生俱来,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攻击性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它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因为攻击性的存在,竞争存在着适度的良性竞争和负面的过度竞争;学校体育既是释放学生内隐攻击性的代偿性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代武术文化的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反映人类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明晰地反映了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一出现便努力向外传播,将对其传播特征及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来解决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揭示作为武术根底的民间武术的文化特质与变迁逻辑,深入理解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之间的融合互动关系,以及探寻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径,本研究以民国时期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为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权力实践与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研究指出:民间武术与民俗生活的融合历史悠久且普遍存在,民间武术丰富了民俗生活,同时也成为民俗生活的结构性要素.在青羊宫花会“打金章”中,不同主体围绕“利益”进行了权力实践.藉由民俗生活,“打金章”完成了对自身日常生活化的叙事,并在“释放欲望,超越‘日常’”“突破秩序,创造新生…挑战规约,颠覆旧俗”的过程中塑造了尚武狂欢精神.这体现了民俗生活中民间武术的社会历史生成与狂欢精神实质.基于日常生活中民间武术的基础性地位,研究指出,当代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变革与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应对融入生活世界的民间武术予以应有的重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武术人奥失败的因素以及今后武术的发展路径的分析,探讨武术与奥运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差异、武术项目的特殊性以及奥运瘦身计划等因素导致武术未能成为奥运项目;武术今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武术的本质、着力发展传统武术、借鉴跆拳道和柔道的成功经验,并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武术在后奥运时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