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的爆炸性增长,科研人员摄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知识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因此,不论信息如何变化,科研人员需要抓住知识基因的进化过程(科技创新路径)寻找有价值知识,极大提高知识利用效率。[方法/过程]在前期充分辨析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基础上,根据科技文献知识基因的特征将科技文献知识基因分为通用知识基因与特定知识基因两种类型。提出利用知识基因表征科技创新路径的节点,根据知识流动的特点,将科技创新路径划分为基于知识基因扩散与知识基因流动的科技创新路径。通过计算知识基因之间遗传或变异的关系,嫁接引用路径构建出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并通过知识基因间的连线实现可视化表达。[结果/结论]通过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实验证明,基于知识基因表达的科技创新路径能够从科技文献核心知识价值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直观地展示出科技创新发展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规划其未来发展路径,拓宽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思路,加快数字人文领域迈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强数字人文领域内从数字人文知识到生产力再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效率。[方法/过程]从知识流动视角出发,明晰数字人文产业概念,探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探究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构建策略与发展路径。[结论/结果]界定数字人文产品、数字人文产业概念,分析数字人文产业知识流动路径,构建知识流动视角下数字人文产业联盟模型,提出以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政府与行业协会/组织等知识主体要素的构建策略,并规划“放眼未来”“着力当下”“弯道超车”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基于数据驱动的医疗辅助决策以及医疗健康知识挖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医疗知识图谱是医疗信息分析和知识服务的基础,在医疗人工智能和医疗信息检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从医疗大数据获取、医疗实体及关系标注、医疗实体识别、医疗实体链接、医疗实体关系挖掘、中文医疗知识图谱表示和存储等关键技术入手,提出了多数据源融合的医疗知识图谱构建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面向医疗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任务,同时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粒度的知识获取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对象由文献单元逐步向知识单元转变。[方法/过程]文章在研究单元信息概念和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实现单元信息语义组织的核心步骤。以中医养生领域为例,阐述单元信息知识组织语义模型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是实现单元信息细粒度组织、语义化揭示以及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特定领域单元信息的语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虹 《现代情报》2024,(5):166-176
[目的/意义]科学与技术的交叉融合是前沿创新突破的重要生长点。系统性梳理与总结国内外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本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科学领域内部交叉、技术领域内部交叉、科学—技术领域间交叉3种交叉类型,梳理交叉领域的概念关系及其内涵,立足计量学与内容挖掘视角,细致阐释交叉领域的测度方法。[结果/结论]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交叉领域研究的概念关系与测度方法框架,从3个方面总结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基于科技报告、专著、标准、论文、专利等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交叉研究,综合3种类型交叉的全局分析,基于交叉领域的前沿创新方向探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用户间的专业知识异构以及用户场景的动态性,导致现有的目录式数据查询方式难以为用户提供主动式数据服务。文章针对用户在数据使用中的差异化专业知识进行识别和重组,作为连接用户和数据资源的中间知识库,以支持进一步的场景化数据互操作研究。[方法/过程]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一套基于主题分析和语用情境融合的多义术语识别、建模方法,借助静态概念关系和动态语用情境构建术语知识库。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词频和词性构建文本向量空间;在领域知识不充足的情形下,提出采用主题模型半自动识别多义术语,并基于语用情境模型,在多义术语与其适用情境之间建立语义关联路径。[结果/结论]文章提出的一套基于主题分析和语用情境建模的多义术语识别方法,通过建筑工程领域的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并解决用户之间的专业知识异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扩散和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知识扩散是充分发挥知识价值的重要过程,从微观层面理解知识扩散的规律对促进知识利用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医学信息学领域的科学文献为例,文章基于知识模因的微观层面,采用知识模因识别方法从文献中提取出知识模因来表征知识单元,并基于文献引证网络构建各知识模因的扩散级联网络,计算分析扩散级联网络的基础特征及其特征分布情况,以考察不同知识模因在学科领域内的扩散模式。[结果/结论]医学信息学领域内发现了四种典型的知识模因扩散模式:单起源型、多起源-独立型、多起源-迭代型、多起源-融合型。此外,通过对级联网络的各项属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呈现无标度性,医学信息学领域极少数的知识模因获得了大量的传播资源,领域内的研究集中于被少数知识模因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上,而领域内各研究方向的生命周期长度则相对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邰杨芳  王丽霞  陈新国 《现代情报》2017,37(11):130-140
[目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全方位描述和揭示我国知识协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方向和参考。[方法/过程]对国内知识协同研究相关域的445篇中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特征分析;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筛选代表性文献的方法探析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确定每个研究主题与核心研究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战略坐标分析的方法对研究主题的内外部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结论]国内知识协同研究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研究可分为9个主要主题,各主题的受关注程度及研究力量的分布不同,各研究力量对不同研究主题的贡献程度也各有侧重,当前研究总体上还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数字化数据激增要求建立新的以复杂性数据和方法为基础的研究范式,构建可计算的研究范式是适应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研究的新路径,通过系统性地数字表示和执行可计算知识对象,对于促进知识向实践的应用模式探索意义非凡。[方法/过程]借鉴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成果,提出构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概念和核心内容。对比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三大研究方法,提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可发展的三大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计算知识管理科学是数智化时代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路径,核心是融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嫁接“数据—知识—实践—数据”间的桥梁。计算知识管理科学发展依赖数据、算法与算力三位一体驱动,构建可计算的知识管理体系和解释能力是适应未来复杂知识环境的必经之路。计算知识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融合性、自适性和时效性,动态演变和多维验证是可计算知识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沈波  廖书剑 《情报探索》2020,(1):127-134
[目的/意义]旨在为我国知识付费研究提供主题参考。[方法/过程]基于知识流动性特征,对知识付费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来源期刊中与知识付费相关的527篇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借助CiteSpace V绘制知识图谱,对知识付费相关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知识付费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文献爆炸增长的起步阶段,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数字出版、知识付费理论、知识付费平台、用户付费行为与意愿四个方面。用户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知识付费服务的测度问题是两个有待进一步探讨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研究智能情报分析模式特点、发展方向及研究建设策略。[方法/过程]在分析神经网络、知识工程两类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支撑智能情报分析服务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框架结构及建设原则,并分析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方法在情报分析中的单独应用与融合发展问题。[结果/结论]认为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是智能情报分析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实现智能情报分析的关键,一是加强一次数据资源和二次数据资源建设,二是加强深度学习技术与知识图谱技术在科技情报分析中应用的研究,三是建立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融合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2.
肖璐  孙建军 《现代情报》2019,39(1):29-36
[目的/意义]目前已有多个国家项目围绕知识聚合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基于各项目已发表论文,以项目为粒度系统化地归纳已有知识聚合研究进展,不仅可以揭示国内主要项目团队的研究特色,还能归纳出知识聚合在研究开展层面上的一般共性。[方法/过程]本文对2011年以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涉及知识聚合的国家项目所发的多篇论文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9个国家项目在概念关联(含领域本体)、关联数据、分众分类、用户、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6种视角下的特色。[结果/结论]从研究共性上看,知识聚合的资源、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知识关联均呈多维化发展,知识聚合所依据的知识关联向领域化与细粒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续补  刘玮  秦春秀 《现代情报》2019,39(3):166-177
[目的/意义]对政策评估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研究人员全面了解我国政策评估领域的研究现状,推动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政策评估领域639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VOSviewer知识图谱分析软件,识别政策评估领域的研究主体、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演化路径。[结果/结论]构建了作者共现知识图谱识别出了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团队和合作情况;构建了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识别出该领域3个维度的知识基础;构建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挖掘出该领域的3个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叠加关键词平均出现年份,识别出研究热点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大科学时代,跨学科合作日趋普遍,准确把握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成为跨学科合作研究的前提。基于学术社交媒体弱关系结构识别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一方面有利于科研人员选择跨学科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对科学文献数据识别结果的补充。[方法/过程]以科学网为样本来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用户好友链接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用户—跨学科好友用户关系网络;其次,基于学者博文筛选能够代表学者主要研究对象、问题或方法的研究主题作为知识节点,基于好友关系构建目标学科知识节点—跨学科相关知识弱关系网络;最后,构建合作潜力模型,识别最佳跨学科相关知识配对。[结果/结论]识别发现“高被引论文—生态学理论”“科研合作—波士顿矩阵”等是图书情报学跨学科合作知识组合,并分析它们的合作可能性与合作方向,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随着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入,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的生命周期,对于把握学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跨学科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改变以往以文献作者标注关键词、题名摘要抽取关键词为研究对象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学科文献与跨学科参考文献进行全文分词,构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识别模型,全面分析知识节点的影响力与共现强度,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以图书情报学“引文分析”领域为例,全文提取2016—2020年研究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引文分析领域不同生命周期的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具有不同特点:形成期不稳定生长;成长期创新发展能力较强,且外来知识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成熟期合作紧密,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是最稳定的外来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当前各学科领域文献增长迅速,迫切需要以面向“问题解决”的思路,从大量科技文献中抽取出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及其解决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领域知识演化研究。[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可应用于实践的低成本领域实体关系抽取方案:依托词嵌入类比的思想,仅从领域知识资源中提取的少量实体关系对作为基准即可实现关系分类。[结果/结论]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集上使用基于词嵌入类比方案的集成模型,抽取解决关系、问题层级关系、方法层级关系的F1值分别为82.33,81.49,74.81。最后,将集成模型应用于全量数据抽取实体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示了面向问题解决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演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铭志 《情报探索》2020,(3):111-116
[目的/意义]旨在为情报共享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方法/过程]检索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我国有关情报共享的相关论文,利用论文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工具Bibexcel建立矩阵,并通过社会化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以及NetDraw绘出图谱,针对关键词和论文来源的子网、密度、中心性、小团体进行分析。揭示了国内情报共享领域的关键词、作者合著、论文来源等社会网络关系,总结了我国情报共享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等。[结果/结论]指出我国情报共享研究发展路径包括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加系统的研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情报共享研究;深入军民不同领域间的情报共享研究。提出军事领域内的情报和社科领域内的情报进行共享是未来情报共享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探究技术的知识网络层次结构以及不同层次技术知识的复杂度,对于揭示知识网络的微观形态和分析拥有不同知识结构创新主体的技术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方法/过程]以美国USPTO专利数据库中Energy Conservation领域的专利数据为例,构建技术的知识—知识网络(Knowledge-Knowledge Network,KKN)和知识—地理二模网络(Knowledge-Geography Network,KGN),基于K-core分解方法对KKN进行层次解析,获得知识网络的基础层、中间层、细节层三层微观知识结构,利用基于反射机制的知识复杂度测度模型(Knowledge Complexity Model,KCM)探究KKN中各层技术知识的复杂度,并分析不同城市在该领域所表现出的技术竞争优势。[结果/结论]知识复杂度能够反映知识空间分布集聚特征和被复制、模仿的难易程度,且随着该领域技术创新发展而逐渐提高。知识网络基础层代表着一个领域核心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空间覆盖率和较低知识复杂度;中间层和细节层代表一个领域微观知识结构,具有相对较低的空间覆盖率和较高的知识复杂度,是挖掘一个领域新兴技术的关键层次。城市拥有更多中间层和细节层知识往往更具有较明显的技术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马翠嫦  吴育冰 《现代情报》2021,40(12):156-169
[目的/意义] 信息偶遇日渐成为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关于信息偶遇理论已建立若干标志性的模型和框架,但由于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的瓶颈,造成实证研究的困难与理论检验的不足。本研究试图以信息偶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结果为依据,探索该领域未来突破的可能与发展的方向。[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1995年至今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及相关引文数据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以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构建信息偶遇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20多年来国内外信息偶遇研究从理论探索到面向新环境和新技术的适应性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轨迹,既呈现出由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相关学科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图书情报学研究向相关学科扩散的趋势。计算机相关学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行为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为突破数据获取与分析的瓶颈提供方法参考;特异性的技术环境和信息使用情景的探索可能带来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究生物医学领域技术方法使用的增长模式,揭示用于表征技术方法的术语所固有的概念特征对其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采用《医学主题词表》词表E05分支术语表征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对PubMed 1975—2018年发表文献中的该类术语进行分析,对术语的词频变化曲线进行函数拟合,揭示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检验和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探究了概念类别多样性、内涵多样性、概念专指度3个概念特征层面对技术方法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呈现出倒U形、正U形、指数递增形、指数递减形、线性递增形、线性递减形6种增长模式;3个概念特征都会对领域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产生显著影响,与生物医学领域生命健康、疾病治疗、改善医疗保健等根本研究问题相关的技术方法更可能受到持续关注和使用。概念特征的引入考虑了领域背景以及术语间的语义关联关系,从内在视角解释了领域内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