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薛俊锋 《大观周刊》2012,(10):214-214
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语文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相似文献   

2.
拉卓措 《大观周刊》2011,(39):127-127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迅速的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囊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从享受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马淑梅 《大观周刊》2012,(17):223-223
小学语文新课堂标准给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之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把读的权利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给足,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小学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训练,语言文字训练要有依托,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小学阅读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郑燕 《大观周刊》2011,(46):87-87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朗读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是读起来了,教师们也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不足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怪圈现象。如果我们教师努力引导学生,那他们就能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并掌握方法,从而掌握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舂燕 《大观周刊》2011,(15):205-205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照有关的教学理念,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相似文献   

7.
徐彩虹  李庆琴 《大观周刊》2013,(12):158-158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朗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美,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陈晶莹 《大观周刊》2012,(17):192-193,15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摒弃烦琐分析和抽象的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且要努力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体验型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体验型阅读教学正是顺应了新课程的思想,它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让学生获得阅读的主动权,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文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学生积极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从体验型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渊源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将体验型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策略或方法提出,能为语文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希望能够籍此依托,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思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国辉 《大观周刊》2012,(22):199-199
语文教学中留给学生一定阅读的时间是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王洋 《大观周刊》2012,(32):267-268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自学新知。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四年级已属中年级,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抓好四个环节是必要的,这样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相似文献   

12.
李桂英 《大观周刊》2011,(27):200-200
阅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是新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杨丽红 《大观周刊》2013,(7):170-170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教师可加强词句训练,重视课前预习,加强学生阅读,设疑激趣,让学生广泛阅读,经此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要给予时间,让学生有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机会。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让语文教学多一些从容优雅,让学生从全文、段落、字词等各个方面进行自读小陪。目的是让语文教学回归到多元、感性的本真,尊重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丽 《大观周刊》2011,(18):197-197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陛的学科教学。设和展示最佳的阅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樊成龙 《大观周刊》2011,(34):177-177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应试为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实践的能力有所削弱。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个难题。我们对于传统的阅读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在教学的内核要求上对于高中生的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冯杰 《大观周刊》2012,(16):186-186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一颗内角的方法带动课外阅读,以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践等措施,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杨龙沧 《新闻世界》2011,(9):247-248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生动。为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