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更加广泛地使社会成员认同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升开放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在文化交流与积极推广、文化品牌与优质服务、文化传承与树立自信等三方面提升开放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在开放大学的建设中,积极推广和促进文化交流,以优质服务创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开放大学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英国开放大学作为世界远程教育的成功典范,在教学模式、资源建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文章对英国开放大学的总体概况、教学模式、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等方面情况作了介绍;从明确定位、扩大开放、树立品牌、加强建设、完善服务等方面对如何建设开放大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力抓好开放教育试点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电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建设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规程教育的开放大学;做好两大命题-加快开放办学和教学现代化进程;实施6个项目-即“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课程资源建设”项目、“教学信息传输系统建设”项目、“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项目、“为‘三农’服务”项目、“为终身化学习服务”项目。其中,重点实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深圳”建设的视角考察城市文化建设与开放大学建设的关系,认为深圳在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新用人机制、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深圳开放大学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针对广播电视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深圳开放大学,应该从培育开放大学精神、构建开放大学管理制度、形成开放大学文化符号、铸就开放大学文化品牌、丰富开放大学文化媒介、引领城市文化发展方向等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性",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精神家园建设,促使学校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开放大学学生缺乏校园归属感,开放大学"大学精神"缺乏鲜明特色等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州电大文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依托开放平台,融合职业文化;提升开放平台,融合与传承电大文化等建设开放大学精神家园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职能的发挥。广播电视大学文化缺失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载体支撑力薄弱,充满行政化色彩。建设开放大学,就要正视这些不足,强化办学理念,增强文化自觉;加强内涵建设,树立文化自信;坚持特色办学,打造文化品牌;建设独具特色的开放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统一整体,其品牌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国家开放大学本身层面,而是应该把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纳入统一规划。本文从分析开放大学学生的"组织属性"出发,重新阐释了国家开放大学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影响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的关键变量进行了筛选,描绘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成长轨迹,给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品牌建设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质量文化是推进高校质量建设的内生原动力。转型发展中的开放大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内涵建设和自主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社会形象塑造和品牌创造,提高社会认同度;有利于构建具有特色的开放大学文化,完善开放远程教育文化建设。要着力培育开放大学质量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营造质量文化建设氛围,使对质量的追求、对质量的承诺和信守成为开放大学人共同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开放大学作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其立德树人的责任更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大,需要开展积极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常州开放大学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探索:积极实施"双导师制",履行教书育人的本职;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彰显人才培养的优质;扎实建设学生文化,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将开放大学的建设提上了日程。而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院文化建设、虚拟文化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但是现阶段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网络文化、校园文化、服务文化等角度出发,探析促进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月12日,以“加强岗位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主题的陕西电大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我校郭杜校区教学楼第三阶梯教室隆重召开。省校党政领导及双代会全体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南校党委副书记、大会执行主席赵剑主持。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振龙作学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学校的三大主要发展目标一是推进陕西开放大学建设,二是完善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的职业人培养模式,三是做强非学历教育。报告提出了2012年八项主要工作任务:着力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提升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能力;优化系统结构,切实增强系统活力;以实施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教改项目为契机,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功能;办好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强力推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不断完善“双主体”职业人培养模式;打造非学历教育培训品牌,服务学习型组织建设;扩大科研工作开放度,提高科研实力与影响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2.
把开放大学定位于"企业",从公共关系视域入手,以SWOT分析法分析电大的优势与劣势、威胁与机遇,提出理顺组织关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化流程管理、打造个性化平台、构建支持服务文化、永远保持开放等六项措施,重视品牌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实力赢得市场,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各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上,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具体讲,就是在媒介责任担当方面,非常重视"导学支持服务上的平台建设媒介责任担当"、"教学支持服务上的情境创设媒介责任担当"、"助学支持服务上的会话协作媒介责任担当"等职责的履行;在公共责任担当方面,非常重视"项目支持服务上的社会公共责任担当"、"教育支持服务上的社群公共责任担当"、"公共支持服务上的社区公共责任担当"的职责履行。它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是:只有立足大众传播媒介,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才能确保我国开放大学成功担当起远程教育的社会责任,并藉此形成自己的校本优势。  相似文献   

14.
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既是一种政府行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经受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因此有必要对广东开放大学所面临的开放教育市场竞争环境进行结构性分析。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发展竞争战略应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搭建开放教育供应链条、"学分互认"的开放教育服务平台以及系统内部运行控制管理机制,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开放大学品牌。  相似文献   

15.
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播电视大学即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为例,基于对机构调整、建设示范基地、打造品牌项目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提出强化服务指导功能,协调推进全市社区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彰显高职文化的品性与价值,提升高职教育的文化软实力。当前高职院校在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着"无的放矢"、"过程脱节"、"本末倒置"、"急于求成"、"虎头蛇尾"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定位、培育与传播等策略分析,确定核心优势项目,挖掘项目核心理念,提升品牌价值形象。  相似文献   

17.
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大试点项目,是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不仅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一项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促进地方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是一种基于机制创新的积极尝试。近年来,常州市政府着眼于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服务,开展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常州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并从认识、实施条件、过程管理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任。阅读推广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正面临着信息化场域下文化传播载体的挑战,如何开展多元化阅读推广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使命的重大议题。基于此,分析高校图书馆多元化阅读推广服务的内涵与特点,透视当前高校图书馆实施多元化阅读推广服务面临的新变化,并积极探索多元化阅读推广服务的新路径,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9.
建设开放大学是我国重大教育决策。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市县开放大学作为当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平台,是省级开放大学服务全省、派出管理、考试服务和资源共建共享的中继站,必须按标准设立,按规范运行,在专业建设、课程(项目)开发与管理、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学辅导与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体现着学校所信奉和执行的文化价值体系。加强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开放教育内抓质量、外树品牌的内在要求。台州电大以三个保障为基础,充分发挥IPTV宽带电视、网络平台、实体校园文化活动映射平台三大载体的作用,努力丰富网上学习资源,在校园内外和网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具有开放教育"网络学习文化"特色的"远程文化"品牌。着重建设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网络学习文化、服务文化,提升"远程文化"品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