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健将基本上都是科学主义的信奉者。作为这次运动的主将之一的胡适,提出了历史的文学进化论,消解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存在。同时,他的实验主义文学观,又为新文学的建设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论。无论是进化论还是实验主义,都打下了自然科学的深刻烙印。科学主义是胡适文学观的本质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是胡适倡导文学革命最重要的理论支点之一。青年时代的胡适不仅通过严复的翻译、梁启超等的著述接受了西方进化论思想,还继承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哲学中朴素的进化论思想。胡适用进化的方法去思考、去研究中国文字和文学问题,并以中西文学史上的文学进化为根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相关主张。同时,他还以创作实践—白话新诗《尝试集》证明了自己的主张。以白话取代文言,以白话文学为正宗,不仅颠覆了一个旧的世界,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适应并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然,胡适将进化论借用在文学上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有着庸俗化、机械化等弊端。  相似文献   

3.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一九一七年,他和陈独秀等人发动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运动,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场运动,标志着传统文学观念的彻底转变,也反映了中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如今,“文学革命”已经过去了七十年,胡适先生逝世也已二十五年了。但是,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一直未得到社会公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史家,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历史,而不应该依凭单一的思维模式去框套所研究的对象。本文宗旨,试就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贡  相似文献   

4.
进化论在19世纪中期被引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演变和重构,它的作用和功能被逐步提升,它的适用领域也在逐步变化,最后在文学领域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成功。其中,严复、梁启超和胡适是进化论进入文学领域的三个关键人物。严复立足中国自身借用西方的先进思想来进行思想上的启蒙,力图用生物学的生存规律来警醒国民,达到拯救中国的目的。梁启超作为少数接受了进化论观点的维新派代表人物,试图把进化论与其政治变革结合起来,把进化论上升到一种世界观,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他对进化论的重构和提升,深深影响了新一代知识分子。胡适在严、梁的进化观基础上,又接受杜威的的实验主义方法,在新文学革命中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使进化论演变为革命的文学观。在文学领域,进化观真正得到了实践上的运用,文学革命的巨大实绩证明了文学进化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是现代中国第一份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思想类刊物,它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无论是陈独秀"欧化(西化)"主张,还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都在最大限度地吸收新的信息,其宣扬的人道主义、进化论和科学主义,刷新了中国人的思想.文学进化论是<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的一个基本理论,在其影响下,写实主义不但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思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手法,推动了一批新文学作品的产生,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营造了良好的时代氛围,提供了坚实的社会思想基础.考察新文学,从主题内容到语言意象,从创作方法到形象系列,从文学观念到思想形式等,无不或隐或显地受到"科学"的巨大影响.由此,<新青年>所倡导的科学主义成为现代中国写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6.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来审视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文学“随时代而变迁”,所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不但高度重视文学形式和语言工具的发展变迁,而且充分强调文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记载,反映时代的社会生活,奠定了新文学的写实主义基础。胡适同时还从文学进化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文学革命的思想主张,认为白话文学是文言文学的进化,必定优于文言文学,从而替代文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催生了新文学。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比较论证了胡适、周作人早期的文学革命观、文学理论渊源、文学研究方法论。文章认为,在文学革命观上,胡适侧重于从文学自身谈文学革命,周作人则侧重于从社会、政治方面谈文学革命;胡适文学理论源自进化论、周作人源自人道主义理论;在文学研究上,胡适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周作人主张“宽容”,否认研究的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8.
进化论思想是近代以来寻求富国强民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理论的选择性接受,它是中国文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支撑,同时更是文学革命的有力宣传工具.胡适倡导文学革命,一定程度上是受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中外文学自身发展演变以及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进化论在胡适新文学观念的提出、传播和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在充分肯定进化论对新文学的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其在文学革命中的真正地位.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文学进化论的宣扬者,但他们对于进化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阐述视角、表现特征和理论渊源。胡适的文学进化论侧重于文学形式,认为文学进化实质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周作人认为文学进化应当更突出内容和思想的革新,落脚点在"人"上。胡适文学进化论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历史"的观念,突出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是胡适论证其文学形式变革的思想内核;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论聚焦于"生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等,都是从生物本体出发的。胡适的文学进化观源自杜威的实验主义,带有浓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更接近于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进化理论;周作人从生物层面阐释"人的文学",则更接近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另外,周作人的文学进化观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基础上,吸收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思想,从而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以上三方面差异,导致"五四"时期胡适与周作人文学观、思想观的部分错位与分歧。  相似文献   

10.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对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评论,一直存在一个极大的矛盾,大多数论者都一致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只是一种形式革命的主张,忽视文学内容的革命,因而只可能属于一种改良主义的革命。但是他们的观点不能解释当时的历史现实,为什么这样一种被他们评价极低的形式革命竟发动了一场深刻剧烈的文学革命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完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拨乱反正的任务,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一些论者对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作了重新评价,他们一反前人的结论,认为胡适的文学革命主张主要不在形式革命,而在于文学内容的革命,这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其思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进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5.
胡适关注语言工具的变革,建构起白话文学理论;周作人重视文学实质内容的更新,形成"人的文学"观.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是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来源于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革命的态度上,胡适属于温和派;周作人更深刻、激进,但也有宽容的一面.总的来看,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中,胡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文字改革",周作人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思想改革".二者在新文学运动中具有彼此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17.
胡适关注语言工具的变革,建构起白话文学理论;周作人重视文学实质内容的更新,形成“人的文学”观。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是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来源于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革命的态度上,胡适属于温和派;周作人更深刻、激进,但也有宽容的一面。总的来看,在五四新文学革命中,胡适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文字改革”,周作人迈出了关键的“第二步——思想改革”。二者在新文学运动中具有彼此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胡适曾经反复强调,他的文学革命思想来自一个历史进化的态度,“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则是其“基本理论”。这一新观念给当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顿使天地变色,美丑重新评说,原先所谓“宇宙古今之至美”的文言文成了“妖孽”,而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文反而奉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因此,探讨胡适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成因,是了解胡适文学革命理论来源的重要环节。“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产生于1916年2-3月间。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中明确表示:“民国四年至五年春间”、“那时影响我个人最大的就是我平常所说‘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该文概括比较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鲁迅与胡适,两人的有关受教育、读书治学、各自成就的异同和侧重领域。鲁迅较多地接受老子、庄子、屈赋和魏晋文学等传统文化影响,也多受尼采、拜伦、雪莱、歌德、托尔斯泰等的影响;其成就主要在小说创作和杂文创作,鞭挞国民性病根,揭露其弊害。胡适较系统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史方面的熏陶,接受杜威等的现代哲学思想;主要成就在于提倡文学革命,注重现代教育和治学方法,其治学所涉范围较广。此外,文章还概述两人相互之间的文字交往和互相评价。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东西杂糅、内承外引、文质并重、超越本体的思维模式指导下为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存疑主义以及杜威的实验主义的特殊意义,使之成为中国人进行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一种可能的方法,在丰富文学主张与文学发展路径的同时,拓宽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涵盖范畴。他以纵横交错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给现代的中国文学定位,多角度地探讨文学的复杂本体,有力推动了文学观念、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深入发展。他注重从社会发展的线性历史观入手,强调文学发展线性直进运动特点,主张建立表情达意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