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的倡导者认为,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1〕。笔者拟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辩课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期望广大教师认同辩课形式。〔教学实录〕诸向阳老师执教过《特殊的葬礼》一课,以下是组织因为……所以……训练的教学片段〔2〕:师:课文哪一段讲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的瀑布  相似文献   

2.
2009年,网友“叶老师”在“人教论坛”针对江苏名师诸向阳执教的《特殊的葬礼》一课,真诚的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质疑,同时抛出了“辩课”的提法,一时间“辩课”成为了教研界的热词。所谓辩课,其实是针对评课而言的,一个“辩”字展示了这种研课模式的精髓,必然有思维的交锋,必然有观点的碰撞。这跟传统的和风细雨、一团和气式的评课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辩课是时下小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时间风生水起.掀起了一股热潮。辩课摒弃了以往评课中“3+1”的原则,(即三大亮点加一小建议)改变了“我说你听”的单向活动形式.通过教师双方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给我们带来的是双赢,加深了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辩课带我们走进了充满活力的教研,我认为实效的辩课要经历“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在成都七中嘉祥学校聆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课.在课上,不仅领略了王崧舟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见识了其摒弃浮华,坚持返璞归真的语文态度.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扫语文课堂的浮华,整节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更没有教师凸显个人的表演,语言平平实实,教学环节简简单单,仅通过“读文”、“辩斗”、“写话”三个简单的教学环节,就把语文课该有的东西都蕴含其中,“听、说、读、写”样样落实,处处均见语文真功夫.语文课该有的“味”洋溢其中,值得人品味、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的倡导者认为,“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笔者拟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辩课”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期望广大教师认同“辩课”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仅选入了三首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李清照的《如梦令》,另一首则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三首词分别设置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近期,孟晓东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深度辩课。笔者作为执教者,深有所悟。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师》2012,(11):F0002-F0002
2012年4月27日,“辩课”第六站走进了湖北仙桃市实验小学。仙桃实验二小刘华老师执教了“面积与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F0002-F0002
2012年4月1日,“辩课”第五站走进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两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分别由李军老师、徐斌老师执教。两堂课呈现了不一样的而貌:徐老师的课轻灵、细腻、流畅,李老师的课则稍显沉闷,也不够流畅。在上渫间隙,现场老师感叹“徐特不愧是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而对李老师的课则多以“设想很好,落实欠缺”来评价...  相似文献   

9.
辩课是时下小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时间风生水起,掀起了一股热潮.辩课摒弃了以往评课中"3+1"的原则,(即三大亮点加一小建议)改变了"我说你听"的单向活动形式,通过教师双方充分地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给我们带来的是双赢,加深了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的理解,真正促进了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方式,为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和基层学校广为推崇,说课已被教师们视为一项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教研形式。遗憾的是,说课活动历经十几年的沿革,并没有深入到校本教研中,却泛化成各种规格的竞赛,其实效性大打折扣。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义乌市教研员叶立新针对当下说课、评课的弊端而探索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自2009年开始,各类教育报刊刊载其基本理念与案例后,便得到教育界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宋小飞老师执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后,教师们反响很大,我校语文教师针对这堂课中备受关注的几个问题开展了一次辩课活动。词汇积累,是否合适?[教学实录](揭题、质疑、初读课文后)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基于目前基础教育教研活动模式的枯燥与低效,全国多数地区兴起了"辩课"的大潮。所谓辩课,即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当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1]辩课是从我国教育实践自发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是对传统教研模式的范式突围。然而辩课之后,参与人员的思维是不是在结束的那一刻立即静止了?是不是激烈辩课的告一段落,就意味着教师教学收获的结束?如何将辩课教研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复盘式"评课是一种基于事实、基于合作、基于研究的新型质性评课范式。它克服了经验式评课的主观性,改进了定量式评课的繁琐,既有对教学事实的真实回放,又有对教学行为的溯源归宗;既有对教学过程的清晰审视,又有对教学改进的深度思考;既有评课者的他者立场,又有执教者的教者立场,因而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教者的设计意图、课堂的真实面貌,执教者、听课者和评课者都能在议课、辩课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4.
“说课”是近几年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新兴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说课可使执教者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过程,也有利于听(评)课者更全面地了解执教者的教学行为,正确评价教学得失。所以,说课对于专题研究某一问题的教学,培养学者型的教师群体,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课就是依据教学大纲、课本,运用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把一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我应澳门广大中学邀请,在初一丁班上了一堂文言文教学的公开课,讲<两小儿辩日>.该课的第一课时由广大中学教师执教,内容为朗读与翻译;我上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6.
崔云宏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师教得扎实、灵活,学生学得积极、投入,教学效果明显。一、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两节课上,崔老师努力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局面。这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讨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以及  相似文献   

17.
去年以来,我班开设了数学“解疑辩答课”。它成了学生责疑问难的“自由市场”。解疑辩答课的时间一般放在单元测验前后。辩答题的来源主要有: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错题,学生的即兴提问。在解疑辩答课上。我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评课的失效性一直影响着教学研究的效益,一种更有效的评课方式——辩课应运而生。辩课作为更加强调开放和参与,更加强调民主。更加强调独立思考的一种教研方式,需要平等的姿态、质疑的精神、变革的风姿和建设的态度。在辩课时,教师应恰当地运用仰视、平视、俯视的视角,切实促进教研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落下帷幕,笔者在观摩了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大学附中杨璐老师执教的"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之后,上了一节同样课题的市级公开课。从备课、磨课、研课,再到上课、洗课、翻转课堂,一直努力寻找各种关系的平衡点,一路问辩,一路成长。一、模仿与创新:感悟辩证否定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20.
"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