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军 《山东教育》2010,(7):14-14
一位富有事业心和贵任感的教师,大概总希望能给膝下学生留下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甚至无所不精的印象,以赢得孩子们的青睐与信赖。因为无法抓住孩子们的心,不能赢得孩子们的崇敬,也就必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会使一部分学生动起“舍汝而他硕”之念。而如何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进而赢得孩子们的“芳心”,却并不是一道简单的课题。相信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初登教坛的年轻人)为此一定伤过不少的脑筋。  相似文献   

2.
一位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大概总希望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甚至无所不精的印象以赢得学生的青睐与信赖。而如何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进而赢得孩子们的“芳心”,这却并不是一道简单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看过很多新闻报道,说如今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念及父母挣钱的辛苦,甚至很多孩子不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花钱时冲着父母狮子大开口。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建立正确的消费观,知道挣钱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呢?当学生进入四年级的时候,我认为是时候该和孩子们谈"钱"了。于是乎,我和孩子们开  相似文献   

4.
"贴"奖励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彩色贴纸,经常在一起比较谁手中的贴纸好看,有的孩子还把贴纸贴在手臂、书包、文具甚至脸上。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贴纸,我不禁想到:我为什么不把这些贴纸用到作业评价中,提高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呢?于是,我精心挑选了学生喜欢的绘有红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的小朋友读书时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让”字.这足足让我兴奋了一整天。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5课《看电视》。刚读完题,孩子们脸上就洋溢着快乐的表情.有的学生甚至就手舞足蹈地谈论起动画片中那些精彩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问题不在于学生是否上博客,而在于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该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就算孩子们不上博客,他们照样有其他的方式去表现,或者宣泄,甚至去“学坏”,所以,不要把博客看作什么洪水猛兽,还是那句话:堵不如输!  相似文献   

7.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从家中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废物利用的材料是必要的,既可补充课程所需的探究材料,又可让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关注生活中的物体,多了解生活中的科学。怎样让孩子们按时带齐探究材料呢?生的1难.处换。位现思阶考段,体小谅学家生长的和业余学  相似文献   

8.
谢嫦娥 《教师》2011,(6):109-110
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往往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些课上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尽管到了中高年级,字音、字形并非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了,但忽略对词义学习,或只是停留在轻描淡写地引导学生读读字典上的解释而已,缺乏对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的开掘,缺乏对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的品味、咀嚼,词语解读是难以在孩子们的心里打下烙印,因此,引发孩子们对课文内涵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9.
曾看到这样一条国外的新闻,有个匪徒闯进一家幼儿园,以要引爆炸药相威胁,向政府勒索钱财。整个世界都在为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而幼儿园里一位年轻的保育员却告诉孩子们,这是一场没有预告的游戏,她甚至把那个匪徒描绘成游戏中的一个角色。结果,直到事件结束,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保育员无法与匪徒抗争,也无法阻止这场灾难,她所能做的,只是在幼儿园里为孩子们铺展一场温馨的游戏。孩子们也许不知道这场游戏的意义,只有长大后才能悟到其中的人格内涵。由此,我想到了教育。有的教师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呵斥、威胁,…  相似文献   

10.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从家中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废物利用的材料是必要的,既可补充课程所需的探究材料,又可让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关注生活中的物体,多了解生活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今这批学生,已带了整整四年,孩子们各方面的表现都还不错:学习刻苦努力,上课思维活跃,活动能力也很强,参加比赛常获奖。唯一遗憾的是孩子们的作业。许多孩子做题时,题目要求常写不全,抄写课文时只见语句不见课题,扩词时遇上相同的两个字,常用“??”代替。虽三令五申,甚至罚做作业,但收效不大。着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2.
不怒自威,让学生看到老师的"严"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理品质和崇高的集体荣誉感,真诚地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不靠打骂,不靠呵斥,用规则约束其言行,用责任启迪其心灵,用真诚体现出班主任之严厉,会让学生接受而不是感到惧怕甚至是反抗,这就是不怒自威的结果。老师对学生的"严",不是冷冰冰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音乐"为宗旨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往往只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学中往往只是硬性地灌输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繁琐的理论知识,让孩子们去枯燥乏味地练唱歌谱,以为这样学生就能很准确地演唱歌曲,不会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了,从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可久而久之却往往会导致孩子们对音乐课的厌恶甚至是畏惧,特别是对练唱歌谱部分有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14.
猎奇,求异,表现欲强是孩子们的天性,这些天性使孩子们对学习英语有了兴趣,但也因为这些天性能使孩子们学习兴趣容易疲软,甚至消失。在小学“攀登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笔者发现活动教学是“攀登英语”教学的理念内核,它抓住了人的语言获得规律与儿童期学习与生活的共性。活动教学是激发培养保持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应有尽有,无忧无虑,是再幸福不过的。他们真的如大人们所说的那样,是时代的“宠儿“?一些调查资料也证明,少数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和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多疑固执、爱和成人作对,或随心所欲、语言粗鲁等,这都和父母忽视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有关系。平时,与学生交流中得知,他们最不愿去的地方就是家,甚至连放假也找理由不回家。让学生写的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很多学生流露出对家庭的厌烦,甚至恐惧。“家”应该是孩子们温馨的港湾,童年的乐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愿回家呢?这就涉及到亲子关系的问题。这里的亲…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学生讨厌作文、害怕写作文。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本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提出"四化"教学法,从而把握住孩子们的特性,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莫把“调皮”当聪明钟马福目前,在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大人们甚至老师们喜欢把企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的学生的“调皮”看成是聪明的表现;把规规矩矩、不惹年的孩子称为“老实”。以至于调皮和老实似乎可以囊括对孩子们的全部评价。其实,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对孩子们的健...  相似文献   

18.
教改者的“忏悔”与“中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还未亮,望着小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而且是越背越大的“包裹”走进学校大门时的背影,我的心里不时会产生几分怜悯和伤感、同情和无奈,甚至会体验到巨大的自责、内疚甚至负罪感。我们是不是把应该是整个民族承载的使命过早地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把应该是长辈们背负的重担和责任转嫁给了孩子们?是不是我们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而是当作壮劳力?更有甚者,由于我们错误的想法,使得孩子们屡次充当小白鼠的角色,而可爱的又是了不起的孩子们却一次次默默地承受着不可逆转的消极后果。由此我想起了课程改革,课改的本质应该是重新整理、编排、组合、分…  相似文献   

19.
张岩 《班主任》2013,(5):46-47
2010年高考临近,一次模拟考试后,班级学生成绩出现大幅度滑坡,大家士气低落,对此我很着急,不断地找学生交流,试图为班级注入新的活力。但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在那个被称为“高原期”的阶段,孩子们对于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已经有了免疫力。他们对于梦想不再执著,甚至开始惧怕高考。  相似文献   

20.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