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语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背景造成了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不同的文化认同导致了文化的不可译,但这种不可译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翻译方法得以解决。中文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无论是语言的结构层面还是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均存在着判若鸿沟的区别,这就导致语际的翻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性。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两个不同的层面展开不可译情况在中英文化不同系统中的表现研究,同时借助于相关的例子,展开细致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翻译生态环境存在的三种主要模因,即语言模因、文化模因和交际模因的生态差异度,并结合湖湘旅游翻译实例研究,挖掘可译度研究的生态模因理据,探索生态模因转化策略,实现不可译模因向可译模因的成功转变。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译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文化“走出去”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试行)》收录的河南非遗英译名录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的翻译方法和实现的翻译效果。认为音译加直译、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和音译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翻译方法,旨在保留非遗文化的异质性,为非遗名称英译统一术语、争取非遗名录英译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试行》的翻译经验,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提出非遗名录英译应遵循的三原则: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生态系统整体平衡以及维护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英语翻译不仅是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活动。猜译是一种艺术,在翻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猜译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活跃思维,增添乐趣,使译者摸索出英语写作的某些规律,同时还能加快翻译速度。猜译必须有其自身的依据,根据各种依据的猜译,才是成功的猜译。  相似文献   

5.
杨宪益和戴乃迭堪称翻译界琴瑟和弦的典范,然而二者在合译和独译活动中却体现出“和而不同”的鲜明特色。通过考察杨宪益夫妇合译和戴乃迭独译的译作,发掘其在译本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存在的“和而不同”之处:从两位翻译家的文化身份、话语权和翻译思想等不同角度,探讨“和”中存“异”现象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红楼梦》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英译版本来分析文化翻译的不可译性,说明文化翻译所导致部分文化信息的流失或者误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点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探讨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的现状和改进途径,以期引起对规范地方性产品外宣英译的关注,提升外宣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强化语言翻译服务、语言支持性服务和行业领域的语言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译学研究中译论脱离实践的倾向及对策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一流翻译理论家的实际翻译能力的观察 ,探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涉及逻辑性、模糊性、衔接、重复与重叠、平衡、文体等领域。笔者认为 ,对翻译微技巧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出比较富于规律性的翻译原理。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上有着优秀的翻译传统,但无论译籍多么浩繁,译论多么丰硕,译事之难都始终困扰着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译事主要难在三点:一是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常常使译者无所适从;二是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及文化两个层面的差异总是让译者在理解与表达时举步维艰;三是由于翻译本身的复杂性,养能译之才便成了古今中外学界及译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穆旦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在"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方面做到了恰如其分,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互文性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我国古代译场的合理性及其启示意义。古代译场分工明确,组织严密,所译经文质量颇高。我国当前的汉语典籍英译可以借鉴古代译场的组织与运作方式,成立专门从事典籍英译的机构,以提高翻译质量,促进华夏文明在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王佐良诗歌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巧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王佐良先生独特的选材观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适者生存"、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与翻译的生态环境、"神似"原则与语言维的转换、译诗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维的转换和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与交际维的转换等五个层面发现,王佐良先生的诗歌译论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许渊冲汉诗英译中文化翻译策略的分析,展示了文化翻译策略与译本接受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翻译家的生命价值和许渊冲译作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图式理论得以付诸实施.从文化图式可译性的三种对应法的角度,即A-A、A-B、A-Zero三个角度,来阐述其在公益广告翻译中的应用,为今后涉及文化的翻译提供借鉴,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变译是英语翻译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农业英语翻译也不例外。变译理论摆脱了全译的局限性,强调译文与读者感受、目的语的特点互相匹配,这也是今后翻译所要努力的方向。文章以变译理论为基石,探析农业英语翻译中出现的变译现象的类型,并且从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来研究变译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期能够有助于农业英语翻译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中外农业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它具有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博物馆中的藏品更是外国游客了解我国历史文明的桥梁。因此,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了徐州博物馆公示语的英译现状。分别从语用型翻译失误、语言型翻译失误、文化型翻译失误三个方面来指出存在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博物馆公示语英译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我国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新词不断涌现,新词的翻译没有特定的翻译模式或可以借鉴的翻译方法。本文试以关联——顺应这一翻译理论为依据,对汉语新词的日译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对新词内涵的透彻理解之外,还应在具体语境中选择最有利于译语读者获得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既要使译语最大程度地向原语趋同,又要策略性地顺应译语的语言结构及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8.
导游词集中展现了特定民族丰富物质精神文明文化风采,在中西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其涉及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民族思维审美习惯和语言文化传统,导游词的高效翻译实践充满挑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当下译界通常把导游词作为“呼唤型文本”进行翻译处理。而从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视角出发,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文化分野模型则能提供更契合导游词本质属性的翻译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导。文本信息量的调适、文本信息意象的类比转换等策略都能有助于调适文化语境,从而最终使得导游词英译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功能理论认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明确、译本须遵循固有的行文格式、是一种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典型汉译英译例表明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以译文功能和读者期望为导向,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表层语言的束缚,创造性地运用以归化法为主的套译、增译和省译等策略,这样才能译出专业规范的文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普遍性翻译理论和技巧知识外,更是要在教学中导入审美观,注重对学生进行译艺意识的培养。译艺是翻译过程中展示审美观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翻译活动的至高境界,充分表达译艺中的意境美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个重要范畴,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