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论述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工具——概念地图。文章从论述概念地图的定义、构成和特征出发,讨论了概念地图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概念地图支持学习的优势,介绍了概念地图的模型和概念地图的制作方法,论述了概念地图作为学习工具在学习中的意义和应用。文章认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发展学习者独立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地图及其制作步骤 概念地图也叫"思维地图"或者"思维工具".概念地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学习制作一个好的概念地图,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一是确定中心主题.确定你希望利用概念地图理解的问题焦点、知识或概念,并用这个焦点主题作导引,找出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概念,并罗列出来.二是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指出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概念地图是一种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文章在介绍了概念地图的定义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概念地图在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阐述了制作概念地图的心得及启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A4):133-134
地理科目依旧是当前高中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受到了师生重视。概念地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如何利用概念地图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利用概念地图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养成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概念地图的定义、要素和类型,以及概念地图绘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步骤,并结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论述了巧妙利用概念地图来组织教学过程,优化中学地理教学,发挥其在帮助学生识别和记忆相关概念,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地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介绍了知识地图的相关理论,描述了知识地图的建构流程,阐述了基于概念权重算法的知识地图自动生成方法,引入实例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杨敬伟 《考试周刊》2014,(78):120-120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概念地图应用到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其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本文主要对概念地图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作用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推动地理教学中概念地图的应用,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虽然概念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认可,但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少,尤其在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应用案例鲜有报道.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对概念地图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文章认为,概念地图应用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对教和学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概念地图是一种知识的图形化表征,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本文阐述了概念地图在组织电工概念、·引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教材中常常运用大量的图表来表达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地理高考中要求学生能判读地图比例尺和地形剖面图、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等,对学生的地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具有语言和文字无法代替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用好地图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地方人"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认识的结晶,它记录着"地方人"生存、繁衍和发展历史进程并已经融入"地方人"的生活,每一个"地方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地方性知识的烙印。它对"地方人"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面临退出"地方人"的生活,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困境和危机。传承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果到过程--论知识观的转变与我国新课程目标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建立:如果知识是客观而又普遍的,那么,这种静止、绝对的知识观所导向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结果性课程目标。而当前,人们对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提出了质疑,认为知识是相对的、局部的,知识更多地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意味着课程目标应由重视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我国新课程所确定的过程性目标也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判断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新的视角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人的关系世界来看,所谓人的关系主要是指人的生活世界的四种对象性活动:即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未来心态。因此,大学生要有足够的信息来源以便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来保持与人的关系世界的和谐;二是知识信息的处理标准,所谓知识信息的处理标准是指大学生快速拥有加工、处理、整合、创造知识信息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班华 《学科教育》2011,(1):21-25
"民间教育学"是非官方的、未进入科学化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制度化的教育实践系统的,以观念形态或实践形态存在的教育学知识;流传在民间的原初的、朴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其存在方式类别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民间教育学"的基础之一是"民间心理学",包括可以相互转化的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民间教育学具有育德、益智、审美等教育价值,反映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教育经验;传承人民的教育智慧,支配人们教育活动。民间教育学学习可直接学习显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化,学习他人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学习中宜采取分析的态度和方法,吸取其合乎科学的内容,舍弃陈腐的落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哲学之我见     
哲学的本质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哲学思维的特点是反思、批判、超验的思维方式。哲学不是科学,甚至不能提供知识,但是哲学可以启发人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教人学会不盲从。真正的哲学不是教条,不是以绝对真理自居,而是自由的学问,不是束缚人们的思想而是解放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经济 ,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储存、消费、使用之上的经济。因此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劳动便呈现出与工业经济时代不同的特征 ,从而使传统的就业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主要表现在 :(1)在就业结构上 ,由工业经济时代从事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为主 ,向从事知识与信息的生产者与服务者为主转变 ;(2 )在就业机会方面 ,由相对减少向直接创造转变 ;(3)在就业模式上 ,由传统欧美模式向柔性化、人性化的知识型就业模式转变 ;(4 )在就业观念上 ,由重岗位、重时空向重自主发展、重人性化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盲文在特殊教育专业必修课中占有重要地位。盲文是盲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是盲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手段。盲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教育离不开盲文,如同健全人离不开普通文字一样。学好盲文是加深对盲人的了解、加强与盲人交流、胜任特殊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条件。掌握这项技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掌握了合适的方法之后,我们就很容易掌握这项技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同学共同来摸索经验,共同来学好这门技能课。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徒制”走向现代,得益于“工业革命”和社会职业发展的推动,也是“知识革命”和教育自身发展之使然。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经济学逻辑”和“知识论逻辑”。现代职业教育的知识论基础,就是人们认识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知识体系的存在,而传授“程序性知识”需要“工作情景”。这样,真实、模拟、虚拟情境和...  相似文献   

19.
Louisa Allen 《Sex education》2013,13(2):109-122

In rethinking what is theoretically conceived as a 'gap' between what young people learn in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what they do in practice,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the need to comprehend young people's sexual knowledge from their own conceptualisation of this. Drawing on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research with New Zealanders aged 17-19, young people's own understandings of their sexual knowledge are explor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how young people in the study conceptualised sexual knowledge in two ways: as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secondary sources such as sexuality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gleaned from personal sexual experience. Hierarchies were evident within and between such types of sexual knowledge, in terms of the status young people afforded, and the interest they displayed in them. The type of sexual knowledge young people were most interested in, and which they identified as lacking in sexuality education, centred on a 'discourse of erotics'.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is discourse within sexuality education programmes might offer one way of closing the knowledge/practice gap, by raising the status of sexuality education's messages for young people and drawing this information closer to their lived sexu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0.
在明确"好奇"和"批判"是构成知识创新两大基本要素的前提下,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要求,指出当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审视、完善和发展,因此,"批判"精神与能力的培育,就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