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高职高专"专升本"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实施"专升本"这一举措,无论对社会、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十分必要.同时,笔者针对目前在"专升本"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瑾 《华章》2010,(12)
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本文将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操作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业与评价"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作业与评价"调查的分析,论述了"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作业与评价"这一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确有成效.针对"作业与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完善"作业与评价"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4.
黄仁宇以"大历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审视,主要表现是:对中国近现史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评判;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历史定位.在"大历史观"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的长期革命",它与唐德刚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有相通这处,具有积极意义.黄仁宇还主张以财政税收作切入点,重修中国近代史,并提出四项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立学校、公共教育等概念新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通过梳理公立学校及其相关概念演变的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公立学校是国家拨款建制、政府经费维持的学校"这一基本观点.时下,人们对公共教育概念众说纷纭.我们应当把握公共教育的基本尺度,公立学校与公共教育在本质与内涵及其外延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净恩 《职业技术》2005,(7):30-32
每次采访前,我都有为采访对象"画像"的习惯.当然,这只是根据事先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脑子里来一番不用纸笔的创作.每回"画"完像,待见到采访对象之后,我又习惯性地在心中暗自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我"画"得挺准,便觉得采访也顺利、容易了许多.有些时候,则会沮丧地发现"画中人"与现实差得很远,每逢这时,难免就要调整采访计划了.采访莫言迟(化名)这一次,我就又把像"画"错了.  相似文献   

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描绘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论却不同.它对我们学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有较大的启示,本文对此内容的常见错误来一次大会诊,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在初中难以理解的一些原因,介绍了复数的乘法法则及几何意义,并由此对"负负得正"给出了几何解释.  相似文献   

9.
鲁兴虎 《文教资料》2008,(9):103-105
"差生"问题是我国目前客观存在并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给予了关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论述了国内"差生"问题的研究历史和概况,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差生"问题的未来研究趋势和走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近来阅读弗赖移塔尔的教育名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以及相关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对"再创造"思想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下文阐述对这一思想的一些新认识,提出实现数学有效"再创造"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教育>自去年第6期开始的关于"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是符合当前中学校园生活实际的,是有必要的. 笔者从事青春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涉及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此外,作为首都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曾随团到发达国家考察,对那里的青少年教育进行过一些了解.通过纵、横的比较与研究,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早恋"问题)形成了一些认识.笔者在此谈谈这些认识的梗概,参与<北京教育>的这一专题讨论,以便与教育界关心此专题的同仁们共同研究与提高.  相似文献   

12.
周欣 《现代语文》2006,(2):80-80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不少人认为鲁迅在这里用"似乎"、"确凿"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词语表达了他对百草园的特殊的怀念之情.其实,从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似乎"与"确凿"并不矛盾,鲁迅在这里也不是特意造了一个超出常规的句子.现代书面语中这种例子很多,如: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的义务教育法明令禁止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但当前, "重点班"和"实验班"却在一些中小学校,尤其在一些重点中小学校越演越烈.它助长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倾斜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本文利用教育社会学的观点阐述和剖析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民歌本都是中国的两种民歌,都是中国的文化,按理说应该和谐发展.然而近年来,两种民歌似乎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也进行了一些民间采风,针对这两种民歌的特点及现状等做了初步的介绍.旨在让一些声乐初学者尤其是学习民族声乐的同学对中国的文化多一些了解,希望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不参与工作的中国"NEET"族数量的日益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质疑也越来越多.在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职校毕业生.本文主要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现象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一稿多投"现象的表现、成因,指出:编辑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一现象.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在互联网上对此现象的监视,引导作者由被动研究转向主动研究,加大对"一稿多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现代性"这一概念,介绍了中国近些年来现代文学的研究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新成果.在对"现代性"进行追根溯源的评述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9.
在<庐山远公话>中,有一些无实义的词.本文选择了"阿"、"自"、"但"三个词作为代表,结合它们在文中出现的语境,着重阐述了这三个词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20.
"咬文嚼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文章时,对一些关键词语反复咀嚼、推敲、体味.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达到把握课文主旨的目的."旁征博引"指在理解课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这两种方法都很重要,既要"咬文嚼字"准确地把握字意、词意、文意,还要善于"旁征博引"不断地积累、充实、提高自己.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