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释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的关系,明确体力活动具有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进心理健康,促进社会融合和文化间对话等积极作用.通过制定体育政策,开展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探索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结合的路径,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社会生态学在体力活动促进研究中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并针对当前阳光体力活动、全民健身及建成环境研究的社会生态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建成环境是社会生态学下体力活动促进的物质保证,而阳光体力活动、全民健身等是社会生态学在体力活动促进中的文化保证.建成环境的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全民健身及阳光体育的健身文化建设、体力活动促进的社会生态学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仍然是现在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运动的演变及休闲特征论体育休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体育的概念、体育运动的演化与休闲关系以及体育休闲的特征、地位的分析,指出:体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休闲活动,体育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体育休闲是物质与精神统一、体力和智力的统一、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育休闲是参与性和观赏性活动的统一、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统一、灵活性和约束性活动的统一.它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认识体力活动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对近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当运动能够像预防心血管疾病那样预防和延缓AD的发生发展进程。降低AD患者跌倒风险,增加独立生活能力,且改善程度与体力活动水平成正相关。主要作用机制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萎缩甚至增加大脑海马回体积、促进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发生发展,减少β淀粉样蛋白肽沉积及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影响认知功能衰退或预防痴呆的体力活动量较低,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对AD有确切地预防和缓解作用,可采用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等多种运动形式。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有明确的缓解作用。探讨预防和缓解AD的最佳运动方式和最小有效运动量,对促进体力活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近30年有关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心脏病风险、婚姻状况、肥胖、家庭支持、医生对病人的康复运动建议等与体力活动的相关性越来越强;儿童时期自评健康状况、过去的健身行为、吸烟逐渐成为研究领域的新增变量;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考虑个体的行为选择,还要充分关注社会环境、社区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影响.今后研究中应加强对生命历程中体力活动跟踪的纵向研究,探索影响体力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实现有针对性的体力活动干预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6.
以2012年ACSM第59届年会Dr.Wolffe纪念讲座为切入点,对体力活动与骨骼健康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循证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有益骨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证据等级为中等,Wolff定律、机械负荷理论等为体力活动促进骨健康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现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体力活动临床指南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必须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机械负荷理论,从多学科、多层次探讨体力活动作用于骨骼的机械负荷机制和代谢影响;开展不同运动方式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不同人群有效运动负荷的研究;通过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可为体力活动促进骨健康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2012年ACSM第59届年会Dr.Wolffe纪念讲座为切入点,对体力活动与骨骼健康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循证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有益骨健康和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证据等级为中等,Wolff定律、机械负荷理论等为体力活动促进骨健康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现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体力活动临床指南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必须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机械负荷理论,从多学科、多层次探讨体力活动作用于骨骼的机械负荷机制和代谢影响;开展不同运动方式对骨代谢的影响及不同人群有效运动负荷的研究;通过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可为体力活动促进骨健康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面对我国青少年体力不足、体质持续下滑的现实问题,日本经验或可借鉴。首先,梳理了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发布的青少年体力促进政策,并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都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都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体力评估制度,但日本更注重饮食教育,且课外体育活动方式更多样。认为,我国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联动,加强青少年科学饮食教育和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旨在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体力活动对少年儿童生长和健康发育至关重要。以往研究表明,儿童体育活动积极性是形成并维持活跃生活方式必要的基础。过去25年来对少儿体育活动积极性的成因和相关因素的大量研究已为科研人员、从业者提供了在不同环境中调动少儿参与体力活动积极性的方法。在这些科研的基础上,旨在综述现有的理论平台和研究成果,思考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了解什么,并提出对少儿体力活动动机还应该做的十个科研问题。这十个问题涉及到较广泛的动机科研观点,包括将动机作为主观心理倾向,或作为人与环境交互影响的结果,或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政策的产物。希望这些问题能成为对儿童体力活动动机科研的新起点,从而能起到扩展概念思维和选定有意义的科研题目。同时希望这十个问题能帮助科研工作者完成促进本世纪少儿参与体力活动这一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所产生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对于情绪化较为突出的幼儿尤为如此.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保持持久和集中的注意,练习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并由此而产生较为愉快的情绪.反之,对于没有兴趣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则会产生厌倦情绪.兴趣是推动幼儿从事某种活动,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趋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可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