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高校学报创新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校学报在改革开放后的20余年时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传播理论、交流学术、促进科技、培养人才等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世纪的来临,高校学报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面临着出版产业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克服自身弊端的挑战,学报如何进一步发展,也成为学报界同仁所日渐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创新才是高校学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高校学报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面向企业办刊是工科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和平  周佩琴  杨勇 《编辑学报》2003,15(5):365-367
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挑战是工科高校学报改革的外部要求,适应高教体制改革、高校合并重组的形势是高校工科学报改革的内部要求,追求经济效益是工科高校学报改革的自身要求。从这3个方面阐述工科高校学报面向企业进行办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为要克服和解决改革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必须进行办刊体制创新,面向企业办刊,实现办刊的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联盟化、信息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改革的几点建议.系统论述了期刊的"审批制"和"登记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和科技期刊动态发展模式,科技期刊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我国高校学报的系统化整合和加强高层次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编辑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具有编辑和教师双重身份的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着学报编辑工作和高校教育改革带来的双重压力。文章分析了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成因,认清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缓解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拓展高校学报发展空间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高校学报特点和目前上网状况的分析,提出了扩大高校学报影响的途径.开设Web网站或者建立网上数据库,为高校学报与读者、作者交流提供了窗口,但这只能是等客上门;而利用电子函件列表,创办<高校学报导读>电子杂志,通过文摘和目录的形式向读者介绍高校学报最新发表的论文,这无疑进一步拓展了高校学报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孙涛  闵甜 《编辑学报》2021,33(3):344-347
高校学报是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强化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3方面阐述了高校学报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主要途径.旨在为高校学报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正名;同时以期引起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学报的正视与重视,加大对高校学报的支持与扶持,使高校学报能借建设期刊强国的战略机遇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学术刊物,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公布新的科技成就,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服务,也是所在学校对外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学报的质量直接影响期刊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葛赵青  刘杨  杜秀杰 《编辑学报》2005,17(2):148-149
分析高校学报的历史、性质和功能.认为:高校学报是由高校拨款,为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宣传交流的需要而自觉创办的;高校学报虽然也有销售,但在本质上具有宣传品的属性;讨论高校学报的改革,不能脱离高校办学报的目的而仅从学报自身的角度考虑;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正是高校对学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陈淑娴 《编辑学报》2006,18(2):134-135
对高校学报的历史作用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学报在科学发展史上发挥了3大作用: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学术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高校学报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专业性期刊的差别,高校学报目前宜继续保持其学术性、内向性和综合性的办刊特色.将所有高校学报均办成专业性期刊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开放存取提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影响力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葛赵青  赵大良  苗凌 《编辑学报》2006,18(2):144-146
简介国内外开放存取的历史和现状.根据高校学报的特点论述高校学报适合进行开放存取的理由,并提出了高校学报进行开放存取的构想:由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牵头,统一研究、协调学报网站的建设,推动全文上网,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分散储存-集中检索"模式的中国高校学报检索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钟琳 《编辑之友》2010,(12):107-108
游星雅女士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4期发表了<关于高校学报集团化发展模式的思考>(以下简称<模式>)一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高校学报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组建高校学报集团是学报改革的必然趋势"的观点并对"高校学报集团"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了组建"高校学报集团"的操作构想.  相似文献   

12.
岳广腾 《青年记者》2012,(26):45-46
高校学报是科研教学人员发表科研成果的阵地,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报的数量不断增加,高校学报编辑的队伍也增加了不少新成员。下面,笔者对高校学报编辑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谈一下个人体会。所需的素养1.政治水平。高校学报是宣传、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  相似文献   

13.
邓泽辉 《中国出版》2013,(13):34-38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术期刊,在我国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权威统计,当前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9873种,其中高校学报类期刊占1800种,在所有期刊中所占比重居为首位,已经形成了一个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特殊科技期刊群体。随着高校学报的发展,学报编辑人员在高校教育科研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高校学报即将改制之际,笔者对高校学报的工  相似文献   

14.
赵秋民 《出版广角》2016,(20):50-52
高校学报是科研人员发表科研成果的重要阵地之一,也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学报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也对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学报对编辑的要求,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应培养的职业素养以及培养职业素养的方法,试图从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修炼上寻找高校学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突破口,也为高校学报编辑的成长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黄英 《报刊之友》2013,(10):122-123
21世纪的到来,宣告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展示教学和科研的窗口,同时也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人类知识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及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十八大会议中对文化产业改革的要求和规划,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引起了学界注意,并展开了较大范围的研讨和论述。文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观照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解决上述现象的办法和措施,希冀能给现代高校学报编辑提供新的优化路径,以提升高校学报在学术、教书育人方面的影响力,促进国内文化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代表着高校的学术导向,已经成为所属高校的"一张烫金的名片"。当前,学报信息利用的网络化、学报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和学报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对高校学报提出了传输网络化、学报数字化和管理智能化的要求。特别对高校学报信息建设中的硬件、网络、信息、管理安全性的保障提出了挑战,应从建立技术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培养专业网络人才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对急于寻找改革方向的高校综合性学报改革提供借鉴,对具有代表性的、已经成功进行专业化转型的三种类型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的转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从新闻出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行业学会的鼓励和支持,期刊主管主办单位的认识,以及期刊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决心和行动的角度对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高校综合性学报进行专业化改革是高校综合性学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雪立 《编辑科技》2001,13(4):19-22
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政策改革的几点建议。系统论述了期刊的“审批制”和“登记制”,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和科技期刊动态发展模式,科技期刊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我国高校学报的系统化整合和加强高层次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编辑进修和继续教育制度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重点学科发展与高校学报信息行为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7-2011年5所林业高校重点学科科研成果在高校学报发布的概况,认为重点学科是学报品牌建设和优势保持的重要因素,重点学科信息流的方向是学报要关注和跟踪的重点;高校学报是构建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学报信息流的辐射范围影响着重点学科发展的方向和价值.重点学科与高校学报在建设过程中互相支撑,推动彼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报传播学术研究成果是建立在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使命上的,传播的学术研究成果越新,高校学报的社会作用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报对学术研究成果传播活动本身就融合了高校学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也是高校学报对社会的最为有用的贡献。高校学报要充分体现所传播的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必须优化学术研究成果,拓宽采集学术研究成果的路径。高校学报只有扩大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努力加速学术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才能充分发挥学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