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育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紧密相关的统一体,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体育教育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体育教育价值观,要充分挖掘体育专业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勇于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其对变化多端的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重视体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文化素质氛围,走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刘芬 《体育师友》2005,(4):34-35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的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学校体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性。那么,如何理解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呢,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落实到具体的专业研究思路上,就是对体能训练与智能提高的辨证关系及其机理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3.
徐才钢 《精武》2014,(4):76-77
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于我国人才培养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八到体育教学之中,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在于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的培养,同时也包含了学生思想品德等政治素质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小学是我国培养优秀体育队伍强大后备军的启蒙基地。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队的思想教育、技术训练工作,不仅对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电是为实现我国成为体育强国宏图、培育人才大军的战略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寓于体育教学与训练之中,正确处理好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巧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打下  相似文献   

5.
周翠红 《体育世界》2012,(12):27-28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让体育与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有机结合,相互影响、自然渗透,从而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行知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体育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体育教育起着指导作用。研究和探讨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构建科学化、合理化、实效化的新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促使其完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一门健与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活动,体育中离不开审美教育。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形式及作用、途径等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学校体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审美教育于学校体育中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健与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活动,体育教育中离不开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审美教育,能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19,(2):15-16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他的思想不再使教、学、做三者相分离,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做"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这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他的教育思想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进动力。通过阐述"教学做合一"思想与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的不谋而合、"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衣刚 《精武》2012,(11):36-36,38
经济时代使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而构成这一系统结构的功能环节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探索。本文就我国高校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的体育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健身功能与提高体育竞技功能的关系,及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体育教育整体化思想调整体育教学大纲,对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做为高等教育有机部分的体育,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其思想内容,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也源源不断地渗透到高等体育领域。本世纪末我国将跨入世界体育强国之列,其主要标志是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全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的目标和任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适应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关联及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扼,研究认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具有内在统一性;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消除他们的消极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及培育,最终归结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互相渗透,才能提高育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思想的主题曲。由此,审美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一味地练体能、练技术,忽视审美教育,则是教育界近年来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话题。美育与体育其实都是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也要从理论、实践上加强对体育教育中美育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校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形成的规律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加强思想教育与个性形成有机结合等问题的探讨,旨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知识考古学、历史分析法、文献解释学等理论与方法,立足人们对身体的认识,探寻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古希腊早期体育教育思想之自然秩序的信仰;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体育教育思想之生命整全的追寻;古罗马体育教育思想之世俗价值的实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之宗教神学的桎梏。它们存在共有的特征:从体育教育思想产生来看,体现为人之身体进入世界的方式;从体育教育思想倾向来看,则是以德性为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从体育教育思想呈现方式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认识的未分化性;从体育教育思想内容来看,体现为体育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古希腊到欧洲中世纪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构建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启示:激活和回归人性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原点;创新和回应体育教育实践需求是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生长点;不同思想的融合与借鉴是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并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要完成这几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就必  相似文献   

18.
以人才学、训练学等学科为理论研究基础,以竞技体育领域经典案例分析为依托,对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材规律进行审视与归纳。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材要遵循项目本质特征规律为前提,重视基础训练与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有机融合,遵循"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树立科学训练理念是成材的核心,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与文化学习教育的统一是竞技体育人才成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成功快乐挫折体育教学思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晰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体育中的挫折教育三种教育思想的关系非常重要。快乐体育与挫折教育是两种平行的教育思想,二者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成功体育的概念则更大,其功能可以涵盖快乐体育与挫折体育的所有要素,成功体育既是教育思想也是教育目标,快乐体育与挫折教育是实现成功体育的重要手段,快乐体育与挫折体育是实现成功体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蔡本初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1):42-42,47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以社会教育的长远目标为导向,制定学校体育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教育。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体育教育体系。这个体育教育体系要把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