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甹蘖"一词见于《方望溪先生全集》卷三《先天后天图说》:"山起西北,而脊脉皆东北行,其中鸟兽胎育,树木甹蘖,多在冬春之交,盖山气之萌养也。"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戴氏原刊本、清咸丰元年桐城戴氏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方望溪全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刘季高先生校点本《方苞集》均作"甹蘖"。我们认为,"甹蘖"一词于文义不合,当为"甹蘖"之误。《说文解字·丂部》:"甹,木生条也。从丂由声。商书曰:‘若颠木之有甹枿。古文言由枿。’"  相似文献   

2.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第一部韵文书是《切韵》(隋·陆法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西汉·扬雄)。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相似文献   

4.
刘道锋 《编辑之友》2011,(4):108-110
一"吊唁"溯源《说文解字》:"弔(作者注:即"吊"之异体字),问终也";又"唁,吊生也"。"吊"是追悼祭奠死者,"唁"则是慰问遭遇丧事的生者(即死者的亲属),可见,在古代汉语中,"吊"和"唁"是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语词。但在古代汉语早期,"吊"和"唁"都是单用的。"吊"单用表示"追悼祭奠死者"的意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在《左传》《国语》《论语》《仪礼》《周礼》《礼记》《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等  相似文献   

5.
许春颖 《出版广角》2018,(13):74-76,90
许慎在《说文解字》自序中写道:"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书中多处标注"阙"字,自成体例.现存《说文解字》中的阙疑问题前人没有深入研究,文章从传世文献及出土古文字材料出发,对《说文解字》阙疑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除夕之夜,吃罢团圆饭,少不了看夜戏。古代延续下来的这种节日文化传统,在现代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得到了集大成式的弘扬。于是,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送旧迎新的过渡曲,形形色色剧目的百纳品,年轮代换和人们增岁的咏叹调,难得的众望趋同的艺术礼拜,各种心绪理智的投射场。是否张扬了民族文化品格,或具有相当的文化品格,则是另一回事情。晚会上,信、达、雅者,有之;真、善、美者,有之;脏、滥、差者,也有之。倘说其中全无文化品格,似属不实之词;高雅者的奕奕神采、绰绰风姿,岂用品格形容了得。要说全有文化品格,像在吹牛撒谎;粗卑拙劣之作,非一个俗字说得清。文化品格为何物?当要推究一番的。品格者,整体素质、格调、结构、气韵表现之谓也。《说文解字》云:“品,众庶也,从三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得干脆利落:“人三为众,故从三口。”品具整体意味,字面上是交账了。《广韵·二部》断定品为“式也,法也”,《汉语大字典》称  相似文献   

7.
"大快朵颐"语本《易·颐》:"观我朵颐。"王弼注:"朵颐者,嚼也。"孔颖达疏:"朵是动义……今动其颐,故知嚼也。""颐"是腮,"朵颐"就是鼓动腮颊,咀嚼食物。清·赵翼《孙介眉招食鲢鱼头羹》诗:"朵颐且快我口父咀(fǔjǔ,咀嚼),碎首那顾他苦恼。"后  相似文献   

8.
若将刘海栖归入儿童文学创作新秀,那可真是有点委屈了他,早在20年前,他就以《这群嘎子哥》《灰颜色白影子》《银色旋转》《笔·肚皮·一个故事》《明天会怎样》《男孩游戏》《逃跑者和他的狗》等若干部长篇小说华丽出道了,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极具独创性的"刘氏创作法"。可是刚在儿童文坛上整出了一些动静的刘海栖,却一头扎进了少儿社日益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将正在兴头上的儿童文学创作竟然一撂就是二十年!  相似文献   

9.
"情同手足"意思是彼此之间的感情如同亲兄弟一样亲密。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例如陈明远《田汉不死》:"我(按,指宗白华)从通信中,介绍田汉和郭沫若相识,他俩一见如故,情同手足。"《周颖南文库·卷八·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抱一兄与我情同手足,生前他往往以上大情况告我,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刘绍棠《绿杨堤》四:"他跟叫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桌,两人情同手足。"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何谓题目?"题目是文章之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看到:题,"额也",目,"眼睛"的说法。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报纸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特别在当今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着手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质量,强化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对于增强报纸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让新闻标题成为"亮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  相似文献   

12.
《教坊记》是一部常为戏曲、词学研究家征引的古典文献,然关于作者崔令钦的历史资料记载却极为稀见和零碎,以致目今各种典籍对其生平的叙述仍很模糊,现考补一二,以俟贤达进一步详考。崔之占籍世系,《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博陵崔氏第二房"有崔令钦,知为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表列其祖"茂,袁州刺史",父"珽,合州刺史",兄"锐,起居舍人"。关于崔令钦的仕履行迹,《教坊记·自序》云:"开元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玉部"字作为研究的对象,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汉字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展现我国古代发达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三、法国的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者安德列·马森(Andre Masson)说:“哥本尔·纳德《意见书》出版的1627年,不仅对于法国,而且对于全欧洲,也是不可忘记的一年”,哥本尔·纳德的思想不仅给法国、也给英国、德国、乃至美国以广泛的影响。做为对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让我  相似文献   

15.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有现象.查阅古字典,"讳"在<说文解字>里释为"忌也,从言韦声"."避讳",顾名思义,就是避开忌讳.  相似文献   

16.
一、尺牍释名及尺牍文献的起源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七片部云:"牍,书版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牍,专谓用于书者。"先秦时《周礼》、《仪礼》中多有版、方之词,皆牍之谓也。当时的版牍多用于表示户籍和名籍。从形制而言,牍与册、牒、椠均有所不同:牍多用木质,一尺见方,而册(策)多用竹简,狭长,中间有编连的丝绳;牍与牒虽多用木质,但牍较之牒为厚,牒则为小木札,所谓厚者为牍,薄者为牒;椠与牍相类,但粗者为椠,精者为牍。由  相似文献   

17.
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最早地对中国语言文字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本文则主要从许慎的生平事迹、《说文解字·叙》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体制进行阐述,以此来窥探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加深后人对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最优秀的小说,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认为现代美国文学"盖源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同它媲美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对美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及其在美国文学上的重要地位。这部小说无论是从它的人物刻画、语言艺术价值还是思想内容来看,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09,(11):61-61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