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陪读老爹     
很多家长都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我没有“陪读”,没那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迁型陪读是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学生离开原居住地,进入乡镇或城市,在乡镇或城市中小学附近租房居住来长期照顾学生的一种现象。调查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从随迁型陪读对陪读家庭、被陪读学生和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家长理性对待陪读。  相似文献   

4.
农村学校家长陪读现象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学校家长陪读保证了农村学生的生活起居和交通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陪读家长因为陪读而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文化适应冲突加大,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造成陪读家长心理压力剧增。只有减缓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陪读的作用,促进陪读家长面向城镇的再社会化,真正实现家长陪读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分析了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学校家长陪读现象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学校家长陪读保证了农村学生的生活起居和交通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陪读家长因为陪读而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文化适应冲突加大,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造成陪读家长心理压力剧增.只有减缓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陪读的作用,促进陪读家长...  相似文献   

6.
近日,本刊连续收到一些学生家长的来信、来电,反映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学生在做作业时,父母多数都要进行“陪读”。对于目前这种“陪读”现象很多家长不知是否适当,不知是否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一些学校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县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日趋丰厚,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家长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择校将子女送到教育资源优厚的县城学校就读,在孩子离家求学,担心其不能自理生活的情况下,这些家长也一同离乡背井当起了“陪读生”。从家长陪读的层次上看,有高有低,有高中,有初中,有小学,甚至部分幼儿家长也赶浪潮当起了幼儿“陪读生”。  相似文献   

8.
目前,日渐风行的陪读折射出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陪读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和学生对陪读所持态度不同,陪读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陪读后多数学生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学生成绩无明显变化,甚至下降,陪读学生多数自认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同,陪读双方娱乐方式单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家长等方面对陪读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陪读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陪读正成为一种常见社会现象。大学生陪读分父母陪读和“伴儿式”异性陪读。陪读现象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体系的不科学。陪读不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化的进程,应该“叫停”。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江西教育》2006,(21):14-16
“陪读”现象刚开始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热有关,先是“陪读夫人”、“陪读先生”,后来随着留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又出现“陪读父母”。现在,在国内中学优秀师资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聚集了一群“陪读”父母,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社交生活、个人乐趣,甚至牺牲事业来陪孩子读书,愿望只有一个:让孩子上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目前,陪读风气有蔓延之势,以往陪读现象主要是高中学生,现在有少数家长从孩子读初一就开始陪读了,一些名校的周边成为陪读村,陪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水涨船高,名校周边房租抬价据山西晚报网今年9月18日报…  相似文献   

11.
目前,日渐风行的陪读折射出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陪读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和学生对陪读所持态度不同,陪读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陪读后多数学生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学生成绩无明显变化,甚至下降,陪读学生多数自认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同,陪读双方娱乐方式单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家长等方面对陪读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可怜父母心”,家长陪读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学有所成。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在生活水平高的城镇,陪伴学龄前儿童乃至初中高中学生学习的“陪读族”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3.
高校陪读的弊端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我国部分高校兴起了“陪读”风,父母出于种种担心,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服侍自己的儿女读大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4.
“彼得·潘”是苏格兰剧作家巴里所著的同名幻想剧本中的主角,他是个永不长大的孩子。“彼得·潘”病症喻指依赖他人不肯长大的孩子。小学生学习上“彼得·潘”病症喻指小学生学习时学校里依赖教师、家里依赖家长的依赖心理及其行为表现:不会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以依赖家长为例,表现在陪读现象严重。“陪”者,伴随、辅佐,通“赔”也,陪读可分为“陪伴督促”型、“学习辅导”型、“简单替代”型,据某  相似文献   

15.
陪读与辅导     
家长陪读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确有了进步,升入到理想学校就读。但是,更多的孩子在家长的陪读下,不仅没有多大进步,相反地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消极的人格特质,成为孩子日后前进的绊脚石。可见陪  相似文献   

16.
董巧丽 《青年教师》2005,(10):50-51
“陪读”,这一古代曾经盛行的风气,现如今又流行起来了。而且愈演愈烈。只不过,陪读的角色由书童变成父母。放眼学校周围,陪读父母、陪读家庭,甚至陪读村的出现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这些“陪读家长”们放弃了工作,花钱租房子,只为陪孩子读书,真是应了那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7.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时下,陪读现象在我国之所以愈演愈烈,必然有其存在合理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调查发现,笔者感到陪读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 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要成龙成凤,首要条件是学习成绩优异,能上个好大学,而要取得优异成绩就不能让孩子分心.几乎90%以卜的陪读家长认为,如果没有专人打理孩子身边的琐事,就会使孩子分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这些家长们认为,如果不给孩子租房陪读的话,孩子会浪费很多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家长进行陪读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陪读虽然能够为学生生活带来一定便利,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却不一定是好事。本文将从高中陪读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陪读对于高中生成长的影响,并针对陪读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最 近几年,每逢开学,在大、中学的周围, “陪读”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牵 动着一个家庭内每个人的心。本文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切身感受,探析中学生“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 一、“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1. 担心孩子的自理能力 陶行知说:“中国社会对于小孩的教育普遍只有两个阶段:一是全然依赖,二是忽然自立。”中小学时代,所有的人都要求你听话、不惹事、什么事也不要管,只读“圣贤书”就行了。导致孩子进入高一级寄宿制学校就读时,又担心孩子很难适应这种完全靠自己打理的生活,干脆就来“陪读”,继续做好“…  相似文献   

20.
现在,家长“陪公子读书”的现象已很普遍了。“陪读”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曾经有位家长和我谈起他的“陪读”体会。开始,这位家长也和别人一样,每天晚上陪着自己的孩子做作业。孩子遇到问题,他就帮助解答。孩子做完作业后,他就逐一检查,帮助改错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