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三字经》是一部人们熟悉的传统幼学启蒙教材。在我国流传已有I000来年,影响深广。《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瞩(一说是区适之)。宋之后,明、清学者陆续对《三字经》有增补。至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亦于1928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的兴趣,在做干部、群众工作,初次见面沟通情感时,往往以对方的姓和名字为题、解释、运用和发挥.因此,我们常可以从他所作的释姓析名,浮想联翩的谈古说今,从一个侧面窥见其独特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3.
袁庭栋  白丁 《出版参考》2007,(11):24-24
我国民间最流行的一种关于姓氏的普及读物是《百家姓》。 《百家姓》作者不可考,一般人多谓此书为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人所编.当时吴越王钱傲虽已归顺北宋(北宋建立之后。吴越王还残存了19年),但仍保留王号,故而《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将“赵”列为第一姓,“钱”为第二姓。但此说不尽可信。  相似文献   

4.
广东出版的《新编三字经》一炮打红以后,许多出版社都一哄而上,纷纷“搭车”,于是各式各样的《新编三字经》便摆满了书店柜台和地摊,“紧俏”也就逐渐演变成了“滞销”。与此同时,和《三字经》同属传统蒙学读物的《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等等也被冠以“新编”字样,开始了大规模的编写与出版。不可否认《三字经》的简短的语言形式在儿童渎物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也不  相似文献   

5.
文史知识     
《兰台世界》2003,(12):30-31
“皇帝”的由来百家姓·千家姓·万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的总集,相传是宋初钱塘一位老儒所编,共取姓氏468个,远没有包括中国人的全部姓氏。据宋人郑樵统计,宋代姓氏1743个,比百家姓多三倍。到了明初,有一个叫吴沈的人,编了一部《千家姓》,共收姓氏1968个。但这部千家姓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8,(6):F0003
作为一部蒙学经典,《三字经》历来备受推重。此次重订一是承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之余绪,再启文化整理之乐事兼苦役,一是顺应文化复兴的大势,为全体有中国心的人提供一处精神小憩的荫凉。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国出版界的一个令人瞩目的景象是一批蒙学读物新编纷纷问世。这些蒙学读物新编或者出之以套书形式,或者是单本行世;有的配以精美图画,有的还配出音像带,大都销售可观。如广东教育版的《新三字经》,至今已发行3000多万册,山东明天版的《新编三字经》也发行600多万册。现据不完全统  相似文献   

8.
漫说《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刘鹗所撰的《老残游记》第七回里,山东东昌府的一位书铺老板,曾向老残介绍蒙学读物在当时的热销: 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 “三”、“百”、“千”、“千”,都是小号里贩得 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所谓百、千、千,是《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的简称,而“三”指的便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字经》。 关于这部以“人之初,性本善”开篇的启蒙课本及其作者,至今尚未见明以前之著录。至明代中、后期,始有学者提及。但或者只涉书名而未言作者,如吕坤(1534—1616)曰:“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社学要略》);或者明说不详作者其人,如赵南星(1550—1627)云:“世所传《三字经》、《女儿经》者,皆不知谁氏所作”(《教家二书序》)。  相似文献   

9.
正《三字经》可说是中国古代的"热门"出版物,700多年间持续印制出版。私塾纷纷将之作为蒙学读本,令学童们背诵。时至今日,社会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却又有不少出版单位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机,把《三字经》奉为幼童的"启蒙读本",争先恐后地推出它的各种版本,诸如彩绘版、注音版、有声版、译文详解版等,竞相登场。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然而,《三字经》真的能够作为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让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用  相似文献   

10.
子冶 《出版史料》2003,(2):124-128
我国普通教育教材改革的尝试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称为第一套的由南洋公学师范生陈懋治等编的《蒙学课本》,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它虽称“蒙学”,并不是给没有读过书的儿童用的,很少听到被其他人采用;而且三册书现在仅能见到两课被转录的课文。次年,无锡三等公学堂俞复、丁宝书等编辑的《蒙学读本全书》,因文明书局出版后,适逢开始兴学,流传有相当年份,在教科书出版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但究竟年代久远,人们不容易见到,只能从张静庐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补编》中蒋维乔文章的五十多个宇中了解大概,难以研究。现在请子冶先生将《蒙学读本全书》卷端的序和编撰旨趣整理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元末明初的朱升将《名物蒙求》《性理字训》《历代蒙求》《史学提要》4种蒙学教材合编而成《小四书》,其主要目的是方便个人课徒训蒙,同时也希望为其他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高教学质量.该书在明清两代广为流传,至今有20余种版本存世.主要考察该书的编纂动机、内容特色与刊刻流传.  相似文献   

12.
《幼学琼林》是我国明清时期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的蒙学教材,由明代程允升撰写,清代邹圣脉增补注释成书,距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幼学琼林》在蒙学教材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科书的出版,是与现代教育兴起相适应的。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前,可以分为滥觞、发展与竞争、国定本三个阶段。新式学校建立之前,私塾所用的教材是童蒙读本。最普通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此外还有《千家诗》、《神童诗》等诗歌,《龙文鞭影》以及《幼学琼林》、《幼学杂字》等;专供女童用  相似文献   

15.
《三字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读物,它根据蒙童学习特点集中推荐“经”“史”“子”类书目并指导阅读方法。《三字经》中针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环境、思考能力培养和推荐书单制定等方面的阅读指导思想对于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科院有关专家日前通过新华社公布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自己的姓氏是否上榜,排名第几等等话题,为老百姓及专家津津乐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变迁,姓氏排名有什么变化,姓氏中蕴涵多少“天机”及“商机”等一系列有趣话题,引起人们关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姓氏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新百家姓与老《百家姓》相去甚远究员和中华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邱家儒合作完成的最新调查,按照人口多少排序,排出了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蒙学肩负着启蒙教育"、作圣之基"的重任。明代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对明代蒙学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古代蒙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蒙学肩负着启蒙教育"、作圣之基"的重任。明代是我国蒙学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对明代蒙学教材、教法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古代蒙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张岩 《出版参考》2017,(12):22-25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蒙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三字经》为代表的经典蒙学读物更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千百年来,这些书籍在启蒙益智、传播思想、传递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其蕴含的教育思维、体现出的做书理念,至今仍对教育工作者和童书出版者具有影响,并能够进一步产生启发.  相似文献   

20.
元稹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上的一颗明星,有《元氏长庆集》传世,但唐宋间记载的百卷本(见《元稹墓志铭》《新唐书·艺文志》)、四十八卷本(见《宋史·艺文志》)、六十卷外集一卷本(见《郡斋读书志》)早已亡失,清人钱曾著录据北宋本校过的七十五卷十本(见《述古堂藏书目》)也不可见,其收存情况自然更无法知悉了。现流传的宋刻本有两种:一是浙刻本残存八卷,分藏在日本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