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玉米》系列作品是毕飞宇的代表作。文章回归小说文本的阅读效果,从读者接受角度探索《玉米》的"世俗化叙事"带给读者的阅读魅力,分析深层命题的世俗化和陌生语言的日常化等"世俗化叙事特征",由此挖掘毕飞宇创作民间性的一面,关注毕飞宇创作由先锋走向世俗的个人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橘子红了>叙事模式和女性人物言说倾向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女导演李少红潜在的男性话语立场使剧本的反封建创作初衷和人道主义思考变了味.在对中国传统宗法制旧家庭的血缘伦常无情批判、嘲讽的同时,是男权中心意识的无意识显现.  相似文献   

3.
以"挪用"为视角,从民族英雄基希卡"挪用"基督教进行革命;本土宗教与基督教的融合;以及小说以《圣经》为基础的篇章构思,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后殖民人民通过"挪用"基督教作为反抗殖民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的革命历史叙事,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又互相联系交叉着的类型."类史诗叙事"比较靠近主流政治,与西方的史诗写作传统和中国古代的小说诗学之间有多重的内在关系;"类传奇叙事"比较靠近市场和通俗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之间关系最近;"类成长叙事"基本来源于西方小说概念,是十七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惟一合法形式.三种叙事类型各自产生了一批在叙事结构与美学方面具有共同或接近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颠覆"和"抑制"是新历史主义的核心概念。本文运用"颠覆"与"抑制"这一理论来探讨《哈姆雷特》中的伦理和父权。克劳狄斯杀兄娶妻颠覆了道德伦理,而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之路又抑制了伦理的全然颠覆;奥菲利娅在剧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父权,但《哈姆雷特》整部剧都是在男性叙事视角下建构女性,女性处于无声、顺从地位,从而抑制了父权的颠覆。  相似文献   

6.
从<围城>中方鸿渐弃苏小姐而追求鲍小姐、苏文纨弃赵辛楣而追求方鸿渐、方鸿渐和唐晓芙分手、方鸿渐不愿与刘小姐相恋、孙柔嘉痛恨赵辛楣及孙柔嘉和方鸿渐分手等6大悬疑的剖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围城>中并未如倪文尖先生认为的那样完全"失语",而是"众声喧哗",和男性一起建构了<围城>的性叙事.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长恨歌》的零聚焦叙事对叙事内容有选择的"偏爱",以及叙述者对话语和结构进行的"控制情绪"的干预,使文本获得一种对女性生活描写的客观化效果,由此也获得了女性作家作品在主流社会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女性小说创作提出了一种可供借鉴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叙事独特,其创新性的叙事时空尤为值得深入研究,对其叙事时空核心要素意象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特点及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对诗歌内涵和叙事特点的理解。研究发现,各类意象的使用增加了叙事时空的多变性、多样性,并有助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蒙太奇手法的运用颠覆了叙事在时空上的线性模式,从独到的角度呈现人物心理和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革命美术和文革美术主要指五四运动以来到文革结束的这个历史范畴。20世纪的中国大半个时期是革命时代,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现实主义”美术进入了中国的艺术领域,而革命与抗战、文革将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美术在其间也成为重要的革命武器,对于革命还是文革时期都起到宣传和催进作用。但是革命美术与文革美术在革命的道路上前后又存在着差异,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也有其人文性或艺术性的特征,历史学家是在一种超越历史事件发生、历史人物的时空状态下完成历史叙事的,历史学研究与历史叙事始终具有"滞后性"特点。所以,后现代主义者质疑历史的客观性,认为历史解释是基于"知识——权利"话语的阐释,国家的历史被建构为一种"暴政话语"。但是,历史的客观性是无法否定的,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排斥史家的主观作用,在历史研究中把握好其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合理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和拿来主义的哲学解读,从拿来主义观的角度分析了建国50年来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1)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思想的发展的辩证过程为摈弃西方国家学校体育思想和旧体育思想、继承建国前的革命根据地的学校体育为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思想;吸取苏联体育教育思想。(2)"文革"期间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为建国初期工具主义思想延续和极端化。(3)文革后至今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思想历程为吸取国外先进体育教育理念;摒弃苏联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素质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在创新体育教育思想和继承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不断融合中,多种学术观点并存并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黑瓦房》艺术地反映的“文革”极左,少年们在逆境中美好的心灵,纯洁的友谊。  相似文献   

13.
对文革后美术发展的四个时期重要史实进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美术不同时期民族性的各自特征,从而认为当代美术家只有对与本民族文化相异的东西创造性的汲取、选择性的接受,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19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 (194 9年~ 1978年 )土地政策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等 4个阶段 ,土地政策在第一阶段带有明显的剥夺性、分配性、私有性和过渡性特点 ;第二阶段“一大二公”成为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第四阶段表现为徘徊性。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文革”造成的一批“隐性”人才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及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的状况和需要,在参照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探讨了弹性学制实施的社会基础,提出了弹性学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设的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文献资料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全运会的演进历程与阶段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全运会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新中国初期的两个发展高峰;文革时期的全面停滞;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与发展;深化改革时期的迅速发展;后奥运时期承前启后,探索创新等五个阶段.研究还提出:我国全运会将体现出转变发展理念;创新评价体系;重新定位功能;构建诚信机制,加强道德建设等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当代"反思文学"思潮承继了鲁迅的理性品质和敢于直面人生的精神,对文革及更早的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大胆的质疑。另外,"反思文学"和鲁迅在对人及人性本质的探询上存在诸多暗合,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爱情的反复诘问、对自我的深刻解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