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19):8-8
编辑是一种古老而又与时俱新的职业,是社会文化产品的把关人,是文化产品与受众中间的桥梁,其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可谓不大,优秀的老一辈编辑人如邹韬奋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编辑作为一种工作,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评价、选择、优化文化作品的行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指编辑人。此外,编辑也是一种著作方式,还是一种职称的等级。本文所指的编辑,既可以理解为编辑工作,也可以理解为编辑人,更确切地说,是指编辑人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编辑活动的主要过程不能为文化变现服务,一味追求从私人精神产品向社会精神产品的转化.编辑作为社套精神文化大厦的“设计者”、“把关人”,要承担起缔造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媒介文化的重任.从而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至将人类精神洒落在宁宙中.成为超越时空、永恒存留的“魂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编辑活动的主要过程不能为文化变现服务,一味追求从私人精神产品向社会精神产品的转化.编辑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大厦的"设计者"、"把关人",要承担起缔造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媒介文化的重任,从而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至将人类精神洒落在宇宙中,成为超越时空、永恒存留的"魂影".  相似文献   

5.
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6.
乔瑞雪 《编辑之友》2012,(2):104-105
编辑工作是社会文化活动传播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编辑的角色修养和角色定位决定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进程,推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须加强编辑的角色修养与角色定位,构建编辑的主体意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意识、提高编辑的社会产品转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靳香玲 《出版科学》2010,18(4):23-25
学术编辑作为学术书刊内容质量的把关者,其社会角色决定其职业追求是宏大与精细的高度统一。作为科学文化的“把关人”,学术编辑肩负着抑制文化产品低水平重复、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净化学术空气的“宏大”社会责任;作为“为人作嫁衣”的幕后人,学术编辑肩负着对稿件精细到“点号”的加工整理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8.
一、编辑的社会作用编辑与著作是两种性质不同而又互相依存的工作。作者的作用和地位为世人所熟知,而编辑由于并不直接生产精神产品,其作用和地位不易被人重视。古时,出版业中并无以编辑为专业的人,历史上出现的著名编辑,都是大学问家,并不以编辑为专业。现代出版业中出现了职业编辑,发展为社会分工中一个行业,他们在社会文化建设上所发挥的作用可大略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编辑——无论是纸质媒体、广播、电视还是网络的编辑,都有一个共同的重大责任,那就是思想文化的把关叭。把关人,顾名思义就是把握质量的人.好像工厂里的质检员把产品中那些不合格的挑出来从而保证每一个出厂的产品质量都合格一样.编辑则要把作品中那些不健康的因素都挑出来.保证作品面世时的文化质量。但有一点不同的是,编辑还有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责任.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把关人。这一责任之所以重大在于它对应的是人的思想领域,人的人生观、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编辑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这个社会角色向来是被放在从属的次要位置上的。在文化产品生产的机构里,也可称为编辑群体,编辑是处在最基层的具体操作者,谓之为人作嫁衣裳的角色。但当仔细分析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后发现,现代编辑并非是被动的社会角色,而是完全处在整个编辑活动的中介位置上。是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体验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社会、文化的转型和激烈的竞争,给所有的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压力.作为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编辑,不仅自身要适应这种强烈的文化震荡和社会变迁,还要提供新鲜的、高质量的出版物,满足广大受众的文化需求,他们的压力无疑更大.压力的增大,导致心理负担加重,心理冲突激烈,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当今时代,编辑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媒介传播、文化交流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人与人的深度融合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姬建敏著的<编辑心理论>一书,及时抓住这一关键问题,对现代编辑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出版社整个编印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篇稿件从策划、组稿、编辑、印刷变为出版物走向社会,往往需要凝聚编辑人员的心血。也就是说,一个出版单位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编辑人才,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社会精神产品。尤其是人们对高质量的文化精神产品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编辑工作和编辑人员素质与修养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编辑工作的好坏,与编辑人员自身基本素质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康宏 《中国编辑》2005,(6):67-67,66
在所有与编辑的职业身份对应的词语中,“文化人”的角色一直是被反复强调和一再托举的标杆。作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和社会文明的建设者,编辑本身就蕴含着与之俱来的神圣和崇高。出版战线上的编辑也始终将“文化”作为自己的职业视角,在努力践行文化人使命的道路上描摹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完善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编辑选择的限制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文化选择、加工、传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是编辑活动的关键环节.选择不但决定编辑产品出版传播的价值,也体现编辑披沙拣金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眼光和智慧.然而,编辑选择又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主体是“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和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编辑符号以及其他物质与精神手段,选择、组构各类精神文化产品。”编辑角色的社会规定性,决定着编辑主体的社会实践不仅是从个体性的价值观、信仰、职业观、教育程度等人文背景出发,而且还要遵循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文化心理、智能需求,达成主体意志与社会意志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图书出版业一直以来被视为传播精英文化的一个主要阵地,而这一事业的践行者——编辑也一直被视为精神食粮的生产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素质的培育者和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在所有与编辑的职业身份对应的词语中。“文化人”的角色是一直被反复强调和一再托举的标杆。然而。考察今天的出版业.诸如抄袭剽窃、夸张误导、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低级克隆、盲目跟风等问题随处可见。究其原因,还是众多编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在诱人的经济利益面前,放弃了过去老一代编辑所追求和坚持的文化操守,  相似文献   

18.
图书和期刊是出版社或期刊社生产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除了商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传承性,因此,它们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决定了它们的文化含量、社会影响和自身的生命力。编辑加工是图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方面。如果不严格按照编辑  相似文献   

19.
透视出版编辑从众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编辑是在各种出版机构从事编辑工作的活动主体,是出版社运作的核心,这种核心作用是由编辑主体和出版机构二者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编辑是对人类精神文化产品进行加工创造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主体,是文化缔构者.出版机构则是通过整体运作,将文化和信息产品整理、加工成出版物的形式,然后使其进入社会传播网络的实体.编辑工作贯穿整个出版过程.出版业的终端是文化产品,其文化性超过了一般产品的商品性.眼下出版集团的建立以及出版社之间的整合调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论策划编辑的文化品格□任火“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一个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市场。这就意味着,“策划编辑”所面对的是人的精神领域,他所“策划”的产品必须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需求有低级与高级之分。低级需求属于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