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阐述了队列调度对QoS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三类典型的队列调度算法:简单队列调度算法、基于时间戳的调度算法、基于轮循的调度算法。通过比较得出轮循类调度算法应该作为DiffServ模型的首选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2.
主动式队列管理技术是IETF为了解决Internet拥塞控制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路由器缓存管理技术.本文使用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仿真器NS-2,对AQM算法RED和BLUE的性能在基于NS-2仿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的性能包括在突发流情况下平均队列长度、丢包率和吞吐量等,并在此基础上对BLUE算法在突发流情况下队列稳定性进行改进.仿真结果表明在应对突发流方面,BLUE算法的性能优于RED算法,改进的BLUE算法能够更好地保持队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队列调度对QoS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三类典型的队列调度算法:简单队列调度算法、基于时间戳的调度算法、基于轮循的调度算法。通过比较得出轮循类调度算法应该作为DiffServ模型的首选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拥塞控制的基本策略,列举了目前一些有代表性的基于路由器队列管理的拥塞控制算法,分析和比较了弃尾算法、随机早期检测算法、显示拥塞指示算法以及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优点与缺陷,最后提出了拥塞控制算法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改善多小区蜂窝边缘计算系统中的延时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延时驱动的联合通信与计算资源BP(backpressure)调度算法.首先,为多小区蜂窝边缘计算系统中的通信与计算延时建立数学模型并表达为虚拟延时队列.然后,基于该虚拟延时队列模型,以BP调度算法为框架,以稳定虚拟延时队列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联合无线子载波与计算虚拟机资源调度算法.最后,对所提出基于虚拟延时队列的BP调度算法的延时性能进行了仿真评估,并与传统基于队列长度的BP调度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所采用的仿真条件下,所提出BP调度算法的总延时总是低于传统基于队列长度的BP调度算法.特别地,当计算资源异构配置时,总延时减少的百分比可以达到51.29%.因此,与传统基于队列长度的BP调度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基于虚拟延时队列的BP调度算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延时.  相似文献   

6.
主动式队列管理(Active Queue Management,AQM)技术是IETF(The Intem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了解决Intemet拥塞控制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路由器缓存管理技术。本文详细分析了RED算法、BLUE算法以及基于RED改进策略的SRED算法三种算法的优缺点,并在NS2中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RED和SRED性能都要优于BLUE算法。  相似文献   

7.
文本介绍了数据结构中队列的基本原理,利用队列的相关算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队列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和研究.建立模拟程序,数据结构选择分析以及算法实现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8.
输入队列交换机的一种随机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输入队列随机调度算法的取样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输入队列的记忆特性,当前时隙的调度决策若具有最大权值,那么选取与这个最大权值相近的匹配作为下个时隙调度决策时的样点将以较大概率找到最大权值匹配.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随机调度算法GALSA,GALSA利用演化策略来跟踪与每个时隙决策具有相近权值的匹配点.GALSA算法所需样点是O(N),因此其复杂性大大低于现有随机算法APSARA.且仿真结果表明GALSA的延迟性能与APSARA媲美.  相似文献   

9.
对于实时混合型任务调度,基于NP问题的分析研究,在分层中采用基于阈值的双优先级调度算法,该算法结合了抢占式与非抢占式调度算法的优点,可以提高任务集的调度成功率,并减少由于任务切换引起的系统开销。对阈值的分配是调度算法的核心。在基本优先级已知的条件下,基于回溯技术的阈值分配算法利用低端任务阈值单向影响高端任务最大响应时间的特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任务集找出一组具有极大值特征的阈值。该组阈值可以将任务切换次数降至最低,使各队列能够将任务的分配达到一个利用率很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网络队列动态预测问题,提出一个网络系统在泊松分布流量和指数服务时间下的暂态队列行为预测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阐述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Kalman)的预测模型及其具体算法,结合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特性,构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网络暂态队列预测模型,并根据仿真网络中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网络暂态队列实时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比较理想,基本与实时队列长度保持一致。因此,该模型可以较低的代价应用于网络中的动态路由算法及拥塞控制算法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自整定PI速度控制器用于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中,提出一种基于自整定PI控制器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该算法能够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整定,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基于PI控制器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稳态误差"。  相似文献   

12.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拥塞问题随之产生,拥塞控制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在网络层实现队列管理。队列管理算法可以分为主动队列管理和被动队列管理两种。通过NS2仿真实验,对主动队列管理算法RED、被动队列管理算法DropTail的平均队列长度、吞吐量、丢包率、时延四个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将得到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在队列长度、时延、丢包率方面,RED算法比起DropTail算法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吞吐量方面,两种算法相差不大。因此,得出在队列管理算法中采用RED比采用DropTail更有效,为进一步研究拥塞控制算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无线Mesh网络的TORA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改进了TORA,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链路状态加权的路由协议。该协议利用节点的可用带宽、吞吐性能和缓冲队列的饱和度等计算路由每一跳的代价(即权重),选择权重最小的节点作为路由。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TORA与原始TORA相比,在丢包率、端到端延迟方面数据要低,吞吐量数据要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顺序队列操作的基础上,以舞伴配对问题为例,设计了以循环队列作为存储结构的算法的实现过程,体现了循环队列在算法设计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Dijkstra算法程序的优化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传统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谊算法实现方法存在的缺点。继而提出一种基于Diikstra算法的优化算法一优先队列算法,在搜索最小的节点时,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大降低,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传统ID3算法在分类属性选择上存在多值偏向性的不足,提出基于PCA的决策树优化算法。在普通基于PCA 的决策树改进算法中,存在数据经降维处理后代表性不强的问题,导致算法需经过多次数据运行后,准确率才能小幅提升。在ID3算法基础上,在分类前两次提取属性特征值,并计算了需要分类的数据量,也即对原始数据进行最重要的属性选择。在子树建立之后,再进行数据的降维合并选择。采用UCI数据库中的3个数据集对改进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4.6%,相比传统ID3算法与普通PCA决策树优化算法分别提升了1.6%和0.6%。因此,基于PCA的决策树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结果准确率,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人们购买火车票的各种个性化需求,把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运用到购票系统中以优化现有系统。该算法将时间片轮转算法和优先级调度算法综合,是较好的进程调度算法。它可以动态调整进程的优先级和时间片的大小,不需要事先估计各种进程所需执行时间,满足各种类型进程的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原理、队列和进程的关系,分析此算法优势,将其应用于火车票网络购票系统中,对购票系统进行了优化,以满足不同类型需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无损压缩编码方法,哈夫曼编码在数据压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经典的哈夫曼编码是在构造哈夫曼的基础上自下而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哈夫曼算法的思想,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哈夫曼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利用队列结构,从哈夫曼的根节点出发,向叶子节点进行编码,在编码过程中仅将哈夫曼树的每个叶子节点进行一次扫描便可以得到各个叶子节点的哈夫曼编码。实验表明,改进算法不仅压缩率高于以往算法,而且保证了最终生成的压缩文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郭涛算法的聚类算法,在WEKA平台上通过使用Iris数据集和Glass数据集对基于郭涛算法的聚类算法和K-means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基于郭涛算法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赫夫曼算法中遍历方法循环次数较多、时间复杂度较大等问题,通过对修改数据结构和运算等级改进原有算法,运用排序、优先队列和贪心算法等方法,减少了循环次数,降低了算法时间复杂度;探讨了动态编码算法的优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