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改革正面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实现教育方针这一目标?如何真正做到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教育界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总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言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的教育思想,是列宁、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教育主张,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有相当高的评价,说“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因此,实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4.
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规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教育者成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法》总则中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伦理思想,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根据马克思与列宁的教育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当前建设和斗争的需要而提出的.马克思告诉我们教育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这个范畴之内的.教育本身是个永恒的范畴.但这一范畴是随着各个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改变着自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即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社会主义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服务.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劳动  相似文献   

7.
劳动技术课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开设劳动技术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教兴国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郑店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十年来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培养了一批合格的劳动技术人才。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从社会调查中,加深对农村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教育是坎坷的。文革前,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育在重视知识的前提下,加速培养各方面人才,文革十年,教育首当其冲,几乎中止。改革开放后,随着拨乱反正的进行,恢复高考制度成为整个改革的先声。教育作为知识传承的主阵地,逐渐形成把知识的传授作主要任务,而一步一步远离教育的本质、目的,走上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泥潭和怪圈。另一方面,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急迫,创造型、开放型、实用型人才决定着竞争的最终结果。特别是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个国家在美国的高科技战争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给国人一个当头棒喝。全国上下,逐渐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二、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方针,教育的本质、目标所谓课程,即教育的内容和过程,教育内容,即设置哪些课程,不同课程怎样处理。这不是一个主观范围内的事,而应由教育方针、教育本质、目标来决定。我国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  相似文献   

9.
解放十年来,四川省中学体育工作遵循着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在省委和省人委的领导与关怀下,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贯彻了毛主席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及党中央1958年所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之后,使中学体育工作更加明确了方向,广大师生对体育的认识大大提高,推动了体育教学改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能力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在科技革命和经济时代对于人们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三十六条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可是,劳动教育目前在普通中学的地位却越来越低,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强调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然是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都有一个如何对待劳动的问题,也就是对劳动应怎样看待的态度问题;对劳动应如何参与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新时期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挑战及路径。主要结论:新时期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我国体育制度传承与完善、深化体育与劳育功能互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体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仍然面临学理研究亟待深入、不同主体利益诉求有待协调、政策法规支撑亟待加强、复合型体育+劳动教育师资人才亟待培养等挑战。建议:秉持全面培养的理念,形成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观念共识;通过校内、校外教育的协作促进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完善政策、法律法规引导,为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提供制度保障;促进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师资聘用的完善,加强体育+劳动教育复合型师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浅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的辩证关系 ,必须从指导思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方法等方面确定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根据马列主义的教育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科学地阐明了关于文化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问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毛泽东教育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继承和创新。从根本上说,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一致性,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更加强调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对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绝不是对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是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毛泽东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是新中国素质教育的奠基人。邓小平提出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立足于培养“四有”新人,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则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去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一代成为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呢?马克思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智力的投资,而且还必须重视体  相似文献   

18.
周宁宁  谭燕  何玉连 《职大学报》2023,(1):74-77+96
公益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关怀和德性品质,是一种公共社会精神,通过将公益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实现对高职学生群体的“掌握”。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公益精神,就是要把公益精神所蕴含的关怀、友爱、同情理念通过劳动教育的形式,促使高职学生入脑、入心并入行。公益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劳动教育中德性培育的理论三个理论之上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形式。社会实践在德育教育中地位极为突出 ,作用尤为重要 ,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是学校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针 ,把社会实践纳入高校教育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体育教学的纵深发展,也是体育“第二课堂”的范畴。中、小学是孕育体育苗子的苗圃,培养优秀体育队伍强大后备军的启蒙基地。抓好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的教育、训练工作,不仅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我国体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