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科技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展教人才、高层次展教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如何培养高层次展教人才,是当前我国科技博物馆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从分析世界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发展趋势、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特点入手,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科技博物馆高层次展教人才的职业定位——“不仅是具有较高科学素质与专业技能、较强开发与实施能力的高级策展人和高级科技教师,而且是从事和指导展教工作相关学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准确了解和把握科技博物馆展教工作发展趋势并引领其发展方向的学术带头人”;然后通过中外科技博物馆展览和教育活动对比、高层次展教人才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分析,论述了高层次展教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科技博物馆展览与教育工作及其展教人员队伍的现状,提出高层次展教人才队伍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纵观博物馆历史演化进程,博物馆为广大社会公众服务的教育职能是近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派生于收藏与研究两项基本职能,如今已发展成为博物馆的主要社会功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正面临深刻的变化,它促使现代教育向新的方向发展,世界博物馆事业亦将有大的改观,博物馆教育功能呈现出加强的趋向.我国博物馆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课题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在场馆和观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发展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的五个战略重点:全面免费开放;开展监测评估,进行分类指导;专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职能;推动专业科技博物馆校结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六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馆本是一种被称作“科学与技术中心”的科技博物馆,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科普教育的功能,以大量参与型、动手型、演示型的展项取代了传统的静态陈列,并强调观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它是面向广大公众的公益性科普教育设施。在许多国家,它是最受观众欢迎、发展最快的一类博物馆。但是,本应是博物馆一员的科技馆,在我国目前却经常不被博物馆的同行们所承认,有的博物馆人士甚至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我国科技博物馆教育项目设计水平有了迅速而显著的提升,“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培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分析其发展过程及优秀案例,会发现“对接《课标》,‘合’而不同”、引进教育学理论与方法,是“馆校结合”项目的两个重要突破点,并带动了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整体水平的提升。从理论与实践看,这两个突破点既吻合了学校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又发挥了科技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与教育特征,更体现了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并揭示了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成绩斐然,对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场馆利用率不高、管理机制僵化滞后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面对国际上科学教育的智能化、虚拟化和科技类博物馆科学教育外延及其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学文化传播的趋势,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在“十三五”期间应做好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虚拟科技类博物馆、推动特色科技博物馆建设、创新完善科技类博物馆管理等重点工作,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终身教育体制正在从理论建设走向实践发展,并逐步的成为当代最具特点与特色的教育理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人文素养的追求在不断的增加,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得越发的重要,而遗址性博物馆对于人们情感方面的教育更是突出。就教育的角度来说,遗址性博物馆对于人们的教育作用完全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并可以将其规划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遗址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于大多数的遗址性博物馆来说,更加重视的是其收藏、研究方面的价值,对于它的展览性的教育作用却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这对于终身教育体制下遗址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展现来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终身教育理念和遗址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针对目前遗址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与此相应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思路,希望能够为遗址性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使其能够充分的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科技博物馆在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营造城市科技文化底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类科普场馆数量逐年上升,观众参观量与日俱增,教育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同时,新形势下国内科技博物馆也面临科学教育创新的转折点与急迫点。本文在分析国外科技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它们在新阶段教育研究、藏品管理、社区公众等方面的优势及创新特色,为国内场馆结合馆情突破现有瓶颈,对标世界一流提高自身科学教育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开展以来,我国科技博物馆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有很大改观并呈现发展提高的态势,但依然普遍存在问题,并对科技博物馆及其展品教育功能的实现有严重影响。本文认为:关键定位模糊、制度机制缺失、优秀人才短缺、学术建设滞后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中基于展品教育活动的功能定位、特征定位和展教人员的职业定位是影响最大、最为关键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实践和国内外发展趋势的研究,本文对其应有的定位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并对近年来涌现的一批优秀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关系,是研究博物馆与科技馆教育功能关联性的基础。本文从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不同来源与特性入手,分析了科技藏品与由科技藏品转化而来的“互动展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从教育学和认知的角度分析归纳了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说明依托科技藏品的博物馆教育与依托互动展品的科学中心教育的不同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育是科技馆首要目的和首要功能的角度切入,论证科技馆评估应以教育功能为核心,以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为出发点。在分析国内外博物馆、科技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科技馆评估的类型,并基于各级科技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责,提出科技馆评估方式——应直接根据科技馆的行政级别开展运行评估。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博物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指标体系,以期评估结果为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相关文献,提出当前美国科技博物馆呈现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态势:与正规教育紧密结合、高度社会化、高度市场化、科学中心与传统博物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重视新技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科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正视差异与差距,加快科技馆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和工业藏品的征集,提升科技博物馆的经营能力,实现我国科技博物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科技馆的教育功能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科技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展品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信息载体,也是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媒介。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两种学习理论出发,以合肥市科技馆科技展品设计与实践为例,分析了馆内展出的部分具体科技展品的教育功能,探究了学习理论与科技展品理念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增强科技展品教育效果的启示,为我国科技展品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STEM教育和科技馆展示教育的共通之处,如跨学科整合模式、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和注重学习实施的过程等,并强调科技馆展示教育需具备“实践”“探究”“直接经验”三个要素。结合重庆科技馆“你‘浮’‘不浮’”课程,从内容的开发设计以及实施的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科技馆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5.
科技馆是校外科学教育的基础阵地,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育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科技馆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分析科技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定位出发,指出科技馆科学教育在实现价值引领、供给侧改革以及开放体系建设上的新目标,并结合我国科技馆科学教育发展中的现存问题,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生态构建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博物馆是进行科学传播和开展科学教育的机构。通过回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地区发展不均衡、科技与社会交互对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目前国际社会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自然科学博物馆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互惠共享的多项对策和建议: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开展更深层次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交流注入活力,最重要的是为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协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技馆的建筑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科技馆建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科技馆相关的案例,分析了科技馆建筑的选址、室外空间的功能设置、科技馆建筑的核心价值等问题,提出科技馆建筑选址的本质是城市功能规划问题、科技馆规划用地应考虑室外空间功能的综合利用、科技馆建筑的核心价值是适应公共科学文化服务设施发展的需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价值定位和培养需求的转变殷切呼唤新型科学教育实践载体和教学方式的支撑,在此背景下探索依托科技馆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势在必行。国际科学场馆教育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诸多经验,其主要实践特征表现为:注重树立特色化的教育品牌、着力建设系统化的教学组织生态、全面推进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协同发展、专注打造分层次模块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借鉴国际场馆创新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从科技馆教育的政策理念、学习资源、教师发展、课程教学、社会互联和技术支持维度入手映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选才、育才和评价环节,构建依托科技馆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覆盖的主要学龄段集中于小学阶段,高中生受众较少。科技博物馆如何加强与高中学校的合作,吸引高中生参与馆内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成为科技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在升学和就业上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高中生未来发展,并且总结归纳得出四种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到馆实习型;动手实验型;专业研究型;课程资源型。最后,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博物馆高中学段馆校合作现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