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媒体对赵作海事件的报道的影响至今仍余续未绝。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媒体将本该严肃理性的社会新闻进行了全方位娱乐化解读甚至炒作,造成媒介权力对个人领域的渗透,对个人及受众权力的影响。对此,将媒体娱乐化背后的媒介权力及其影响阐释和反思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言论是媒体的灵魂与旗帜,《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各类媒体的旗舰,其评论宣示了我国媒体权力公共性表达的发展进程。本文连续选取从2006年到2010年的全部《人民时评》作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和量化统计,从公共性视角研究《人民日报》时评的媒体权力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一向被视为极具危险的媒体权力,曾长期处于向欧洲君王发威的时代.但今天,过度市场化和政府的严格监控,使媒体"第四权力"的地位--共和制的灵魂正在自由滑落.媒体变成追逐广告利润的商业组织,监督政府的欲望大大减退;法律授权政府用大量消息淹没记者,操纵媒体监督的借口不露破绽."第四权力"的滑落完全是自行的,除了市场引力和法律"自尽"外,没有任何力量迫使它陷入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4.
朱颖  乐志为 《当代传播》2011,(3):15-17,23
新闻传播权是权利还是权力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由于理论认识的模糊让新闻工作者仍不清楚自己的权责所在,给具体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权力的多元化角度论证媒介权具有权力的属性,阐明一般权力特性在媒介上的体现,并对我国媒体权力的运行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决定了媒体从业人员(主要指记、编辑),在运作媒体时,实际上是在行使一种舆论权。舆论权与行政权、司法权等等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权力一样,首先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然后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舆论权与其他政治权力一样,也会出现权力寻租现象,产生腐败。本尝试对媒体领域利用舆论权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作一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的最主要功效就是统治者巩固其权力的工具,甚至是新的统治者为了改朝换代、巩固政权扫除障碍的工具。知识作为权力配置的根据是较高历史时期的权力配置根据,在中国古代,权力按知识配置的思想也早已存在了。然而暴力是权力最主要的配置根据,而不是知识。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媒介权力的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它介入生活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断加大。它不仅成为媒体中的新贵,而且也已经成为一种权力本身。电视媒介权力,是由电视媒介从业者代理,政治人、经济人和文化人共同控制的、以有意影响和改变权力对象思想、行为的精神—文化、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权力。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制度性权力,又是一种有意影响的权力。其权力特性可以概括为隐蔽性、公共性、双重性、依附性。  相似文献   

8.
传媒权力是媒介通过褒扬、贬斥、劝服、引导等手段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支配力量。就其性质而言,传媒权力是一种表现为影响力的公权力。传媒权力背离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就会形成传媒权力的"异化"。传媒权力异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缺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媒体伦理角度加强对传媒权力异化的治理将有助于传媒权力的合理有效运行和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与公民新闻对原有传播格局进行重构,社会话语和媒介权力在重构中产生转移。本文探讨了自媒体传播中公民新闻带来的媒介权力的补偿性转移。  相似文献   

10.
西方媒体第四权力生成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立楠 《新闻世界》2009,(12):92-93
西方的三权分立、彼此制衡,是其以权力来约束权力、防止权力腐败的路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对近现代西方各国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Web2.0时代;人们更是增加了对新媒体的追捧和依赖,媒体在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中发挥了日益显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潘振宇 《东南传播》2014,(11):138-139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媒体是社会公德的守卫者。但遗憾的是,缺乏制约的媒体权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来不断地爆出权力寻租与新闻敲诈的腐败事件,将担负舆论监督功能的媒体一次次推向公众审判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新闻的传播规律,大家都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可信性。所以长久以来,媒体都被作为舆论宣传的工具,甚至被认为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是一幅严肃而冷冰冰的面孔,人民群众对其也只是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党首次提出的新闻传媒"舆论监督"的新功能突破了"喉舌论"的理念下的媒介权力与党(政治)权力的单一的从属性结构模式,这一突破建构了当代中国媒介权力监督党(政治)权力的最初合法性,推动了当代中国新闻传媒反腐败报道的实践中所出现的官方"规定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揭腐报道"的兴起.但是,由于突破之后,媒体权力与政治权力之间一直未能建构起新的明晰的结构关系,因而导致了新闻传媒舆论监督的具体实践的历程上充满了权力双方的博弈与角逐.而"揭腐报道"实践的起伏,也正反映了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结构关系的动摇不定.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见证了网络社会的崛起。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进网络发展的同时,采取"轻触式"模式对其进行监管。这种模式体现了规训权力运作机制的特征,监管权力在不需要政府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运行。媒体景观变革中,新加坡政府通过修订网络媒体管理法规、推行官方网站实名制、防止网络骚扰等措施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并提倡公众媒体素养教育以提高其"数码智商"。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21,(10)
基于传播技术发展的社交媒体的迅猛崛起和普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整体品貌。社交媒体衬映着传播技术的大众化与民主化,它激活了长期以来被边缘被落寞的微观政治生活,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的独特景观。新型性别权力在基于社交媒体的微观政治传播中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性别权力是考察微观政治权力的重要场域,其中,宏大的、否定性的传统性别权力逐渐收缩,表现为公私领域的性别融合、资本运作的性别包容和媒体营销的性别反击。微观的、建构性的新型性别权力逐渐崛起,表现为超越身体的性别规训、多维扩散的性别凝视和日常生活的性别渗透。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化不是断裂的,而是宏观与微观的差异化共生。新型性别权力从特定的角度,反衬着一个现代国家的社会文明和政治文明,对新型性别权力问题客观观察、理性分析和前瞻引导,对于宏大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9):49-54
对权力的监督往往会面临权力的抵制,监督权力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从舆论视角探讨我国政治运行中的独特"一把手"权力监督问题:梳理"一把手"监督的制度困境、机制问题和媒体条件;探讨"一把手"监督的社会条件和可行性,进而提出通过舆论监督一把手的重要价值、意义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的勃兴,肇始于美国大法官斯特瓦特创设的第四权力理论。所谓的第四权力就是指新闻舆论。事实上,它不是国家权力,但随着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重要影响力。舆论监督之所以较一般新闻报道更具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媒体权力有多大?谁来掌控这种权力?战争?八卦?还是新闻主播?美国新闻女主播米卡·布热津斯基,把这个话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逐步觉醒,档案开放利用进入蓬勃发展的新纪元,笔者将开放利用分为四个阶段,并以权力为依据探讨其发展,以期从权力的崭新视角,审视档案开放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意见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从广义看,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力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